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十年九月初九的清晨在經過一夜風雨之后顯得格外清新。
本來昨夜的狂風暴雨讓中京上下都為次日的登基大典倍感擔憂,卻沒想到狂風暴雨在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戛然而止,好似這個世界的上天也知道今天是一個屬于夏國的大日子一樣。
天剛蒙蒙亮,中京馬上變得忙碌起來,上至楊松這個注定淪為今日之主角的國君,下至中京的平民百姓、外來觀禮者,沒有一個不清醒的。
“大王……不對,現在應該叫陛下了!”正在給楊松收拾著裝的小蘭對著楊松揶揄了一下。
“姐姐說得正是,以后我也要叫‘陛下’啦。”另一邊打著下手的小娟還是如同往年一樣的淘氣。
楊松通過身前大塊的立鏡看著身后小蘭那即認真又有些笑意的景致臉頰,再看看小娟那滿臉的興奮,他內心的稍微緊張卻是不知而去。
他輕輕的笑了笑,對兩女道:“這不是還沒有舉行儀式嗎?就算我變成了‘陛下’,還不是跟以往一樣,是你們倆的‘夫君’!”
小蘭聽到這句話后,手中的動作停頓了一下,緊接著又滿臉認真的回到了手頭上的事情,卻是沒有說些什么,不過從其神態也不免看出小蘭的一絲心態。
而小娟聽到這話之后卻是對著鏡中的楊松微微一笑,那甜甜的笑意已經把小娟那滿心歡喜給透露的一干二凈。
沒等小蘭、小娟還有侍女們忙完楊松的那一身華麗而又累贅的禮服,殿外就響起了一個聲音:“啟稟陛下,百官已齊聚。”
雖然還沒有舉行稱帝登基的儀式,但從今天一大早開始,王宮~不,應該是現在的皇宮之內的各侍衛、侍女已經全面的統一了口徑稱呼楊松為“陛下”。
楊松聽到這話,看向了房大殿一旁的精致時鐘,見到距離舉行儀式的時間還早,便沒有多說什么,因為他知道這是錦衣衛的例行匯報。
但是小蘭等一眾卻是明顯的加快了手中的動作,氣氛也重新變得嚴肅而緊迫起來。
早上八點整,錦衣衛的統領,王威親自站在殿門口匯報道:“啟稟陛下,吉時已到,還請陛下移步!”
緊接著,楊松身穿一身黑底金紋紫襯禮服、頭戴齊天十二簾珠冠、腳著祥云厚底福祿鞋,在小蘭、小娟的陪伴下不緊不慢的走出了殿門。
此時的殿門之外早已停靠了一架由十八匹純白戰馬牽引的御攆,這十八匹經過精挑細選的純白戰馬正一動不動、整齊劃一的等候著它們的國君——楊松的指令!
御攆兩旁站立著的是兩列身穿新式朝服的文武百官,見其身型神態,也是激奮難耐,此時正一起恭候著楊松的到來。
楊松沒有停下腳步,在文武百官“參見陛下”的恭迎聲中乘上了御攆,楊松讓百官免禮之后,對著王威打手一揮。
緊接隨著王威一聲“起駕”的高呼,整個隊伍便開始緩緩的向前移動了起來。
整個隊伍的前后都有一個連的錦衣衛護衛著,畢竟錦衣衛就是楊松的儀仗隊,在這樣的日子里,錦衣衛穿著錦衣禮服、配著華麗腰刀跟隨楊松這個皇帝一起行動可是理所當然的。
要不怎么說錦衣衛是夏隊的最高榮譽象征呢?錦衣衛可是夏國所有軍隊中最具有榮譽感的一支軍隊了!
不到一個小時,整支隊伍不緊不慢的從皇宮內廷北門走出,便趕到了皇宮北部外圍中間的天壇所在。
此時距離舉行儀式的九點整還有一段時間,不過此時的天壇周圍除開預留的一大片空地以外,已經分類清晰的占滿了人群。
這些人全都是來觀禮的,東邊的是獲得了榮譽的官員、百姓,西邊站的是獲得了軍功的軍官、戰士以及犧牲將士家屬的代表。
而在天壇四周、以外,乃至整個皇宮、中京、整個夏國上下,夏國的旗幟已經乘風飄滿了。
隊伍通過錦衣衛所護衛的通道,漸漸行至天壇之下聽住不動,而楊松的御攆正好停靠在天壇北方的階梯之前。
楊松從御攆內走出,站在御攆的邊沿抬頭看了一眼身處他正前方的天臺高樓,隨后環視四周一眼,這才走下馬車,背靠天壇,面對群眾站定。
“參見大王~!”儀式之前,楊松還是一個大王。
隨著楊松的站定,天壇四周的百姓、官員、將士齊齊的矮了一頭,面對著他們即將的皇帝行下了屬于他們的一禮!
楊松見此,抬起雙手做輕扶狀,口中高聲道:“免禮、平身!”
隨著楊松的聲音剛落,一聲聲“大王有令:免禮平身”的口令以楊松為中心向著四周擴散而去。
雖然楊松一個人的聲音沒有在場所有人的大,但為了預防這種情況,便由錦衣衛來負責傳達楊松的聲音。
見禮之后,眾人便安靜的等待著吉時的到來,不過沒有等多久,在時刻注視著時鐘的錦衣衛的提醒下,王威向著輕聲匯報道:“陛下,吉時已到!”
“開始吧!”隨著楊松一聲令下,王威踏出一步,側身面對著外圍,大聲高呼傳令道:“吉時已到,大王有令,儀式開始!”
隨著楊松的命令,皇宮城墻之上的戰鼓手們在一聲鐘聲之后一起使勁敲響了戰鼓,一通鼓后,百官隊列當頭的劉基站了出來,捧著一卷竹簡展開高聲朗誦了起來。
“承天之命,奉民之召,楊氏子玉,起于偏域,建以天啟,外御強敵,內展民生,時奉恰時,立一君國……”劉基先將楊松的生平或者說是夏國的生平簡單的講述了一遍,而楊氏子玉就是楊松的名字,子玉是他的字。
“……夏國之大,舉世為首,外邦懾服,國民安泰,臣民上下,倍感榮恩,共進之言,當稱帝尊,望王思切,上進帝位,以安民心,以全民意!”
劉基講完這句話之后,收起竹簡,當先對著楊松一躬身,口中呼道:“望王思切,上進帝位!”
“望王思切,上進帝位~!”
緊接著,在場的不管是百官,還是四周的觀禮群眾,齊齊躬身勸進。
三辭三諫的那一套結束后,楊松再次環視了一周,高聲同意道:“民心所在,民意不違,今日良辰,寡人當進,稱皇道帝,臣民共進!”
這本來就是一個儀式,一個過程,為的就是大義,為的就是正名!
“大王高義,大王圣明!”聽到楊松的聲明以后,劉基呈上之后,高聲宣布道:“登基開始!”
到了這個時候,楊松登基稱帝的儀式才算進入道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