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圣上,按照我朝先前與荷蘭人達成之協議草案,只要我官軍攻下馬尼拉,那非法據有臺灣一地之荷蘭人便要全員遷移至呂宋。
現下馬尼拉以為我朝所有,那荷蘭人將來遷至其地后,應當如何予約束其眾?呂宋國之律令應當如何制訂?”
在朱由檢陳述完雜糧的重大意義、閣臣們紛紛點頭表示受教并堅決執行后,李邦華起身后向朱由檢請示道。
“李卿之提議甚好。
內閣可行文臺灣府官員,使其知會臺灣行省之荷蘭人等,著其自即日起便要著手搬遷之事,限定其于崇禎十五年年節前全員撤離!
內閣派駐呂宋之官員,可于馬尼拉擇合適之地供荷蘭人建立生活場所。
呂宋將來建國后,其律令當以大明律簡化版由其朝廷頒布并實施,除卻我朝駐軍外,島上所有居民人等,部分國籍,均要照此律令執行不怠;有違者,無論國籍身份,具要按律一體執行!
因呂宋實質為我大明之藩屬,故此,除卻持大明公民身份證者之外,將來其他各國往來或常駐其地者,均要與其本國民眾一視同仁,任何人不得凌駕于律法之上!
此一點須當于律法中鄭重言明!
內閣于行文中當要對荷蘭人申明,呂宋國禁止大明之外任何武裝力量出現!
除卻軍隊之外,呂宋當允其他各國人等自由出入,人人可享公平貿易之便利,呂宋朝廷及大明駐軍,均可保護所有人之正當權利!”
李邦華的話提醒了朱由檢。
根據奉行叢林法則及實用主義地歐洲人的秉性,荷蘭人搬遷至呂宋之后,極有可能會抱著建立獨立王國的想法,打算在呂宋建立法外之地,試圖凌駕于當地律法之上。
“臺灣總兵當遣重兵向熱蘭遮城附近運動,監視荷蘭人在撤離過程中,不會生發其他意外狀況,并可根據實情,隨時決定采取任何措施!”
這幾年間,隨著局勢的穩定和好轉,大明駐臺灣官軍已經奉命進行了擴軍。
吳群從移民中征召了兩千人入伍,臺灣駐軍總數量已達到六千人的規模,其中最新式的米涅槍也配發了三百桿,這種代差型武器足可以牢牢壓制住荷蘭人的火力。
朱由檢下令臺灣官軍向熱蘭遮城挺進,為的就是防范荷蘭人在得知不能在呂宋駐軍后的激烈反應。
如果荷蘭人不按期撤離,明軍將會采取強硬措施,對其進行無情地軍事打擊。
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
荷蘭人倘若能嚴格遵守協議,按時撤離臺灣島,那兩軍再次發生沖突的場面將不會出現。
而要是荷蘭人出爾反爾,那撕毀協議的罪名肯定是他們的。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還是疏忽了。
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荷蘭人在協議當中,并沒有提及搬遷至馬尼拉之后,己方是否還可以保留適當的武力這一條。
朱由檢估計,在接到大明內閣的知會后,荷蘭人肯定會再次派出使節前來談判,要求在呂宋保留某些特權。
但這些條件是絕不會被允許存在的,不管荷蘭人以什么借口都沒用。
大明官軍有信心捍衛公平貿易原則,會充分保障各國人員在呂宋的合法權益,不論你是來經商還是工作,只要你不違法,你的私權會得到有效維護。
如果你抱著高人一等的心態,想要時時處處享有超出他人的特權,那對不起,你會失望的。
朱由檢猜測,在大明官軍連番強勢大勝之下,荷蘭人最后會采取妥協的策略,不會堅持在呂宋保留軍隊這一點。
與西班牙這種貪婪自大的國家相比,現在的荷蘭正處于朝氣蓬勃的國力上升期,全國自上而下還是以賺取更多財富為目的,況且他們的主要利益是想壟斷大明商品在歐洲的經銷權,所以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與大明撕破臉的。
再說荷蘭人也不敢。
經過攻占馬尼拉的戰斗之后,大明軍隊強悍地戰斗力再次得以充分展現在他們面前,欺軟怕硬的歐洲人會自動選擇與強者為友,而不是為敵,何況大明的強大不僅是體現在軍力上,在經濟上也是他國無可匹敵的存在。
“內閣要從將作局、鑄幣局選派人手赴馬尼拉開設分局,于呂宋勘探黃銅礦,熔煉之后就地鑄造錢幣,用以與呂宋及周邊諸國交易,采購玉米、棉花、大豆等雜糧運回國內,已供應我朝畜牧業之發展。
四海商行,尤其是四海糖業要盡快進駐馬尼拉,在收購甘蔗后就地榨糖,就地分銷或者交由荷蘭人遠銷歐洲。”
呂宋的銅礦資源才是朱由檢最眼饞的,糧食及其他經濟作物還在其次。
鑄幣這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也是大明朝廷財政收入的搖錢樹。
用別人的資源換取別人的資源,聽上去就是美妙無比的事情。
強盛了兩百多年的大明,對于周邊諸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這一點從大明銅錢成為東南亞各國的主要流通貨幣便可充分體現出來。
但是由于大明極其缺乏黃銅資源,加上銅錢鑄造后在各國市場大面積流通的緣故,所以大明銅錢的鑄造數量已經下降了數年之久。
據有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大明鑄造銅錢只有三十余萬貫,嚴重影響了大明從海外采購各種商品的數量。
呂宋的青銅和黃銅礦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品位相當高。
就地取材冶煉,然后就近大量采購南亞諸國的商品,大明在整個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南亞諸國的民眾在賣出商品后便可以擁有財富,這種雙贏地好事何樂而不為之。
隨著銅礦開采量以及鑄幣量的大幅度提升,大明國內民眾所擔負的賦稅就具備了下調的條件和動機。
源頭活水滾滾而來,那還需要盤剝本國百姓嗎
再說這個過程也沒有剝削和壓迫他國民眾啊。
南亞諸國把那些他們根本不稀罕地商品賣給大明商人,便可以得到他們最喜歡的銅錢,之后他們再用這些黃橙橙的寶貝,去購買柔滑地綢緞、精美地瓷器、華美的大明服飾,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流程啊。
一不小心,大明便成為世界財富匯聚地,有了這流水般地外財,朝廷自當用以反哺本國百姓。
不過,僅僅用銅錢還是不夠地,銅錢本身地價值太過低廉。
大宗商品交易,總不能趕著牛車拉著一車子銅錢吧,那樣會給交易雙方帶來極大的不便。
鑄造銀幣和金幣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
朱由檢相信,有大明強大的國家信用背書,金銀幣也會迅速占據東南亞各國市場。
用別人的金銀鑄造錢幣,然后采購別國民眾的勞動果實,這樣的大明會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