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  第220章 安置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鼎明 | 戍邊銘東   作者:戍邊銘東  書名:鼎明  更新時間:2019-11-05
 
李家堡一戰落幕,但整個澤州卻是如同炸開了鍋。

這一戰雖然是流寇攻陷了李家堡,殘忍殺害了李員外這個謙謙君子滿門,但事后潞州營恰到好處的出兵,直接對流寇截了胡,反而成了最大的贏家。

只要腦子還沒有癡呆,誰都能看出來這里面有問題。

但是從過程上來看,卻是誰也挑不出來這里面的矛盾。許多縉紳大戶在背后痛罵之余,心中也是有些兔死狐悲,充滿了莫名的恐懼。

這個李屠夫殺人盈野不算什么,大明不缺這種官兵,但這般不擇手段,委實是一柄架在脖子上的屠刀,誰也不知道何時會落下來。

尤其是其在李家被滅門之后,堂而皇之的直接以極低的價格將田地統統吃下,更是讓眾縉紳都敢怒不敢言。

畢竟李家前車在前,誰若是敢多嘴,難道就不怕自己地方上也出現這么一次流寇nn?

若是用這個套路再反復來上幾次,估計大家都要奔赴西天極樂。

之前雨點一般的彈劾沒有什么作用,現在再彈劾的話,估計下一次民亂就要輪到自己了。

這可怎么辦?

這幫子縉紳最擅長就是在規則里面搞事,李征也這樣在規則里面搞事,但李征這么玩,完全是在規則里將他們最擅長的東西給玩壞了。

一時間,被屠刀嚇住的縉紳們,幾乎一夜之間便形成了一致的觀念。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既然已經低頭了,那跪地上裝孫子也就不算什么了。都已經當孫子了,割肉孝敬李征爺爺也完全順理成章了。

不過,這也是最后的辦法了。

若是李征這樣還不滿意,那說不好也只有一拍兩散,最后大家魚死破了。

雖然魚死是肯定死的,但就一定能被破了么?

崇禎五年的最后一個月,道路上處處都是送錢送糧犒勞潞州營的車隊,那一車車的物資堆積如山,委實令人嘆為觀止。

若換了一個不知情的人,必然要感念這里的軍民一心,委實感天動地,恨不得當場賦詩幾詩,才能一解胸中抱負。

對這些東西,李征并不見外,幾乎全部笑呵呵的笑納于懷。

當然在澤州,李征誰的面子都可以不給,但代表皇室的監軍的面子卻不能不給。

這所有的物資全部都有一份折現送入監軍府中,看著自己的體己銀子一天天的迅速膨脹,謝文舉的臉都快要笑爛了。

若說之前李家堡一戰的貓膩謝文舉看不出來,那就太小看人智商了。但是李征及時送來的兩萬兩銀子,則很好的將這個智商問題給遮蓋過去了。

有了大筆的銀子,謝文舉在京城方面的交通之中極為順暢,京城方面對于他的表現更是贊不絕口。

畢竟在他監軍期間,大問題基本沒有,反而捷報頻傳,又有無數的好處可以拿在手中,誰也不會刻意與他過不去,甚至有什么難事,幫忙講上兩句好話也并非難事。

送出無數物資的縉紳大戶們,也終于得到了李征的側面保證,不會再對他們有什么企圖。

聽聞這個保證,幾乎所有縉紳都覺得屠刀距離自己遠了一些。但卻依舊在懸著,這種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卻也令所有縉紳都收斂了許多。

事實上,李征根本就無心徹底清除掉他們。

完全將縉紳打倒也不是一個好事,畢竟這些人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播者,雖然如今繼承的方向有些歪了,但也不是到了必須完全打死的程度。

李征如今的目光已經落在了到手的土地上了,之前雖然擊潰了流寇,但殺傷并不多。

當他取得田地的地契之后,便第一時間命人布榜安民,招募佃戶。

依舊還是之前的惠民政策,畝收二斗田佃,畜養民力。

這些佃田與軍田并不相同,而且也是隨時可以賜出的田地。不過李征早就不打算再粗放管理,而是打算戶均十畝佃田的政策。

一家十畝田,若是承擔沉重的賦稅,那一年到頭肯定是不夠全家吃用的,但佃田低了,十畝地卻是可以支撐一家人的生活無虞。

而戶均十畝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地少了,百姓便不得不精耕細弄,畝產也會提高不少。

這些都是有預案的,而且如此多的田地,也正好將之前軍中傷殘的士兵全部派遣而出。

這些人隨著自己出生入死,是最可靠的中堅力量。

他們許多人在軍中養傷之時,便開始接受文化培訓,數月下來,雖然還做不到通籍的程度,但常用的字卻是已經學的差不多了,簡單的文書來往還是沒有任何問題。

有這批忠心耿耿的老兵充當各地的屯田保甲長,李征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人心聚攏起來。

而且這些人既然每月都領俸祿,那就不可能每年只負責兩季賦稅征收。

在平常日子里,他們還得負責給各自區域,所有適齡孩童完全掃盲任務。在農閑時,他們還要對佃戶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

這兩個任務也并不難辦,畢竟李征給他們學習的是簡體字和拼音字母,這兩種結合于一塊的普及教育方法是最快的,也最適合帶數十人的大班學習。

而訓練工作,更是無須多少精力,他們都是軍中老兵,訓練一些簡單的項目更是毫無壓力。

這種工作比較適合這些傷殘軍人,他們因為傷殘也許一生都無法干什么重活,但每月都有的一石米糧的俸祿,卻是足夠他們過著比普通百姓更加好的生活。

這個位置只要其本身不犯大錯,那便是終身制的,唯一的缺點便是不能世襲。

在這個問題上,李征態度是很堅決的,決不允許出現世襲的保甲長家族出現。

在百余傷殘軍士到達之后,在一個個村子走馬上任之后。他們也被就近分得了自家的田地,三十畝的田地,二十兩的撫恤銀,再加上每月的俸祿,未來一家人的生活已經無須擔憂。

而且他們的就任,也會在地方形成一個良好的尚武風氣。

以他們為例,潞州營傷殘退下來的士兵就能成為一村之長,地位超然于普通人之上,更別說還有良田和優厚的撫恤銀,自然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

這也從一個方面促進了他們的工作順利的進行,比如說軍事訓練時,當村中的少年們聽說軍中招人會優先從經過訓練的佃戶中征召,許多人的訓練精神都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時間如水,匆匆而過。

當崇禎五年還有最后一兩天時,一場小雪終于姍姍而遲的到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