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有企鵝打頭陣,咱們推波助瀾就行。”瑤仔對丁誠輕松道:“巨無霸就是厲害。”
伴隨毒液殺青,后期最少三四個月,剩下演員和導演的工作基本完成,全靠砸錢拼宣發了。
哥倫比亞也不傻,拉著企鵝投資就是為國內宣發,有娛樂霸主在,不知道能省多少錢?
現在為吸引觀眾眼球,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上個月百鳥朝鳳制作人方勵的驚天一跪居然造就出8000萬的票房奇跡?
口口聲聲訴苦覺得電影營銷比電影制作的難度更大,要付出的心力,包括創意、智慧,是做一個電影的五到十倍……
作為全球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好萊塢,宣發投入和國內相比可謂不惜血本,平均占到總成本的30至50。
《鋼鐵俠3》、《復仇者聯盟》這樣總投資過兩億美元、面向全球電影市場發行的超級大片,宣發費用一般都會占到總成本的50。
盡管很血腥殘暴,但是考慮到海外市場的整體規模和超級大片的全球票房回報,也就容易理解好萊塢廠商舍得重金宣發營銷的信心和動力從何而來。
《鋼鐵俠3》1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面前,1個多億美元的宣發算個屁?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這是第二部作品,也算深刻體會到兩國宣發的巨大差異,按照瑤仔收集的數據,國內總體宣發成本中,34用于影院宣傳及相關的影院活動,20用于硬廣投放。
而在好萊塢,用于硬廣投放的費用僅為11,但在傳統媒體投入中,好萊塢的投入占比達到近一半,是國產電影同類投入的近5倍。
這點令人差異。
不知道為什么好萊塢對電視廣告的投入一直不遺余力,其整體廣告費用的70以上都會投放在電視廣告上。雖然這么多年以來,各種唱衰傳統媒體的論調不絕于耳,電視廣告投入將會下降的預言也比比皆是,但是這類預言似乎還沒有應驗的征兆。
根據Variety雜志的專題報道,在去年67部電影在傳統媒體投了25億美元。跟溫子仁聊過這個問題,他也無奈表示:你不能把寶貴的營銷預算來實驗一些新玩意吧?
在國內誰還看電視?
當然人家宣傳計劃中還包含著國產電影很少采用的營銷活動方式,如觀眾定位研究,預告片測試研究,觀眾認知度跟蹤調查等。
這些專業的研究與調查,為整體的電影宣傳活動提供很多重要的參考數據,也是電影工業化的典型表現。
除常規的硬廣投放外,軟性廣告,演員參與綜藝節目、出演熱播電視劇,但凡能提高影片曝光率的機會和資源一律不放過。
甚至讓主演們在熱門節目中參與現場主持,或者進行抽獎。一些電影還會在熱門劇集或者周播情景喜劇中通過臺詞或者演員出演進行植入。
比如國際張曾經的賣肉大片《藝妓回憶錄》就通過《靈媒緝兇》來進行植入宣傳,買一送一。
這也是自己需要整理的資料,拿回去分享給所有同行,至于有沒有用?
見仁見智吧。
對于新媒體的崛起,丁誠是樂享其成的態度。既然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那就安心接受。
因為有發達互聯網的平臺工具,形式上可以有很多轉化,現在很多嘗試用直播來做線上的路演,比如老胡就跑到口紅一哥的直播間賣票。
主演每次跑路演,真的累死人,十幾個城市下來,絕對脫一層皮。
看似跟觀眾去面對面交流,其實效果還是很低,浪費大量精力時間,還不如拍更好的作品。
“上次我去參加行業分享,聽淘票票總裁李捷說過,現在宣發有新套路,叫三定!”
瑤仔端著咖啡,舒舒服服靠在丁誠身邊,享受道:“定人、定檔、定調。”
“通過大數據市場觀察可以發現,過去用性別、年齡定義一個影片的目標受眾早已不再適用,其次影片類型的復合化特點日益突出,不再有具體的人群定位。”
“可以分析前置影片目標人群定位評估、標語評估,鎖定影片可能對應的人群方向,通過后期反復檢驗,審視人群定位的準確度,是否與片方預期相符。通過用戶數據為片方鎖定核心人群圈層地圖,預防營銷受眾錯位。”
“比如那部高口碑影片《何以為家》為例,阿里影業在作品的引進過程中,基于關于國內觀眾偏好、需求的數據,對影片的海報設計、彩蛋制作、片名設定進行了本土化調整,確立年輕女性、劇情片愛好者、口碑電影愛好者的核心觀眾定位。”
“然后是定檔,進入測試檔期,利用檔期日歷工具,幫助片方查看與市場競品的重合度,靈活調整檔期。”
“通過高科技平臺一站式服務,只需簡單輸入在不同區域的目標排片量,平臺可以高效合理地拆分檔期,估算可排場次和數量,競品情況,并對已排檔期進行實時追蹤,大大省去繁復的人工列表流程。”
“《何以為家》上映之前,居然跟《復仇者聯盟4》撞車,結果大數據分析兩部影片在想看觀眾群體上呈現較強的互補性,最后選擇同檔期硬剛,結果竟然還不錯?”
丁誠聽的津津有味,要說國內互聯網玩的比好萊塢都溜。
“第三才是定調子,電影預告這一物料在提升觀影興趣時所需實現的引起觀看、告知影片內容、提升購票沖動三大職能,細分出三項對應的指標數據,分別是曝光量、完播率和想看轉化。”
“當年《流浪地球》作為科幻影片的開創者,其預告也是留住觀眾最高的預告,呈現出高度結構化的特色:通過前十秒內大量宏觀鏡頭在觀眾熟知的區域展現災難場景,定下了清晰、強烈的基調。”
“中間陸續放出的核心人物的信息,后半段放出影片字卡,交待重要情節信息。隨后陸續放出影片危機情境;結尾呈現檔期信息,在映前觀眾情緒醞釀與話題制造上,的確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