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瑤幸災樂禍道:“跳腳的不是被瞞報票房的制片方或者發行方,也不是觀眾碰上幽靈場投訴,而是院線坐不住起來控訴被大規模退票,直接被場次鎖定無法取消坑慘了。”
“之所以鬧這么大,其實還是分贓不均,即使強勢如萬達,當票務售賣渠道和數據的主動權、掌控權都不在自己手中時,他們終于變成電影產業的弱勢群體。”
丁誠點點頭,更大隱患是日后如何面對電影產業垂直壟斷的問題,當制片、發行、票務三位一體,甚至是有一天延伸至院線,那么觀眾將徹底淪為任人魚肉的犧牲品。
有網友甚至想出一個對策:等首映三日后,假票房減少,再做選擇,很機智也很無奈。
“當年捉怪記的出品公司、發行方以及參與公益放映的29家電影院,背后投資方都是安樂,可以很輕松地買自己旗下院線的票房。”
“只按成本價計算,最少花400萬就能買到4000萬的票房,很多質疑說這才是成為當年電影票房冠軍的關鍵。”
丁誠擺擺手,這種陳芝麻爛谷子的事現在說也沒用,作為演員,拿片酬,演好自己的角色,對這起這份工資,其他的操心不了。
更何況大家都這么玩,上面都沒辦法,票房越來越高,花團錦簇之下,誰能獨善其身?
悠閑的日子總是過的飛快,終于又開始全國到處飛跑宣傳的時候,這次劉天王也赤膊上陣,跟著團隊一起跑,還有紅姐,基本每到一個地方,三大影帝影后全員到場。
這次王天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做:
天王的魅力!
無論走到哪,到處人山人海,每次安保必須最高級別,出動二三十個壯小伙都是家常便飯。
跟著劉天王的團隊,很多事情都不用操心,一路跑下來,丁誠不止一次聽王天羨慕道:“這才是導演的美好生活!”
就連自己都不由感嘆,
找一個牛逼的制片人多么重要!
大多數觀眾對制片人的理解可能還是出錢的那個人,當然這種觀念的形成由于目前影視制作大多數是導演中心制,而國外基本都是制片人是老大。
他是劇組的主宰,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從片子的行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成本核算、財務審核……
執行拍攝生產、后期制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
從浩如煙海的選題或劇本中,看出哪個劇本具有潛力,能被市場所認可。
很多都是讀書人,具有厚實的文學功底和較高的鑒賞能力,才能跟編劇聊的來。
用三寸不爛之舌,想盡辦法說服甚至鼓動方方面面的人投資,拿出一個合理預算,太過鋪張當然不好,但也不是越省就越好。
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符合片子風格、預算越詳細越周到越好。必須全程監控,敦促投資資金按時到位,嚴格控制好拍攝成本,防止經費超支。
比如《人民的榮譽》,涉及有名有姓的演員達一百多位。其中大腕明星幾十位,對于這樣一部人物眾多、構架龐大、場景繁多的大戲來說,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超支。
哪怕再周詳計劃也會出現變化,比如季節突變造成演職人員病倒,比如長期工作的勞累導致演職人員產生厭煩易怒等不良情緒,再比如團隊人際關系協調不好導致暴力事件發生……
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被醞釀成為一場災難,阻礙整個計劃的向前推進,嚴重者甚至導致停機。
只要一天不關機,制片就得處處謹慎行事,事事不得掉以輕心,時時刻刻準備著迎接危機事件的挑戰。
好容易作品出來,如何推廣,如何營銷成功,也是衡量制片人優劣的重要標準。高手通常會預先對產品做一個發行規劃,決定是自主發行還是代理商買斷。
如果是代理商買斷,優點是能確保一個穩定的收益,并且資金回籠的周期會相對較短,風險較小,但缺點是利潤空間比較有限。
如果是自主發行的話,利潤空間可能會相對較大,但缺點是風險也較大,資金回籠的周期也會相對較長。
自主發行要求一個詳細發行計劃,除國內發行外,還要與海外片商洽談溝通,爭取海外市場對自己產品的認可和接納。
當然更不會放棄其他的市場份額,音像制品出版、圖書版權出售、數字電影院線、以及諸如形象權等衍生產品的開發。
總而言之一句話:
十八般武藝,
樣樣精通,
所以在片場流傳一句話:
有事找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