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丁誠滿臉享受的靠在真皮沙發上,鄭秀雯試探道:“你會幫我查案吧?”
“會,當然會!”丁誠翹起二郎腿,賤笑道:“一百萬!”
“什么?昨天你不是說五十萬?”
“我是誰?”丁誠猛地站起身,大義凜然道:“破案之神莊世頓啊!”
“一百萬找失蹤二十多年的人……現在你什么線索都沒有……貴不貴?”
震住鄭秀雯,繼續蠱惑道:“你請假吧。”
“跟著我查案,到時候教你幾首獨門絕招……”
“不算錢,便宜你了!”
鄭秀雯滿臉興奮,趕緊打電話請假,丁誠露出奸詐的微笑,拿出一支錄音筆,播放道:“既然你想學查案,那聽聽這個先……”
接下來就是支線劇情,男主看似幫女主查閨蜜失蹤,其實就是利用她CID的身份幫自己查各種懸案,加上對方身手好,簡直就是貼身保鏢。
因為每個懸案都有巨大賞金,這才是丁誠的目標。
“你是豬啊!”
“說了多少遍都不聽不懂?”
“笨!”
丁誠不停刺激著鄭秀雯,想利用共情分析罪犯的行為模式,體會犯案時候的心理狀態。
“啊啊啊啊啊!”
鄭秀雯被罵的惱羞成怒,拿起旁邊的錘子,用力往丁誠頭上砸去……
“停停停!”
丁誠趕緊阻止道:“你們練武之人手太重,咱們倆換換。”
鄭秀雯見丁誠搶過錘子,滿臉懵逼道:“可……你看不見啊?”
“沒問題,放心。”丁誠二話不說,給鄭秀雯戴上頭盔,安慰道:“我是破案之神,有分寸。”
一陣亂砸!
“爬……”
“你爬快點……”
丁誠跟著又砸了好幾次,鄭秀雯暈暈乎乎道:“等等……死者受重傷……怎么可能爬這么快啊?”
“對啊。”丁誠一愣,靈光一閃道:“再來一遍,慢慢爬。”
這就是杜琪峰設計的查案風格,嬉笑怒罵之間尋找靈感,利用共情抓住罪犯的破綻!
然后就是各種破案,伴隨著合作,兩人的感情不斷升溫……
甚至專門找人學國標舞,專門找來艾爾帕西諾主演的《聞香識女人》從中尋找靈感。
帕西諾可以通過女人身上的香水味來判斷她們的外貌特征,而且在看不見情況下,也能將探戈跳得行云流水。
反復看那段探戈舞表演,希望找到那種眼盲心不盲的感覺。
鄭秀雯也不輕松,身為體力擔當,每天挑戰大量動作戲,服裝造型也堪稱百變。根據角色的需要,最多平均十幾分鐘就要換一套新衣服,并且每套風格迥異。
因為要模仿破案,常常要還原犯罪現場并且假扮殺人犯、失蹤少女以及好友小敏……
累的要死!
“打,用力打!”
“使點勁!”
丁誠咬著牙,用力扇鄭秀雯一巴掌,瞬間面頰紅腫,指痕清晰。
導演喊咔,助理趕緊上來用冰袋敷,就這樣足足三天才徹底消腫。
不由感嘆,
真敬業!
按照杜琪峰的要求,盲探雖然形體夸張搞笑,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緊扣盲人與偵探的行為特征。
鄭秀雯扮演的美女警花則麻辣味十足,兩人在對手戲上擦出的火花必須讓觀眾印象深刻。
影片以小敏失蹤案為主線,同時穿插多條案件線索。情節別出心裁,六個看似無關的案件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引人入勝。
延續個人風格化的黑色幽默,與其說是驚悚片,不如說是一部喜劇片。
把原本正經嚴肅的犯罪推理過程進行喜劇化處理,消解推理片中的嚴肅莊重感。
節奏把握更是如火純情,尤其是對于多元化的拿捏,拍得輕松搞笑,讓觀眾各取所需,而不是一本正經地說教。
人盲心不盲,
是對盲探人格魅力的概括!
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終于來到最后一場戲,小敏出現,親手殺了兩個負心人,自己也身受重傷,奄奄一息。
“加油!”
“使勁啊!”
“不要放棄,只差最后一點!”
“哇哇哇……”
鄭秀雯抱著剛出生的小嬰兒,看著死去的閨蜜,百感交集,不知道說什么好?
六年后,兩人牽著小女孩逛街,一家人有說有笑,全片結束。
“剪完最少125分鐘,算是便宜觀眾的。”
杜琪峰看完所有素材,滿意對丁誠道:“能不能打破票房紀錄,全看你的了!”
眾人哈哈大笑,這次合作很愉快,順風順水提前半個月殺青,所有人皆大歡喜。
特別是丁誠,逐漸習慣港島團體,大家都很專業,尤其是演員,無論大小,堪稱敬業。
平心而論,雜七雜八的事很少,每天十幾個小時就是為趕進度,早完成一天就省一天的成本,多的全是賺。
功利,
但很可愛!
兩部戲拍下來,對港人也有更加深刻認識,不要以為他們就很有錢,其實工薪階層都是住公屋,一層幾十個單位,面積小的可憐,就算是成名已久的鄭秀雯,家也不過百十平米。
以前很多女人喜歡嫁港佬,覺得收入高,好像找到一張長期飯票似的?
其實拼死拼活那份工資也只夠日常生活開銷,別說買樓,就算買車都很辛苦!
整天就是吃快餐,什么大家樂、茶樓、麥當勞、茶餐廳、許留香、必勝客……
到處都要排隊,找到坐位吃沒多久,旁邊就有人站著等你滾蛋,吃的都不安心。
說白了就是為活著而吃飯,根本什么享受可言。那些高級餐廳的什么法國鵝肝醬,
Lafite紅酒,魚子醬之類的,隨隨便便就是一個月薪水。
甚至走在街頭,都不好意思開口問路,每個人行色匆匆,瞄準自己的目標、焦慮和忙碌,好像連回答路人問題的時間都沒有。
每一座超級大城市里,都有著冷漠和疏離。這座城市太快也太忙了,沒有人管你從哪里來,也很少有人會問你要到哪里去。
人來人往是常態,又是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環境里,所謂日久生情似乎很難。
每個月都能收到farewell
letter,轉租的房子總會有人接手,每年都有朋友在思考要不要待滿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