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禮物
高進思索了下,開口問:“你可知莽白現在葬在何處?”
“莽白?”張淼頓時一愣,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高進問這話的意思,當即就道:“此事臣馬上就去辦,想來莽白所葬之處就在阿瓦。”
“此事要速辦,辦完后立即報我!”高進叮囑了一句,張淼連連點頭,隨后就告辭離開。
其實高進也想早些登基為王,因為他知道既然已經初步拿下了緬甸,那么正名是必須的。尤其高進是一個外來者,作為外來者要想再緬甸立足并不是那么容易,雖然現在東吁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可緬甸各族依舊沒有收服,尤其是實力最大的孟族,對于高進攻占阿瓦必然會作出反應。
在這種時候,如果高進登基為緬甸國王,那么手中就有了大義名分,而且他可以利用王權拉攏和安撫各族百姓,以穩固他在緬甸的統治。除此之外,高進還必須考慮到跟隨自己的部下,這些部下跟著自己南征北戰多年,吃了不少苦頭,而現在也是給予他們榮華富貴的時候了。
所以他對于張淼建議自己登基為緬甸國王的想法很是理解,但這時候的高進并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沖昏頭腦,相比其他人高進清醒的很,他知道自己現在登基為王并不難,只需要一道命令即可,但是他一旦這么做了就要承擔后果。
相比緬甸,大明才是龐然大物,大明的強大高進深有體會。雖然朱怡成放了高進一條生路,并且任憑他攻擊緬甸,甚至還在物資上給予了極大幫助。可以說高進能夠如此順利占領阿瓦,大明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雖說高進對于大明的感情很是復雜,這其中不僅有著當年袁奇的原因,也有著后來王致清的關系存在。從感情來說,高進內心是傾向于大明的,而且對于復興大明的朱怡成心中也是極為佩服。
在之前他根本就沒想過,一個被袁奇捏在手里幾乎等于傀儡的朱怡成居然會創下如此基業,從這件事來說高進不得不承認自己看走了眼,或者說袁奇也看走了眼。
而正是這個原因,高進對于朱怡成后來的崛起一直有著復雜的心情,再加上后來袁奇意外身死,作為袁奇忠心耿耿的部下,高進沒有同意朱怡成的招攬,反而繼承了袁奇留下的勢力,希望能夠為袁奇了卻心愿。
至于后來,高進和王致清合作,直到接收了白蓮教的勢力,這就更不可能被大明招攬了。可從情感來講,高進也不得不承認大明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之所以會是現在這種情況,那一切也許都是天意吧。
現在,高進雖然沒有登基,可實際上已經算是緬甸之主了,他離真正的緬甸國王寶座就差半步而已。但他知道這半步邁出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在沒有大明的允許之下,高進直接這么做的話必然會觸怒于大明,這也是高進暫時拒絕張淼的主要原因。
當流寇和控制一國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高進所考慮的問題遠不是當初那么簡單,除非他沒有打算在緬甸長久呆下去,僅僅只是瘋狂一把。
如果要坐穩這個王位,并且徹底壓制住緬甸內部的各族力量,僅僅靠高進手里的軍事力量還有不足,所以他必須要得到大明的支持。這是政治,為了政治目的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何況對于高進而言,拿下緬甸原本就是大明支持下的行為,而現在他也必須向大明表明自己的態度。
所以說,高進要登基首先就需得到大明的冊封,這樣一來就是名正言順。不經能夠徹底坐穩這個位置,而且在法理上也是對大明未來對于緬甸政策的一種約束。
現在僅僅憑著高進向大明討封自然是不行的,這樣做的話大明是否會同意冊封他為緬甸王還是兩說,所以高進就把主意打到了死人身上,而這個死人就是曾今的東吁王朝之主,曾今的緬甸國王莽白。
莽白作為緬甸國王已是好幾十年前的事了,在他死后到現在已經歷了四任東吁王朝的君主。但是莽白此人不同尋常,先不說他的上位是殺兄后上位,這才成為東吁王朝君主的,而且在他在位時還做了一件天大的事,這件事就是因為莽白徹底斷送了前明。
當年,永歷皇帝逃亡緬甸,得到了當時緬甸之主也就是莽白之兄莽達的庇護,而后來莽白殺兄上位后直接派人攻進了永歷皇帝的行宮,殺光了護衛永歷皇帝的親隨,然后附錄永歷皇帝把他送給了吳三桂,從而導致前明永歷帝在逼死坡被吳三桂用弓弦活活勒死,從而前明滅亡。
莽白做出了如此大事,可以說這個人和大明結下了死仇。當然,假如大明就此徹底消亡的話,一切就不必說了,畢竟取代大明的是滿清,至于再滿清那邊莽白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可天下之事就是那么難以預料,在數十年前誰又能知道早就徹底涼涼的大明又會用這種方式死灰復燃?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大明就重新崛起,而現在的大明不僅把滿清徹底趕出了關內,甚至比之前的前明更為強大。
朱怡成作為前明后裔,如今的大明之主,天下權勢最大的君王,前明的滅亡一直都是朱怡成耿耿于懷的,尤其對于緬甸一國大明更沒有絲毫好感,這也是朱怡成支持高進滅掉緬甸的原因之一。
所以高進覺得要想在大明討封,并讓大明徹底承認自己在緬甸的統治,那么就必須做些讓大明無法拒絕的事。就這樣,高進把目標對準了早就死掉的莽白,而躺在墓穴中的莽白或許怎么都沒想到,自己在死后幾十年居然還會遭遇這種結果吧。
幾日后,張淼確定了莽白所葬之地,在高進的授意下掘開墓穴,把已經腐爛成骨頭架子的莽白從墳墓里拖了出來。
隨后莽白的尸骨進行處理,高進讓人連同在阿瓦王宮整理的無數金銀珠寶一并送往大明,以此作為給大明皇帝朱怡成的一份特殊“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