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直播間  第六百零八章 鎮會之寶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鑒寶直播間 | 專門無名之輩   作者:專門無名之輩  書名:鑒寶直播間  更新時間:2021-01-04
 
講完這些書法的起源和發展,唐老帶大家去看看,他們書協里面的鎮會之寶。

可當大家看到那幅作品之后,略有失望,因為那只是一幅殘損的作品。

“沒搞錯吧?就這?”

“楷書嗎?就不知道是誰書寫的。”

“都說是鎮會之寶,那肯定是書圣的吧?”

“王羲之?想多了,王羲之就沒有真跡遺傳下來,以前聽說日本有,但后來被證實,那是臨摹的。”

看到直播間大家的議論聲,胡楊跟大家說道:“眼前這幅作品,大家肯定聽說過,三國時期,著名才子曹植的作品《洛神賦》。”

話音剛落,直播間的議論聲更多。

“曹植的才華,我不懷疑,可是他的書法,能作為鎮會之寶?”

“嘖!看不起人家曹植的書法?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書法不行?”

“老曹家還是很厲害的。”

胡楊接著說道:“大家聽我說完呀!內容是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可書寫它的人是東晉時期的王獻之。

大家也知道,王獻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僅次于他的老爸王羲之,號稱小書圣。

以前,我們也談過關于他的墨寶,比如《鴨頭丸帖》、《中秋帖》這些聞名千古的作品。《中秋帖》更是被譽為傳世作品中,三大墨寶之一。

而他的《洛神賦十三行》,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洛神賦十三行》原跡為麻箋本,入宋殘損,南宋賈似道先得九行,后又續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稱“玉版十三行“。

后石佚,至明萬歷間,在杭州葛嶺半閑堂舊址復得,歸陸夢鶴、翁嵩年。清康熙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間。流傳下來的刻本為宋代根據真跡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兩種,其中“碧玉版本“較好,它于明萬歷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的半閑堂舊址出土,文革前存上海博物館,現藏首都博物館。白玉版本嘉慶三年毀于乾清宮火災。

洛神賦是王獻之的小楷作品,據說王獻之好寫洛神賦,寫過不只一本。南宋時殘存十三行,真跡今已不復存在。

眼前的這一幅作品,用筆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筆畫往往伸展得很長,但并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

事實上,《洛神賦十三行》墨跡在宋元時流傳有兩本:一為晉麻箋,在元代初期歸書家趙孟頫所得,定為王獻之真跡。一為唐硬黃紙,后有柳公權等人題跋,趙孟頫定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權所臨。

“所以說,這是南宋賈似道得到的那幅殘損版?”有人問道。

假如是這樣的話,作為鎮會之寶,確實足夠了。

“大家現在看到的,只有九行,殘損了四行。從紙質來看,是麻箋本,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麻紙,屬于東晉時期流行的紙張。

根據我對紙張的斷代,它應該是魏晉時期的產物。

再看書法,字法端勁,是書家所難。偏旁自見,不相映帶;分有主客,趣向嚴整。這也符合王獻之的楷書風格。”胡楊解釋道。

從這幅作品來看,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

胡楊的話,總結為一句,那就是:這就是王獻之的真跡。

要不是今天來書協,恐怕很少世人會知道,王獻之的真跡《洛神賦十三行》并沒有失傳,而是被珍藏在書法協會里面,并且充當鎮會之寶。

其實,這世界上,有些所謂的失傳寶物,很可能就珍藏在某人的私人寶庫里。

只不過,有些人低調,不想惹麻煩,所以一聲不響,也就讓大家誤認為,那件寶貝已經失傳。

“《洛神賦十三行》,我家好像也有一幅,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改天找胡哥幫忙鑒定一下。”有觀眾發言道。

“哥們,真的假的?你家缺不缺廚師?本人剛考的高級廚師證。”

現在廚師考核分五級,高級廚師,屬于第三級,也相當厲害了。

“汗!《洛神賦十三行》又不是王獻之的,能值多少錢?想當私家廚子,也得先看看情況呀!”

胡楊笑道:“那可不一定,王獻之寫的《洛神賦》不止一份,所以,大家不能斷定,外界的《洛神賦十三行》就一定不是王獻之的。”

他表示,假如被鑒定是王獻之的真跡,拿出來拍賣,估計是千萬級別的。

那么,幾乎是一夜變富豪呀!

大家對剛才發言說,自己家也有一幅《洛神賦》,沒有太放在心上,明白那是寶物的可能性極低。

《洛神賦》作為千古名章,書寫它的人,各朝各代都有無數,就連近代也不例外。因此,那是王獻之的真跡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剛才,大家也就是調侃一下而已。

可是,發言的那位朋友,他卻是認真的。自己家真的有一幅和書協展示出來的差不多,只不過是完整版,看紙質很古老,邊角處甚至已經爛掉。

他猜測,即便不是王獻之的真跡,也一定是有點年頭的,也算是古董名字吧?

那么,就肯定值點錢啦!

什么一夜暴富,他沒有想過,只要能賣個幾萬,甚至幾千元,他也滿足呀!畢竟家里窮,等著錢用。

他越想,越坐不住,忍不住給胡哥發私信。

胡楊想不注意到都難,那家伙一連發了二三十次。于是,給他回了一句:兄弟,哪里人?來首都方便嗎?太遠的話,你可以等等,或許以后我會去到你家鄉市。

那人連忙表示,自己家住天津,去一趟首都并不遠。

“一會,你加一下剛才公開的微信,拍一些照片給我,我再告訴你,有沒有必要來。”

如果很明顯,那就是近代的,就沒必要浪費車費啦!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