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官之陳  第一百九十二章:終立太子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漢官之陳 | 聰蔥沖   作者:聰蔥沖  書名:漢官之陳  更新時間:2019-10-24
 
陳安一聽就知道竇嬰肯定沒有將之前他們在府中商量的事情告知竇琰。

竇嬰尷尬的說道:“我們之前所談之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我沒有告知琰兒。”

竇琰聽著迷惑了,怎么感覺你們好像有事瞞著我。

陳安笑了笑,將之前他們說談論過的告知了竇琰。

竇琰這才恍然大悟:“那父親大人你準備怎么辦?”

竇嬰沉默了一會兒,嘆息道:“唉,還能怎么辦,先看看這位太子的表現吧。”

夜晚。

平陽侯府。

這些徹侯即使不在長安久居,但依舊會有他們的府邸存在。

曹壽此時和一女子正在交談。

“夫君白日里同那陳少府還有周衛丞交談情況如何。”

這女子正是陽信公主,因曹壽的緣故也稱平陽公主。

曹壽笑了笑:“兩人都與傳聞中的差不多,一個謹慎,一個魯莽。”

“那事情談的如何?”

“差不多,不過陳安沒有要我那兩成鹽收,而是改成幫他辦一件事。”

陽信公主猶豫了下,說道:“那事可是很為難?“

“也不是什么大事,之前我們在河東的時候,老六不是來說過從東邊來了幾條大船嘛,就是這事。”曹壽如實說道。

陽信公主蹙眉低聲說道:“可是這事不是涉及到周陽由嗎?”

曹壽摩挲著手中茶杯,戲謔的笑道:“不錯,但這又如何?他舅父已經去世這么多年了,除了陛下還記一下,其他人早就將其忘的干干凈凈。”

“以前不想管他,是又沒什么好處還惹得一身騷。但是現在既然有了足夠的利益,別說動一動他了,就算把他弄死,又能如何?”

曹壽說到最后,眼神變得銳利:“對了,等會你派個人送封信給老六,讓他在那邊幫著照看下一個叫寧成的,估計是大陽縣那個新任的縣尉。”

陽信公主應后,疑問道:“他是?”

“他是陳安和周陽的弟子,我以后還要去陳安手下做事,幫一幫他也有好處。”

河東郡大陽縣。

寧成這兩日派人出去向平民百姓探尋了一番,但是卻沒有結果。

問百姓為何不買糧,說糧食貴。

問去年蝗災的救濟糧,百姓卻支支吾吾,最后說出一句吃完了。

從他們的眼神中,寧成就可以得知他們在撒謊,為何撒謊,寧成也知道。

都怕周陽由。

寧成之前曾想過看自己能不能進糧倉查看。

卻被周陽由果斷拒絕了。

寧成去找申屠公,認為他身為郡尉應當有辦法讓自己進去。

可申屠公得知他的來意后,瞬間由熱情變得平靜,一直說自己沒有辦法。

這時寧成就缺定了,糧倉肯定出問題了。

而河東作為大漢的一個糧食基地。

糧倉糧食的儲備量應當在百萬左右。

這樣的情況下郡守和郡尉都不敢開倉,可想而知糧食丟的不在少數。

這要是讓劉啟知道了,整個河東郡八百石以上的官員恐怕都要去一趟廷尉大牢。

而負責糧倉的官員全部都要掉腦袋,當然周陽由和申屠公都跑不掉。

就在寧成為難之時,有侍衛進來說道:“縣尉大人,平陽侯府的管家前來,說有要事相見。”

“平陽侯曹家。”寧成喃喃了幾句:“讓他去前廳等著。”

“諾!”

少府,考工室。

陳安終于得空來到考工室看看這大漢的軍工坊。

在另一位少府少監曹容的陪同下進去參觀。

在經過了重重的關卡之后,才得已進來。

剛才在經過外面的校場時看著兩邊走廊排列著的武器。

曹容說是新造的武器,將其堆放在哪里。

“叮叮!”

“乒乒乓乓!”

還未進入考工室便聽見了里面的打鐵聲。

正式進入考工室后,映入眼簾的便是幾套大漢最新的玄甲。

在春秋的中后期便有鐵制鎧甲出現,而在這之前都是用的牛皮所制鎧甲,好一些的將軍可以用銅制的。

到了戰國時期,盔甲便進入了金屬時代。

比如秦國的就是鐵接,趙國使用的是銅或金屬所制作。

可以說戰國七雄里面,除了韓國和燕國因為地理位置緣故大部分是用的牛皮和藤條,其余國家均使用了鐵甲。

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他們所制的鐵甲均只能保護上身,下半身無法遮蓋。

而現今大漢考工室所制的玄甲震災改良這一點。

例如陳安面前這一件最新的魚鱗甲,將鐵鍛制為魚鱗裝,然后使用藤線、細麻繩等編制而成,這已經是大漢最好的鎧甲,保護范圍延升至了大腿接近膝蓋的位置。

陳安看著眼前的這玄甲不禁有些感慨。

北方匈奴除了將軍之外,其他士兵全部穿的是皮鎧。

大漢在軍事裝備領先了這么多的情況下,與匈奴的戰斗到目前為止還是劣勢。

可想而知匈奴騎兵在戰場上的作戰能力有多強。

這也是陳安迫切的想要發展騎兵的原因。

目前全國上下記錄在冊的馬匹大概十萬多,但是能作為戰馬的僅僅只有三萬多匹。

這最多也就能出一萬多騎兵。

想到這里,陳安也就沒有在考工室呆下去的欲望了。

他要上奏。

向劉啟表明一些問題。

陳安簡單的參觀了考工室后直接回到了府中。

開始提筆寫著奏疏。

翌日,宣室殿。

劉啟正式宣布了立太子一事。

劉榮為大漢太子,即日起搬至太子宮。

宣布任命大將軍竇嬰為太子太傅,教導劉榮。

同時任僅不到三歲的劉彘為膠東王。

陳安聽著這估計是劉啟后宮的五個女人商討的結果,當然是隱晦的商討,心照不宣的商討。

竇太后一直催促,薄皇后一直沒有子嗣,栗姬一直在劉啟身邊鬧著想讓其封劉榮為太子,王美人和王夫人則是以退為進。

讓了女婿曹壽進入少府,就相當于將自己這邊的一位徹侯留在了長安,而且這位徹侯還是萬戶侯,在朝中也頗有實力。

這場博弈中最大的贏家看似是栗姬,實則王美人這一手才是高明。

當讓劉啟也借機讓自己的后宮安靜了下了,可以讓自己后面一段時間能夠安穩些。

但這一切只是他自己的幻想。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