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明  第442章 對耗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鼎明 | 戍邊銘東   作者:戍邊銘東  書名:鼎明  更新時間:2020-02-22
 
盛京。

遼東依舊沒有多大變化,滿清依舊被限制在山海關之外。

天啟年間,努爾哈赤時代,雖然看似戰無不勝,但是后金當時最高的政治主張,也只是獨占遼東,割據一方,不用再看大明臉色。

努爾哈赤雖然打的大明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但是對于大明的忌憚卻從來沒有減少過。

在他統治后期,大批的屠殺漢人,攻占通遼,廣寧,覺遠、錦州等地,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在這些地方長駐。

反而大批的屠殺當地百姓,人為的用屠刀制造了從山海關到沈陽千里無人區,目的不言處明,那便是加劇明軍反攻之時后勤壓力。

說到底努爾哈赤只是一個滿足于攔路搶劫這個大型盜匪集團的定義,對于關內根本就沒有任何覬覦之心。

但來到皇太極時代,滿清在掃清了蒙古方面,朝鮮方面的掣肘之后,自然而然的將目光投向關內。

但是托努爾哈赤的福,這千里無人區同樣成了滿清極難跨越的一道障礙,想要攻擊錦州、寧遠這些大明邊地,同樣需要極大的人手維持后勤!

往往數萬戰兵就需要十數萬的包衣阿哈們保障運輸,每一次攻擊都是一場得不償失的軍事行動。

因此對于關寧明軍,滿清向來都是不愿意大動干戈的,面對著城高池深,而且從不野戰的關寧軍,戰爭完全就成了拼消耗,而這恰恰是滿清最不敢進行的戰斗場面。

滿清國小民少但兵員卻多,一場消耗戰就能將滿清給拖垮拖死,他們每一戰都必須要撈到極大的好處,才能將這個國家維持下去。

但是崇禎十年的這一次入寇,卻是讓皇太極看到了消耗戰的希望,多爾袞先敗后勝,在被逼退出邊墻之后,物資錢糧收獲并不多,嚴格說來這次入寇完全就是得不償失。

但是多爾袞力排眾議來了一次回馬槍后,一切的劣勢便完全改寫了,山東一役,多爾袞撈到的好處更是多的令人發指,運回來的物資足夠滿清上下屁事不干吃上三年五年也毫無壓力。

在這種功勞之下,多爾袞回師之時,皇太極不僅親自率領盛京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更是解下自己的披風賜于多爾袞,若非多爾袞官職已經升無可升,肯定官運從此一帆風順。

就算如此,多爾袞在這次大勝之下,也已經成為滿清事實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皇太極還能勉強壓他一頭外,其他人全部都是望塵莫及。

在關寧軍南下勤王之后,物資錢糧充足的皇太極,已經開始籌劃南下打通關寧防線的計劃。

如今的他并不怕消耗戰,對于關寧軍這些城老鼠,他自信就算圍也能將他們一個個圍死,餓死。

雖然崇禎十年入寇,八旗損失不小,但是在充足的錢糧和擄掠而來的無數包衣幫襯下,通過賞賜下無數阿哈將大量滿人從勞作中解脫出來后,大量無甲旗丁入軍,然后少量抬旗已經馴服的漢八旗之后,卻也將這個缺口給填了起來。

這樣的抬旗自然不可能長久進行,否則滿清的根基就會動搖,但皇太極也不是沒有其他準備。

在滿清婦人無法為族群瞬間帶來無數新生命之前,一年來皇太極不斷的向北入山搜捕生女真,在充足的人手操作之下,生女真的捕捉數量不斷升高,大量生女真被補入戰斗部隊,也極大的充實著滿八旗單薄的人口數量。

經過一年多的恢復休養,滿八旗實力不僅完全恢復了戰前的數量,在質量上因為眾多生女真的加入,反而更加強大了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雖然人在盛京,但是對關內的局勢卻是從來沒有忽略過,在關內李征與李自成飛快崛起之后,他更是生出一種事不我待的緊迫感。

崇禎十二年九月,皇太極在盛京祭天告祖,誓師起兵伐明,盡起滿蒙漢大軍一十三萬,數路齊舉,大舉圍攻錦州。

錦州的祖大壽這一次再也當不了他的飛將軍了,逃無可逃的他并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咬牙堅持近兩年,而是在談妥投降后的待遇之后便即直接獻城投降。

當皇太極的大軍來到大明關內最后一座關隘之時,山海關新任總兵吳三桂卻是將他的腳步擋了下來。

山海關作為萬里長城第一關,這些年又因為滿清大軍的威脅,數十年來關墻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修茸,可謂堅固異常。

如今沒有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借口,吳三桂也就沒有歷史上那般痛快的答應投降,而是選擇了抵抗。

他的抵抗并不是為了大明,更不是為了關內爭雄的兩強,李自成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投誠。

在他看來,李自成這種靠流寇劫掠為生的流寇,根本就上不了臺面,更不可能成為新朝之主,絕對不是他能夠投降的人選。

至于李征,倒是有新朝氣象,制度嚴謹而且人材濟濟,更重要的是,李征大軍可是唯一一支連敗滿清大軍的軍隊,還是同文同種的漢人軍隊。

無論哪方面考慮,投降李征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但唯一的缺陷便是他距離李征距離實在太遠,潞州軍的觸角如今只是探到宣府境內,距離山海關還有千里之遙,中間更是隔著京畿地區,根本無法為他后盾。

他如今之所以抵抗滿清大軍,完全是為了投降滿清。

這看似矛盾,事實上卻是一點也不矛盾。

他不需要擊敗滿清大軍,只要讓滿清大軍明白,只要他肯抵抗,滿清大軍想要越過山海關,就得付出巨大的代價,那代價足以令滿清方面肉痛!

事實上,皇太極在試探了幾次攻擊之后,也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堅固的山海雄關前,只要關上的明軍還有戰斗的意志,他就極難強行突破而過。

手握數千家丁,還有兩三萬普通明軍的吳三桂,只要他還想抵抗,皇太極就不可能逾關而過。

山海關可不是錦州,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四面圍攻,吳三桂的糧道他更是無法切斷,依山傍水的山海關,更是他無法靠圍困能夠解決的。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皇太極反而不著急了。

因為他沉靜下來思考之后,也想明白了一個問題,那便是誰想占據大明京城,就極有可能成為全天下的眾矢之的,這也不是他想要的。

皇太極在派人向吳三桂以平南伯招降之后,雙方開始漫天要價,著地還錢的使者來往之后。

滿清大軍留下萬余停在了山海關外,大部開始撤向錦州,大肆從后方遷丁錦州、寧遠,一副準備屯田種地,長期耗在這兒的架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