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東  第528章 夏主任的建議

類別: 現實 | 現實百態 | 浦江東 | 大地風車   作者:大地風車  書名:浦江東  更新時間:2022-02-09
 
吳主任再一次放下手里的香煙,緩緩說道:“不僅僅是要盡力而為,我們恐怕更是到了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時候了啊。”

王建浦盯著吳主任。

“不要只看我。你知道的,現在這個項目好多人都在盯著的呢。”

吳主任用手指在桌上輕敲幾下,說道,“想想也是。如果四夕制藥這個項目我們能夠招商成功,它將是第一家進駐我們李江高科技園區的跨國制藥公司。它的入駐,將不僅對我們李江意義重大,對上海醫藥產業的發展,也一樣意義重大。”

思考了好長一會兒。

王建浦拿過來香煙盒掏出來一支,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說道,“我已經和市二藥那邊聯系過了,計劃明朝上午再去找一找他們黃總。”

“可以。”吳主任回答很干脆。

王建浦笑了笑。

吳主任合上他面前的記事本,笑道:“那就這樣定了。反正這一次四夕制藥的招商,我們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至于期間的過程,你是年輕人,解放思想,盡管大膽闖,大膽試。我老頭子一定做好你們年輕人的堅強后盾。”

王建浦開始收拾桌面上自己的東西。

想了想,吳主任又笑著問,“你等會要去管委會見夏主任?”

李江園區各位領導的工作去向,一樓大堂當天的小黑板上都會有公布。喵喵尒説

王建浦對著吳主任呵呵笑說道,“是的,我準備今天再去找一找我的老上級夏主任,咨詢咨詢這個項目。”

“蠻好。”吳主任笑了笑,說道,“他現在可是我們管委會的大領導,也是我們浦東的大智囊,所有相關的政策信息,他最熟悉和了解。”

王建浦順口說一句:“只是老領導現在工作太忙,估計這次見面時間不會很長。”

想了想,吳主任說道,“我們園區也是浦東的四大園區之一,在政策方面至少也享受了該有的優惠,不過,要是能爭取到一些不一樣的突破,那樣就更好了。畢竟來講,我們李江是高科技園區,本來也應該還有些不一樣的特殊政策、或者是稅收方面的支持。小王,我這樣想,應該不算過分吧?”

“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王建浦想了想,決定還是實話實說,

“是這樣,主任。昨天晚上,老領導特意打電話給我,說是對醫藥產業,還有對我們李江的四夕制藥招商的項目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和我當面交流當然了,當面交流是假,所以,我想過去,當面聽聽他的指教。”

“好的啊。”吳主任笑道。

想了想,他又緊接著說道,“那,我和你一起去聽聽,可以嗎?”

“當然好的啊。”

王建浦丟一支香煙給吳主任,笑道,“說實話,半年多我都沒有好好著聽領導當面教誨了,還真有些想念在研究室的那時候了。那幾年,老領導可是沒有少教育我的。”

打過電話,得知夏主任正在辦公室,于是吳主任和王建浦決定現在就趕去新區管委會。

到夏主任辦公室,他已經泡好茶在等著他倆了。

稍微寒暄了一會。

夏主任真的從抽屜里拿出來一疊打印好了的手稿,遞給王建浦。

王建浦大致的看了看,遞給了吳主任。

吳主任翻了好幾頁,笑道:“到底是研究室出來的大領導,宏觀微觀,都很有見地,也很有眼光。領導你這樣一分析,我們心里就更加有數了。”

“我等會還有一個外事活動要參加,那我們就長話短說,我簡單說幾句,好伐?”

夏主任想了想,說道,“事實上,關于四夕制藥的這個項目,過年前建浦大婚的那天,我和建浦有過短暫的交流。后來,我知道你們園區正在對這個項目正在進行緊張的籌備,于是我利用春節的時間,對一些相關的狀況進行了一些了解,最后寫了這么一篇小文章,我覺得可以提供給你們作為參考。”

“領導就是領導,想到、也做到我們前面去了。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吳主任馬上接著夏主任話題說道。

夏主任笑了笑,繼續往下說。

“選擇醫藥產業,來作為李江高科技園區的突破項目,我認為是可行的。”

為什么這樣說呢?

夏主任分析說,我得到的資料,我們國家現在年平均的單人醫藥費用,只有10美元左右,另外還有一個數據,說整個亞非的年醫藥支出加起來不足全球的5,也就是說,無論是從需求還是從發展來看,醫藥產業都是一塊值得我們好好耕耘的重要領域。

吳主任和王建東不斷點頭,完全認可夏主任的這個判斷。

“另一個現狀,現在我們國內其實并不是沒有醫藥產業基地。,也就是說,一直到現在,整個國家對于醫藥產業其實并沒有一個太現代化的認知。”

夏主任繼續往下分析。

他說,作為一種醫療服務的“工具”,醫和藥本來不分家。但是我們也知道,現在國內藥品的“有生力量”其實還非常弱小。

比方講,從國家層面來分析,我們就可以明顯發現,現在重醫輕藥的情況居多,除了中草藥靠著“傳統底蘊”有著還算強的根基,“現代制藥”方面,其實很難言“發展”。

不過盡管如此,也還是有一些因為技術門檻低、使用成熟、需求廣泛的基礎藥品,比方講抗生素、維生素、解熱鎮痛類等等。所以現在國內大多數涉及醫藥的產業基地,都是聚焦在原料藥。

比如說,建國后留下來的四大廠:東北制藥(遼寧沈陽)、華北制藥(SJZ)、太原制藥(山西太原),帶動了一些當地制藥產業發展。

改革開放后,這些原料藥由內銷逐漸轉為出口,于是形成了江蘇泰州、LYG以及浙江臺州、寧波等沿海原料藥基地。而現在其他國內醫藥產業區,基本都離不開中成藥。

“當然,這批醫藥產業基地,除了提供新中國醫藥產業的一些原始生產資料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制藥廠房、工程設計、技術標準和環保體系上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是,實話實說,我個人卻覺得,對于新藥研發所需要的技術沉淀、臨床、注冊審批、甚至管理等等,其實都很難言有所貢獻。”

夏主任語重心長的感慨道,“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很值得我們好好著深刻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于夏主任這一番深刻的分析,吳主任和王建浦東都特別贊同。

特別是王建浦,這一段時間和醫藥、醫藥行業的不斷接觸和認知,他更是對夏主任的這些說法感同身受,體會自然也更深刻。

中國第一次有“高新技術產業區”的概念是BJ中關村科技園,也就是88年火炬計劃提出前后。而李江的誕生便是為了對標中關村。

但是,王建浦十分清楚,起步晚了3年的李江,現在還是處在以招商引資功能為主,產業的發展全憑園區領導的一腔熱血,“孵化”根本是無從談起的起始階段。

現在李江園區想要發展醫藥產業,要在這樣一個沒有歷史積淀,也沒有技術推動的背景下起步和發展,其中的艱難和風險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