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蟬抬抬手:“知道了,您就安心地和堂哥一起去吧。”
林氏也笑了:“我可是會監督小蟬的,你就放心吧。”
按照姜蟬的性子,那是連姜淼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及的,只是顧忌著姜森和林氏在,姜淼才保持著面上的禮數罷了。
說到底還是姜蟬不夠成熟,她這個年紀就算是再早熟,也比不過姜森這樣久經歷練的老狐貍的。當然,要是姜蟬現在就像姜森這樣的性格,當初林氏夫婦還會不會過繼她又是一個未知數了。
眼看著姜森和姜淼出去了,林氏抖了抖手里的衣服:“最近天氣漸漸地轉涼了,我看你最近又長高了一些,特意給你做了件里衣。”
姜蟬放下手里的書:“娘啊,你懷著孕呢就少做點針線,我的衣服足夠穿了,你身體養好了早點給我添個小弟弟才是最好的。”
林氏被她說地心里高興,她抿抿唇笑道:“我也不強求一定是一個兒子,要是一個像你這么貼心的姑娘也是不錯的。”
姜蟬嘴角翹了翹:“還是男孩兒好,到時候可以頂門立戶的,娘你也不用多操心,要是生一個小妹妹,娘你到時候又要操心她嫁出去后過地好不好,有沒有受婆家的欺負等等。”
林氏疊好衣服放到一邊:“那按照你這么說,確實是生個男孩兒比較好。”
書房里母女倆說著體己話,姜森和姜木出了姜府往鎮上新開的私塾走去。私塾就是給小孩子啟蒙的,等他們考上了童生之后就要去正經的書院念書了。
按照姜淼如今的水平,給小孩子啟蒙是足夠的,畢竟是正經地秀才。私塾距離姜森家還有一段距離,走過去還要一刻鐘的時間。
姜淼一路上是抓心抓肺地難受,最好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剛剛進來的時候,大伯父是在考校姜蟬的功課嗎?”
雖說姜淼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太對,但是私心里他對姜蟬還是有意見的,具體就體現在稱呼上面,畢竟還是個少年人,哪里真能夠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姜森瞥了眼姜淼,不去計較他稱呼的事情,他也有心在姜淼面前夸夸姜蟬。意思是你們棄如敝履的,如今在我的教導下,已經是遠遠地甩了你們好幾條街。
“不錯,小蟬的悟性很好,也很舍得吃苦,雖然才學習了一年的時間,已經能夠獨立地做出秋闈的試題了,答地還非常好,可惜不是個男孩兒,否則日后定能夠飛黃騰達。”
姜淼這次是真的大吃一驚,沒想到姜森對姜蟬的評價居然這么高。要知道姜森可以說是書院里最嚴肅的夫子了,很少聽到他這么的夸獎人。
就算是書院中的佼佼者李逸飛,那也是甚少得到姜森的肯定的。
這大伯父不是故意在他的面前給姜蟬長臉吧?姜淼這么懷疑著,面上就難免帶了些出來。
姜森一眼就看出來姜淼的心思,他在袖子里掏了掏,摸出來幾張紙:“這是上一屆秋闈的試題,這是小蟬的作答,你可以看看。”
私塾比較偏遠,路上也沒有什么人,這一邊走一邊看也不會撞到什么人。
姜淼接過試題,入眼的就是一筆鐵畫銀鉤,姜淼真心實意地贊嘆了一句:“好字!”
姜森翹翹唇角:“小蟬是極認真的,大冷天的在手腕上墜著一塊磚頭練字,每天都要練兩個時辰,一般人可堅持不下來。”
都說字如其人,這一筆一劃地鋒芒盡顯,一眼就看得出姜蟬的性格是屬于那種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看著就不屬于好性兒的人。
僅僅是看到這一筆字,姜淼也能夠大致地看出來姜蟬的性格。說來自從姜蟬過繼到姜森名下后,他和姜蟬打交道的機會真的是太少了。
如今看到了這一筆字,姜淼才真真切切地意識到了姜蟬和以前是徹底地不一樣了。這也讓他徹底地擺脫了過去對姜蟬的固有印象,開始重新地審視起了姜蟬。
上一屆秋闈的試題有一道講的是有關于土地制度,讓說說對該土地制度的看法。姜蟬也不是大門不處二門不邁的人,也大致地清楚時下的土地制度。
初中歷史上有講過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的演變的,在姜蟬看來,時下的土地制度倒是和北魏時期的均田制挺像的。
國家將掌握的土地按人口實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畝,桑田20畝;婦女受露田20畝,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土地不得買賣。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歸還國家,桑田傳給后代。
這算是一種比較健全的土地制度了,因為它從法律上確保了農民有合法的土地占有權和使用權,可是這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因為它提出了耕種一定年限后該土地就歸屬于農民自身,這在戰亂時期能夠很好地穩定社會的發展,促使人民穩定下來。
可是一旦社會安穩,人口增加之后,土地兼并的現象就會非常地嚴重。因為均田制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損害了貴族的利益,那么受苦的還是底層人民。
就拿年前姜蟬去買人來說吧,周山他們一家原本也是良民,自家也是有田地的,可就是因為遇上了土地兼并,又兼之去年收益不好,這才流落成了流民。
這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土地制度不夠完善?因此在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姜蟬就分外地得心應手。她詳細闡述了時下土地制的利弊,同時還提了幾句后世的兩稅法。
話說地不明顯,但是就這么寥寥幾句,就已經讓姜森拍案叫絕。在受到姜森夸獎的時候,踩在前人肩膀上的姜蟬還難得的有些不好意思。
所謂的兩稅法還是在唐朝時期由宰相楊炎提出來的,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于分夏、秋兩季征收,所以稱為“兩稅法“。
在看到姜蟬非常客觀地評價土地制度的時候,姜淼的瞳孔收縮了下,沒想到姜蟬居然會有這樣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