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  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崇禎八年 | 我愛肥豬豬   作者:我愛肥豬豬  書名:崇禎八年  更新時間:2019-10-03
 
官軍大勝奴賊給京師百姓帶來的喜悅之情尚未完全消退,成國公和襄城伯兩家豪門被瞬間連根拔起的消息便迅速傳播開來。

京城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議論這個話題,當知道兩家將朝廷軍械私售給建奴時,民間的yú露n一邊倒的站在了朝廷這邊。這種吃里扒外的行為最令人切齒,幾乎所有人都支持并同情著皇帝。自家的奴才偷竊主人的財物不說,還把主人家的糧食偷出來,賣給時常來主人家訛詐搶劫的潑皮混混,這種人就該千刀萬剮才對。

成國公一案在剩余的勛貴府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兩百余年的世襲公伯就這樣煙消云散了,勛貴們在兔死狐悲的同時,也對崇禎的冷血無情產生了無比的恐懼感。除了早就站在皇帝這邊的陽武侯等人外,其余的勛貴都嚴厲告誡家人仆從,從此要夾著尾巴做人,要是誰敢在外打著府上的名hào招惹禍事,立刻逐出府中。所有勛貴們的佃租全部降為十四,使得佃農們終于有了可以飽腹的口糧。

文臣們在看熱鬧的同時,也對皇帝的手腕暗自心驚。當時在場的除了李邦華、常自裕以外的所有人,事后都認定,皇帝怕是對兩家隱忍已久。在確定勇衛營的存在能消弭京營的不確定因素后,皇帝抓住機會雷霆一擊,打了兩家一個措手不及。朱純臣與李國楨兩人別說沒想到會有如此無妄之災,就算事先有了準備,也根本經不起勇衛營和東廠、錦衣衛的聯合打擊。皇帝真是變了,不再是那個急躁易怒,多疑善變的皇帝,變得睿智沉穩,行事有方,深不可測,變得不太好對付了。

數日之后,四海商行的車隊終于滿載而歸,帶回來的大批馬牛驢羊等牲畜及皮毛、草藥、毛氈。干乳酪等物資,幾天之間便被京城的個大商戶qiǎnggòu一空,然后被商人們分銷向大明各地。

四海商行的第一次出塞可謂大獲成功,原因很簡單:范永斗等人雖然被誅,但八家名下的掌柜伙計都安然無恙。這些人都是經商多年的老手,對幾條商路以及蒙古部落都是熟稔無比。在四海商行給其加薪以及透露背景的雙重作用下,個個都是分外賣力,都想在新東家面前討個頭彩,以便得到拔擢賞識。至于死去的老東家們,雖然也不錯,但大伙兒都是為了掙錢養家糊口,老東家們雖然沒了,可生活還得繼續不是?誰當東家都無所謂,只要大伙兒能從中得利就可。

四海商行有兩個掌柜,分別出自新樂侯與太康伯府上,兩人都是府中的外事管家,平日負責打理府中的各門生意。雖然沒做過太大的買賣,但大小生意其理相通,尤其是這種框架完備,只需派人總章的行當,就算管事胡亂決策,也會被下面的掌柜們給駁回,二人只需掌管好賬目和人事便可。反正崇禎沒經過商,對其中門道所知甚少,他采取的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策略,至于其中是否有貓膩就不管了,只要別太過分就行。又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混賬行為,崇禎自問做不到。人家跟著你不是來無私奉獻的,人家也要銀錢養家糊口不是?

此次抄沒朱純臣、李國楨二人家產,又讓崇禎大發一筆。二人都是數代積累,家資甚豪,尤以朱純臣為重。東廠從其家中抄的現銀五十二萬余兩,其余的酒樓布行、糧店米鋪、鹽店青樓數十間,除了幾家青樓酒樓分別歸屬東廠和錦衣衛以外,其余的店鋪全都歸于四海商行名下。百萬人口的京師乃當世第一大城,聚集著無數豪門顯貴,商賈大亨。這些商鋪都是位于京師的黃金地段,若是妥善經營,每年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

李國楨家產比朱純臣稍遜,但也抄的現銀二十余萬兩,店鋪若干。兩家在京郊的田地多達數十萬畝,這些田地暫時還沒劃到皇帝名下,崇禎還有其他打算。

看著抄家的清單,崇禎喜笑顏開,沖動之下甚至想把京城所有實權文臣,以及薛濂等人以外的勛貴家全部按上罪名查抄一遍。不過這個念頭剛起來便被他壓制下去,他不想作死。他不怕貪官,現在的制度也很難消除貪官的存在,就算把現在的這些所謂貪官全都殺掉,誰敢保證換上來的都是清官?就算換上來的人開始都很清廉,但以后呢?

千里做官只為財,人都是有私心的。成熟的人講利益,幼稚的人談情懷。不怕你貪,就怕你沒有能力,不為百姓做事。與其讓清廉迂腐之人掌權,不如讓雖私德有虧,但能辦實事,能自己吃肉還讓百姓喝湯的人上臺。

穿越文中那些回到古代大殺特殺的人都是些頭腦簡單的人,那種智商的人五十集電視劇能活過兩集就不錯了。認為殺人可以解決一切,甚至有人用后世某個朝代的某個階段舉例。可那個階段雖然貪官污吏極少,但生產力極度落后,導致中華民族失去了寶貴的幾十年黃金發展時期。崇禎不認為大家都吃糠咽菜,生活簡單就是幸福。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非常幼稚。

在崇禎的計劃中,制訂嚴格的多重監督制度,預防大面積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時代,州縣一級是直接面對百姓的最基層zhèngquán,其權利非常大,也是最應該受到監管的。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這句俗語將這一級主官的權利非常形象的表達出來。

崇禎打算等國內局勢徹底穩定以后,將督察院以及錦衣衛這樣的監督體系下放到州縣一級。采取后世的做法,每個州縣都要派駐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在監督主官的同時,兩者更要相互監督。因為文臣和錦衣衛的天然敵對屬性下,兩者甚至三者同流合污的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彼此都互相提防,這樣就能更好的制約州縣主官的權利,最大程度的預防的發生。

刑部和大理寺也要向地方派出常駐機構,刑獄訴訟這一塊劃歸這兩個部門管轄。大案命案審理時,地方御史以及錦衣衛要旁聽并記錄,這也是制約濫用權力的一種方式。

地方官主要負責民政事務,不得插手司法事務,這就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官的權利,使其以權斂金的通道進一步變窄。

分權,這就是崇禎的打算。

現在的御史大多屬于走穴性質,每個省只有一名巡按御史。就算他勤勉稱職,在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情況下,一年他能走幾個府縣?在一個府縣待幾天能起到什么作用?很輕易的就能被地方官糊弄走,更別說其中的背后交易了。所以說,監察御史必須派駐地方府縣,而不是到處走馬觀花,讓某些御史借機撈的盆滿缽滿。

還有就是州縣的胥吏衙役,這些人才是積累民怨最大的禍首。就算縣令知州清廉公正,但因為他們很少走出衙門,所以很容易被胥吏衙役勾連隱瞞。更兼這些人都是本土人士,彼此之間有著糾纏不清的關系,有的胥吏數代在衙門里辦差,形成了龐大的關系網和巨大的權利,普通百姓所受的壓榨直接來自這些人,而百姓最終會把怨氣歸結到朝廷身上。

這些人是最讓寵臣頭疼的。不管是維持地方治安,還是收取夏秋賦稅,所有和百姓相關的官府行為,都要通過這些人去執行,如何去監督xiànzhì他們,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正義的存在,這有點復雜。

目前為止,崇禎只想到了打開上升通道這一點。

胥吏們因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終身晉級無望,所以就把心思用在了撈取錢財上。如果能讓他們有前途,能做官,再加其他措施的制約,應該能降低或減輕對百姓的傷害。但若是打開這些人的上升通道,勢必會侵犯到那些讀書人的利益。在這個文人主政的時代,得罪天下所有文人的事可是不智之舉,難道還要如某些無腦穿越者那樣殺殺殺嗎?要把所有人都殺光嗎?那樣和蒙元滿清有何區別?漢人殺漢人有意思嗎?難道不容別人說個不字嗎?

唉,想想都頭疼,崇禎雙手揉著太陽穴想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