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京里的樂安最近是過的意氣風發。
她太滿意這個婆家了,太婆婆對她開始是不冷不熱,但從不為難她。后來見她真心對待左家子孫,才和顏悅色,時時關心。
婆婆夏氏,見了她耷拉著臉,想把孫子孫女要回去撫養,被她幾句話說的蔫了。
嫡長子彬彬有禮,人前人后都是如此,讓樂安放心。因為她多少知道這個嫡長子以后會是平武公主親家的女婿,惹不得。
次子態度不好,但也不敢無禮,樂安聽了娘家母親的話,給次子另外找了個先生,每天就講何為孝道。
女兒柔軟,沒多久就跟著她貼著她。
這樣孤單好久的樂安嘗到了有家人的感覺。
以前和女兒相依為命,日子過的不錯,那會年輕,體會不到家里熱鬧什么感覺,還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姐妹妹相比,說自己多好,不用看長輩臉色,沒有妯娌勾心斗角,清靜。
等女兒嫁了,男人不缺,可那些是上不得臺面的,過年過節孤零零一個人,想找人吵架都沒人。
最初嫁左侯爺,是沖著男人,嫁了后,這家的日子,讓她不在意左侯爺什么態度,知道他好面子,又非常偏心次子小女,她緊緊抓住這兩個小兒,左侯爺乖乖的夜里睡在她旁邊。
這樣的日子太美妙,后悔嫁人晚了,不過早嫁不見得是嫁給左家,這么想想,心滿意足。
十月初二華如清成親,十月初八六皇子成親,樂安縣主都去參加,去哪都帶上左明珠,雖然她要給母親守孝,樂安給她穿素衣,并不直接告訴她,走出去也不會有人說她不該出門。
能上門的,樂安縣主就以安西侯侯夫人身份上門,在侯府舉辦宴會,大請客,反正花她自己的銀子,她也不怕找事婆婆多嘴,太婆婆壓根不管她。
樂安縣主終于可以四處串門了,以夫家身份到處應酬,娘家也給力,幫她四處宣揚。
帶著左明珠進宮給皇后請安,得了表揚,賞了她禮物,囑咐她好好孝順羅老太夫人,善待左家子女。
樂安縣主信誓旦旦,會對左家子女如親生。
一時間京里風評都是樂安縣主以前那是沒遇到好人家,才過的一團糟,現在一看,多好的人呀。
樂安縣主時不時的回娘家,大多數是帶著左明基和左明珠,有次她小心翼翼讓左明松跟著他回郡王府,左明松點頭答應。
左明松給郡王府人請安行禮,稱呼都是外祖父、舅父、舅母,郡王府對左明松的恭敬態度很滿意,阜陽郡王帶頭給了禮物,讓他時常過來。
樂安縣主的大嫂又給她出主意,樂安專門邀請了羅家人,對左明松親外祖母恭恭敬敬,話里對已逝的羅氏稱呼姐姐,雖然她大過羅氏,但此態度讓羅家滿意。
羅氏去世和樂安無關,女婿早晚會娶繼室,這樣看來,娶樂安縣主對左明松有好處,不會再給他填也算是嫡子的兄弟。
白天生活過的充足,也不會夜里糾纏左侯爺,有時做夢都咯咯的笑。
樂安縣主日子舒坦了,可左侯爺越來越憋屈。
本來他朋友就不多,以前和小夏氏恨不得日夜相對,所以不愛在外應酬,現在娶了樂安,覺得丟人,聽到別人的恭喜都覺得是嘲諷他。
天天在府里,不想面對樂安,只有等她出門了,才覺得透口氣。
看兒子去吧,先生說打攪讀書不好,從不理會他發脾氣,人是樂安找的,人家不怕他。
女兒更加見不著,見著了也是樂安抱在懷里,聽女兒一聲聲的叫著娘,左侯爺心里滴血,真想大聲說那不是你娘。
左侯爺不是郁悶,是氣死了,跑去別院,想在那住一段時間。
去了一看傻眼,別院整個亂七八糟,所有人換了,屋子拆了,地都翻了,下人說,夫人說明年重新建。
氣的他去找樂安縣主質問,樂安說那里晦氣,找了風水先生看了,要改建。
晦氣?她說誰晦氣?
左侯爺舉起巴掌,還沒打哪,樂安縣主跳腳了,先是蹦跳一番,滿屋子蹦跳,然后把自己頭發扯了,拽著他去了羅老太夫人哪里。
哭著說左侯爺打她了,嫌左明珠叫她娘了,嫌她給侯府修整別院了,她是拿了自個的銀子修的,打算將來留給明珠當陪嫁。
可左侯爺要金屋藏嬌,所以不愿意,就要打她。
樂安縣主又哭又鬧,左侯爺哪里招架的住。
羅老太夫人知道樂安縣主對那個別院膈應,因為對外是說小夏氏在那養病,后來去世。
不過她真不知道樂安修整了那個別院,因為她沒從府里公中拿銀子,也沒報賬。
對于這點,羅老太夫人服氣樂安縣主,除了府里該支出的,其余她的花費,樂安全部自己掏,包括她每回請客,給誰家送禮。
羅老太夫人讓孫子給樂安道歉,左侯爺這回脖子硬氣,扭著脖子不肯。
樂安也不逼他,回屋抱著左明珠回娘家了。
阜陽郡王請左侯爺出去喝茶,說美人哪里有妻子兒女重要,為了美人打妻子,雖說他是老丈人,可以因為這個痛湊女婿,可是看著外孫女可憐,還是前來勸說勸說。
好巧不巧的遇見慶王爺了,阜陽郡王落淚,說女兒命苦呀,就這樣都把左家小女兒當親生的,打算修了別院留給小女兒當陪嫁。
阜陽郡王落淚,慶王爺不干了,那是他侄子,哪能讓老侄子為了侄孫女對人低三下四?
慶王爺拽著左侯爺脖領子要揍,被阜陽郡王拉住,哀求饒了他女婿。
這下熱鬧了,所有人知道左侯爺為了個美人把樂安縣主打了,就這樣樂安掏銀子修別院要給繼女當嫁妝的事別人也知道了。
本來左侯爺別人對他沒好印象也沒啥壞印象,娶了樂安好多人同情他,如果他私藏美人,人家會理解,可為了美人打媳婦,還是好評如潮的樂安,所以,所有人偏向了樂安,又得知她回娘家都不忘帶著左明珠,左侯爺更加遭人惡評。/13_1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