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然既然下定了決心,便雷厲風行。沒過幾天,皇帝就駕崩了,而且死得十分不光彩。皇帝是死在云貴妃身上的,死因是馬上風。
呵呵,云貴妃妖妃的名頭是徹底坐實了。沒有了庇護她的皇帝,云貴妃被處死了,死后無法進入皇陵。
八歲的大皇子登基,秦怡然做了太后。孩子年紀還小,不能親政,太后便垂簾聽政。
大臣們本來瞧不起秦怡然,認為一個后宮女人沒有見識。結果,秦怡然讓他們見識了什么叫做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處理朝政的手段比先帝要高明許多。很多大臣由原本的輕視變為敬服。
秦怡然八年垂簾聽政,小皇帝十六歲了。大臣們雖然敬服秦怡然,但對于被一個女人指手畫腳,心中還是不得勁兒,想要小皇帝早點兒掌權。他們擔心秦怡然不會放權,結果小皇帝十六歲生日一過,秦怡然非常干脆地將權力交給小皇帝,回宮里享福了。
在宮里沒有待多久,這位太后娘娘更是拋下皇宮中的一切,只帶著服侍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忠仆,輕裝簡行,游歷天下去了。
眾大臣:“……”
眾大臣豎起大拇指:“太后實乃奇女子是也!”
小皇帝淚目:“母后不要朕了。”
太后離開五年后,早已經成為首輔大臣的秦安然也請辭了,這個時候,他的大兒子也考中了狀元。秦安然將秦家家主之位傳給大兒子,包裹款款,也游歷天下去了。
眾人:“……”
眾人:“秦家姐弟不貪戀權勢,實乃淡薄名利的君子也。”
秦家因為兩姐弟的這一行為,名聲非常之好,天下皆是稱頌之言。小皇帝也因為秦安然急流勇退覺得表弟們跟自己一樣同病相憐,對秦家極為照顧,沒有生出忌憚之心,更沒有像以往的皇帝一樣打壓外家。
皇家和秦家的關系非常和諧地相處下去。
秦安然在海邊追上了自家姐姐和可以算是自己師傅的蘇青霓,兩個人正窩在海邊吃海鮮,順便找了一群工匠按照她們設計的圖紙制造能夠遠航的大海船。
秦安然興奮了,他聽蘇青霓說過,在大海的另一頭可是有跟大衛朝完全不同的另一塊大陸,他早就想去那里看看了。
秦安然加入了制造海船的工作當中,花了一年時間,海船終于造好了。
三個人登上了海船。
這一路上可不平靜,在海中,什么樣兒的意外都會發生,不過三個人準備充分,輕易化解了各種意外和危險。蘇青霓購買了大量的綠豆黃豆紅豆,在船上用來發豆芽,讓船上的人不會缺少維生素;她和秦家姐弟研究出了簡陋的提取純凈水的裝備,雖然海水轉化純凈水的效率非常低,但至少他們不會遭遇沒有清水喝這個問題。
至于遭遇海上風暴這種不可控制的危險,有蘇青霓繪制的符箓幫助,讓海船在風暴中安全度過。實際上,便是沒有蘇青霓的符箓,便是他們制做的這艘船的堅硬程度以及各項指標,便是在風暴中有所損壞,也不會如同泰坦尼克號一樣受到撞擊就沉默,完全能夠度過風暴。到時候再修理船體,還能繼續航行。
就這樣有驚無險,大船途經了許多的國家和海島,花了半年多的時間,來到了新大陸。
新大陸還沒有被西方的冒險家們發現,這里的土著沒有遭受過西方強盜的迫害,對外來人員很是友好。蘇青霓和秦家姐弟用他們帶來的東西與土著進行交換,換來了土豆和玉米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
蘇青霓讓秦安然教導土著們使用農具耕種,教導他們大衛朝的語言和文化,教導他們一些大衛朝百姓的基本技能。土著們對他們這些外來者們非常感激,非常向往,都生出了想要成為大衛朝人的想法。
一行人在新大陸生活了五年,他們離開的時候,土著們全都不想他們離開。
蘇青霓對土著們表示,他們會帶著大衛朝更多的人來這片大陸,與土著們共同生活,讓土著們也成為大衛朝的一員。
土著們大為高興,他們可沒有大衛朝侵占他們土地的想法,他們的人少,大陸又這么廣闊,再多來多余他們十倍的大衛朝人,也不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很喜歡熱鬧,很歡迎大衛朝人的到來。
在自家母親和舅舅出海后,皇帝終于又聽到了自己母后和舅舅的消息。他們終于回來了!
皇帝當初聽說母后和舅舅出海時,可擔心死他了,派出了船隊去將他們找回來。可惜,他們的船根本無法與母后和舅舅制做的大船相比,速度上就不是一個檔次,將母后和舅舅的船給追丟了。
這些年,皇帝讓工匠們按照母后和舅舅設計制造的大船再繼續制造出幾艘,派人乘坐這樣的船出海去尋找母親和舅舅。
只是,母親和舅舅沒有找到,卻發現了許多海外的國家。大衛朝與那些海外國家建交,商貿互通,用大衛朝便宜的貨物交換那些國家的黃金香料,運回來能夠賺好多錢。這些年,國庫與皇帝的私庫都滿了,皇帝因此還另開再開了一個私庫。
最棒的是那些國家的糧食很多,他們那里的氣候能夠一年種上兩三茬的糧食,糧食量不要太多。皇帝用茶葉瓷器和絲綢換回來大量的糧食儲備,以后國內若是出現天災饑荒,也有糧食應對了。
皇帝這些人過得舒心,唯一牽掛的就是出海后就沒有消息的母親和舅舅,他擔心母親和舅舅消失在大海中,再也回不來了。
現在,終于又聽到了他們的消息,皇帝簡直高興壞了,親自跑到港口去接母后和舅舅。
他這一趟沒有白來,母親和舅舅給他帶回來了巨大的驚喜:能夠畝產七八百斤的高產糧種,一個廣袤的沒有國家的土地,只等著他派人去占領那片土地。
哪個皇帝沒有開疆拓土的野心?
皇帝覺得自己的血液都在沸騰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