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崇禎八年 | 我愛肥豬豬   作者:我愛肥豬豬  書名:崇禎八年  更新時間:2019-10-03
 
大捷!官軍在昌平和懷柔一帶大敗建奴,斬殺奴賊近萬!建奴殘部倉皇北遁!

大捷!五省理臣盧象升、鳳陽巡撫陳奇瑜率官軍于壽州大敗流賊高迎祥、張獻忠部,賊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闖賊、獻賊不知所終!

當捷報在京城內以驚人的速度四處傳播時,崇禎正在乾清宮內接受溫體仁為首的內閣諸臣、大小九卿、順天府尹、六科給事中以及勛貴們的祝賀。

盧象升的捷報用六百里加急于昨日送達,但被崇禎刻意壓下,等著和勇衛營擊敗清軍的捷報一并對外宣揚,戰果雖有所夸大,但也是為了提振士氣而為。這兩場大捷的到來,足以安撫民心,并讓很多對局勢悲觀之人振作起來。同時也會極大的提高大明官軍的士氣和勇氣,在往后的戰場上更能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阿濟格率部撤離昌平后往東而去,妄圖與譚太部合兵一處,打下懷柔、順義,大肆搶掠一番再行北撤。

大軍離開昌平往東只走了二十里,便碰到從東面敗退回來的譚太部。

原來當譚太得知大股明軍騎兵從西而來時,便立即組織鑲藍、兩紅旗以及剩余的正白旗清軍準備反沖鋒。誰知道宣府僅存的千余步卒不顧生死撲了上來,清軍前后受敵,譚太只得命前部上馬準備迎敵,后部則下馬與明軍步戰。勇衛營參將徐瑾率三千騎兵從西面沖擊,參將王懷恩率一千騎兵從東而來,宣府步卒讓開沖鋒道路,明軍兩面夾擊。

由于清軍行軍已久并未進食,加上與宣府軍激戰多時體力已盡,那再經得起大股騎兵的沖擊。更何況勇衛營大部分騎兵都著鐵甲,而清軍基本是皮甲和棉甲,在甲具上已經吃虧甚多,最終在丟下上千具尸體和傷兵后,由譚太帶著倉皇西竄,直到遇上阿濟格。33小說https://https://m.33xs

阿濟格在聽完譚太的簡單回稟后,看著東路敗軍低落至極的士氣,果斷下令出居庸關北返。東邊明軍騎兵可能在暫時歇息過后就會趕來,昌平城下又屯有重兵,若是明廷早就針對自己,說不定別的明軍也正在前來的路上,再不走就走不了了!33小說m.33xs

清軍雖敗不亂,后陣有正白旗三千騎兵斷后,大軍出居庸關后折而往東,最后出四海冶所關隘返回盛京。勇衛營騎兵雖然趕至,但見清軍陣型嚴密,無法沖擊,遂尾隨至居庸關后折返。守關將士的遺體自有兵部派人收斂,并會召集民夫修補破損的邊墻關口。

盧象升和勇衛營的戰況奏報已經在內閣傳閱過,閣臣們都知道這兩次大勝基本沒有水分,戰果確實輝煌。

溫體仁向來冷峻沉肅的臉上也出現了眾人從未見過的笑容,他出列彎腰拱手大聲奏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理臣盧某沉毅果決,鳳陽巡撫陳某機謀善斷,各路官軍皆奮勇爭先!至此兩戰大獲全勝,此全賴陛下識人之明!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次輔王應熊也出列奏道:“啟奏陛下,接連兩場大勝乃我皇明久違之喜!老臣以為,兩場大勝中尤以壽州之戰為重!理臣盧某、撫臣陳某二人,以文臣之姿率兵剿賊,取得自流賊禍亂時起,至今前所未有之大勝!老臣以為,此二人實為文臣之榮光!還望陛下下旨嘉獎,促其再接再厲,挾剩勇之勢剿滅殘寇,以固大明江山!”

王應熊當然知道建奴比流賊戰力更強悍,對大明的威脅更大。單說朝廷每年投入遼東數百萬的糧餉數額,就足以說明建奴的威脅有多大。他雖然嫉恨盧象升和陳奇瑜能取得如此戰果,但二人畢竟還是文臣,所以要多多褒獎。勇衛營雖然大敗實力強勁的建奴,但誰讓你們沒有文臣督陣來者?文臣最不愿看到武將的崛起,在他們眼中,那群粗魯無禮的丘八不配與讀圣賢書的文人們并列朝堂。

輔臣張至發出列奏道:“臣贊同首輔與次輔之言!盧某、陳某實為我輩文臣之榮耀,還望陛下明發圣旨,大力褒獎二人!”

其他文臣也都紛紛出列祝賀,言辭間多為夸贊盧象升、陳奇瑜運籌帷幄,指揮有方。

文臣中唯獨新任兵部尚書楊嗣昌沉默不語,手撫長髯似有所思。

至于朱純臣為首的勛貴們,要么與己無關,到這里只是為了捧捧場,刷刷存在感的。因為不管是勇衛營還是其他各路官軍,都沒有他們的親信在內,日常也無孝敬,我憑啥要給你夸功?要么如陽武侯薛濂等人,因為平日存在感太低,如此大場合貿然出言,說不定惹得文臣們群起而攻之,所以干脆閉口不言。

崇禎待群臣說完,遂笑著開口道:“驟聞兩場大勝之下,朕亦是心喜不已!經此兩役,內憂外患之勢稍減,官紳士民之心略定。此間既有盧、陳二卿謀劃指揮之功,也賴官軍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之力!更有諸位臣工日理萬機之勤!眾志成城,朕心甚慰!此次大勝,有功人員必當重賞!盧象升率軍征戰經年,屢敗賊寇,著加左都御史銜!望該員不負朕望,率部繼續追繳賊寇,朕甚期之!鳳陽巡撫陳奇瑜上任未久便立此殊勛,著加左副都御史銜,晉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梳理漕運之事!陣亡傷殘將士亦當妥善收斂安置,此事交由兵部處理,楊卿擬定方案,上報內閣后交司禮監用印,明發天下!楊卿,你初任本兵,部事可能略有生疏,可多咨詢左右侍郎,共同辦好兵部事宜!”

楊嗣昌出列施禮接旨。

月前,兵科給事中常自裕以本兵棟尸位素餐,久居高位卻無一策供圣上裁斷,致使流賊建奴日見勢大為由,上書彈劾兵部尚書梁廷棟。崇禎將奏本明發,交由內閣議處。溫體仁一猜便知皇帝已對梁廷棟生厭,不然也不會將彈劾的奏本明發,于是力主罷免梁廷棟,然后從文臣中擇知兵者代之。梁廷棟確實平庸無能,加上平素畏懼皇帝,朝見時畏畏縮縮,為眾人所不喜。于是內閣統一意見后,將罷免本兵的票擬附在常自裕的奏本上,交回司禮監批紅后,梁廷棟終于光榮下崗。

楊嗣昌之父楊鶴本就是資歷深重的老臣,雖被崇禎以失機之罪名派錦衣衛逮治入獄,但其在朝堂之上甚有人望。再加上楊嗣昌頗負盛名,最后在崇禎的授意,溫體仁的舉薦下,楊嗣昌順理成章的接任了梁廷棟的位子。

左都御史李邦華出列奏道:“啟奏陛下,臣曾便裝親往昌平城頭觀戰,親眼所見戰場之酷烈,官軍將士之奮勇,就此方知戰陣之事并非臣等所思之易也!勇衛營官軍勇悍善戰,主將指揮有方,實乃大明不可多得之強軍也!但臣回返之后,思慮甚深,心有一憂以致徹夜難眠!”

說罷看了勛貴之列一眼。

崇禎連忙配合的問道:“卿所言極是!戰陣之事并非奏本所言之簡單,非親歷不可輕言!卿有何疑慮但講無妨,此時盡可暢所欲言,朕知卿非言之無物之人!”

李邦華拱手道:“臣所慮之事事涉京城安危,但請陛下思之!臣觀勇衛營雖具無敵之姿,將士亦是號令嚴明,但最兵員甚少乃其最大缺憾亦!”

朱純臣聞言心里一動,李邦華這個老賊此言似有所指。

李邦華繼續道:“臣遠觀奴賊此次所張旗幟,僅有八旗中三面(滿洲正白旗,蒙古正白、鑲白、漢軍旗,他不知道還有鑲藍、兩紅旗也有參與),人數也將將過萬,但其勢森然,隱有精兵之像,實乃我大明之勁敵!”

崇禎贊同的點頭道:“卿有所不知,此次建奴入寇不僅你所言之數旗,勇衛營擊敗之東路奴賊亦有別色之三旗,卿繼續講!”

李邦華拱手遜謝后接著道:“我勇衛營此次背靠城墻,依仗城頭火炮之威、所用火器之精良方才大敗奴賊。可若是與其野戰,臣雖覺勇衛營也能勝之,但亦是慘勝!依勇衛營僅萬余將士之數,慘勝之后還余幾多?建奴要是八旗俱至,京城之安危僅靠勇衛營乎?”

眾臣聞言都陷入思考之中。各人都曾遣人觀戰,回返后也都言及大炮之威勢,火銃之犀利,官軍之勇悍,言辭中都對建奴有輕視之意。但李邦華今日之言切中要點,官軍之勝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取得的,但建奴善戰是人盡皆知的,官軍今日依托城墻取勝,那要是以后野外與之遭遇呢?這次八旗要是若崇禎二年般聚集重兵來犯,勇衛營這萬余人能抗得住嗎?

崇禎贊許的點頭道:“卿能不避兇險親臨戰陣觀之,膽氣之盛值得夸贊!朕亦知勇衛營兵員過少,雖能戰,但經不起損傷。但京畿附近可戰之兵只有此萬人,卿有何良策?”

朱純臣忽然明白了,人家這是演戲給他看呢。一個說勇衛營能打,但人太少,一個說沒辦法,就這么點人了。誰不知京城還有一只大兵?人家這是要對京營動手啊!

他雖然明白了這點,可也知道京營糜爛到何種程度。京營名義上有數十萬人馬,可能拉得出去的僅有數萬,且還是日常很少操演的兵卒,對上昌平的八旗兵,勝是不可能勝的,至于敗到什么樣子,天知道。33小說手機端:https:/m.33xs/

急切之間朱純臣想不出怎么應對之法,只能見招拆招,看情況再說。

李邦華詫異道:“陛下難道忘記京城還有一只大軍不成?京營數十萬兵馬不堪用否?”

崇禎心里憋不住想笑,李邦華這演技放在后世絕對影帝級的。王承恩昨夜去李邦華家,將皇帝欲整頓京營一事說明之后,正直敢言的李邦華當然不勝歡喜。他早幾年便曾上本崇禎,歷數勛貴掌控京營之弊端,力主文臣督軍,徹底革除舊有痼疾,打造一支能護衛京師的善戰之兵。可原先的崇禎顧慮重重,生怕得罪成國公等人,直接將他的奏本留中,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現下知道圣上欲借這次官軍大勝之威,將京營掌控權拿下之后,自是全力支持,然后才有了今日從勝仗延伸到京營的話題。

崇禎目視朱純臣問道:“成國公久掌京營,朕亦想知,京營堪用否?”

朱純臣無奈之下出列奏道:“臣與襄城伯提督京營數載,不敢說日日操訓,但也是勤勉盡職。京營戰力尚可,與勇衛營相比差之一籌。”

兵科給事中常自裕出列,對朱純臣行禮后開口道:“下官敢問國公,京營三十萬兵額,現今實有兵員幾何?有傳聞京營空額過半,每年朝廷按人頭實撥大筆錢糧,都落入何處?巨量甲具器械何在?還請國公教我!”

常自裕的一連串質問讓朱純臣惱羞成怒,他踏前一步,戟指常自裕喝道:“你一個小小七品官,難道不懂上下尊卑?爾有何資格質問本國公?”

常自裕冷笑道:“某些人世代享大明榮華兩百年,值此大明困頓之時,不思報效圣上及朝廷,反而我行我素,貪墨不止!致個人私利于國家之上!下官雖品級低微,但眼中亦容不下此等蟊蠹!”

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本,轉向崇禎行禮后大聲道:“臣兵科給事中常自裕,劾成國公朱純臣、襄城伯貪墨糧餉、役使士卒、倒賣軍糧等十三條罪狀!奏本在此,恭請圣覽!”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