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官之陳  第一百六十七章:負荊請罪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漢官之陳 | 聰蔥沖   作者:聰蔥沖  書名:漢官之陳  更新時間:2019-10-08
 
周亞夫見歐貞復這樣子,皺著眉頭。

周亞夫這次來的目的很簡單,只要將劉濞交出來就行了。

周亞夫直接質問道:“東甌王,既然您之前也是被威逼的,那為何還要收留吳王呢?”

歐貞復卻苦著臉道:“這周太尉您可就冤枉我了,我不是收留,而是將其抓住了!如果我不抓住吳王,那豈不是就被吳王坐船給跑了去了?”

“那吳王現在何在,我要將其帶回長安,東甌王您沒意見吧?”

“沒意見,當然沒意見,來人!”

很快有內侍進來。

歐貞復道:“去讓夷鳥將軍將吳王帶來!”

“諾!”

過了半晌,歐貞鳴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進來。

他的身后跟著兩人。

不過并不是劉濞和劉駒,而是兩個手中端著大盒子的侍衛。

“臣拜見大王,見過周太尉。”

“免禮。”歐貞復踮著腳看了看歐貞鳴的身后:“吳王和吳太子呢?本王不是讓你將他們二人帶過來嗎?”

歐貞鳴聞言,挪動腳步走到了周亞夫面前,看著周亞夫道:“吳王劉濞和吳太子劉駒,已經在這里了。”

他手指所指的方向,赫然是那兩個盒子。

兩名侍衛走到周亞夫面前,將盒子打開。

周亞夫瞥了一眼,里面竟然是劉濞和劉駒的首級!

這說明,歐貞鳴殺了大漢的藩王!

在沒有得到陛下的指令,私自殺害大漢藩王這可是死罪。

即使是一個叛亂的藩王。

“大膽!本王讓你看管吳王,歐貞鳴你……你竟然私自將其殺害,你這該當何罪!”歐貞復大怒的指著歐貞鳴斥責道。

歐貞鳴躬身,不卑不亢的道:“大王并非是臣有意殺害,而是吳王買通了守衛想要逃跑。臣發現后想要拘捕吳王,但奈何吳王激烈反抗,臣在不得已之下才將其擊殺。后來臣想東甌至長安路途遙遠,尸體不方便運輸,于是將其首級割了下來,方便周太尉攜帶!”

“但這也掩蓋不了你殺害吳王的事實!”歐貞復說道:“周太尉,此事是本王管教不嚴,如有需要,周太尉可將歐貞鳴帶回長安,接受審訊!”

周亞夫聞言卻不耐煩的說道:“這就不必了,我帶走這兩個首級就行了。”

對于劉濞和劉駒,周亞夫自然是沒有什么好感,死了就死了吧!

周亞夫起身說道:“東甌王,此事緊急,我就不在東甌多留了。”

歐貞復面容苦澀的說道:“此事真是對不住了,既然周太尉召集回去,我也不好留您了。”

“告辭,將盒子帶上。”周亞夫面無表情的對身后的侍衛吩咐道。

周亞夫的侍衛從東甌士兵手上接過劉濞二人的首級后便緊隨周亞夫走出大殿。

望著慢慢遠處的周亞夫歐貞復一改剛才無奈的模樣。

歐貞復隨意似的問道:“你覺著他皇帝會買著這個帳嗎?”

“臣認為會,因為他只需要的是劉濞的命,至于是什么時候喪命,這個問題不大。”

歐貞復那時就和歐貞鳴商量好了,為了以防劉濞說出什么不利于東甌國的話來,提前將其殺害是最好的選擇。

歐貞鳴就假意說帶劉濞就參觀東甌軍營,說這軍營就是劉濞東山再起的資本。

劉濞欣然的帶著劉駒前往,結果在慰問軍營士兵的過程中被歐貞鳴給殺害了。

三月二十一。

膠西國。

韓頹當前兩日接到了劉啟的詔書。

看了詔書內容后韓頹當內心思索了許久。

思索后他自己也寫了一份書信派人去送給了劉卬。

書信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奉詔誅殺不義之徒,降漢者可赦免罪行,不降者一律誅殺,膠西王你降還是不降,我等你的答復。

于是就有了現在這一幕。

劉卬赤裸上身,背負荊條,竟學廉頗負荊請罪。

跪于漢軍大營門口。

等到韓頹當出來后,劉卬哀聲道:“我侍奉大漢不慎,驚擾了百姓,害的將軍遠道至此,這是我的過失,請讓我接受極刑。”

韓頹當面無表情,沒人知道他內心的想法。

過了片刻緩緩開口道:“取金鼓來。”

“諾!”

劉卬心中一驚,這金鼓象征著什么他很清楚。

金鼓是劉啟命人傳信時一并送來的,它象征著劉啟。

很快侍衛將金鼓取來遞交給了韓頹當。

韓頹當手持金鼓說道:“我想知道,膠西王你發兵的原因。

劉卬沉默片刻:“晁錯利用陛下的信任,變更高皇帝的法令,侵奪藩王的土地,我認為這樣是錯誤的,由此擔心晁錯禍亂天下,因此與其余藩王聯手發兵,以誅殺晁錯。現得知晁錯已被誅殺,于是我們便退兵了。”

韓頹當帶著譏諷的語氣說道:“如果膠西王認為晁錯有錯,為何不向陛下諫言?膠西王在沒有詔書、虎符的情況下,擅自發兵攻打他國,并非是為了誅殺晁錯吧!?”

韓頹當也不等劉卬回答了。

直接攤開詔書進行了宣讀。

詔書上意思很簡單,膠西王劉卬等齊地諸王,犯上作亂,擾國擾民,犯下大錯,判決是讓膠西王以死謝罪。

韓頹當宣讀完詔書后,說道:“膠西王好自為之吧。”

劉卬聽完詔書判決后,腦子里一片空白。

它現在才反應過來劉啟要的是他的命。

他這次來負荊請罪就是心存僥幸,還存留著一點希望,希望將叛亂的原因推諉給晁錯,希望劉啟能夠饒他一命。

但現在的事實證明這只是劉卬的一廂情愿。

劉卬這是忽然想起了自己所處的位置,漢軍大營門口,周圍的將士都可以清楚的看見他的狼狽。

旌旗在狂風吹拂下獵獵作響,將士們的低語此起彼伏。

這些聲音在劉卬的耳中都化為一個詞語,嘲諷。

劉卬這時仿佛明悟了,這事一開始就是注定失敗的。

“噌!”

最后明悟的劉卬拔出隨身攜帶的寶劍,選擇了自刎在這漢軍大營前。

劉卬自刎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膠西王宮,膠西王太后和太子也選擇了自殺。

這消息也很快傳到了淄川王、濟南王等人耳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