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書影看過劇本,對這部電視劇非常有信心。
這個話題,也是目前國內電視劇行業沒有深挖的,非常有爆點。
為了做好這部電視劇,江書影甚至主動做出了一些犧牲。
比如女主角。
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叫做《三十而已》,講述了三個三十歲女人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三個角色,所處階層不同,個人情況不同,從三個方面幾乎是無差別覆蓋了當前女性所能面臨的各種狀況。
這其中,真正的女主角,是有爭議的。
劇本里,奢侈品店銷售“王漫妮”的戲份更重。
但從主線上來看,家庭貴婦“顧家”的戲份卻更加完整。
看一部戲,一個角色是不是主角,有很多種看法。
地球時期,《三十而已》的各種官宣、劇照,包括演員的咖位、名氣,都是“王漫妮”這個角色是女主。但實際上,這個角色的可塑性十分有限,而且有一段劇情注定會受大眾詬病。
甚至于,后期這個角色會有一些脫離生活,不管是和財務自由的海王在一起還是最后放棄所有去留學,都并不能引起大眾共鳴與認可。
所以,這部劇在戲份、和觀眾的認可度中,“顧家”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甚至,普通白領“鐘曉芹”的戲份因為貼近生活,加上有高朝有反轉,其實也比“王漫妮”要出彩一些。
不考慮演員的話,三個角色的位次大概是顧家、鐘曉芹、王漫妮。
當然,地球時期,因為江書影影響力畢竟在,其他兩個人人氣比她差太遠,所以成了顧家、王漫妮、鐘曉芹。
由此就可以看出,顧家這個角色的出彩性,居然超越了咖位的壓制。
江書影出道這么多年了,跟許遠一起合作過好幾次,也因此拿過視后,在電視劇方面早早跨入超一線。這樣的人,不會選劇本嗎?
顯然不是。
但為了吸引丫丫參與這個項目,江書影這個制片主動把“顧家”這個角色讓了出來。
丫丫和地球上出演這個角色的“童謠”的咖位可不同。
在這里,丫丫本身也是不遜色于江書影的咖。何況丫丫可沒有童謠那種無人能洗的黑歷史,也沒有地球時期的婚姻問題,前途更好。
若非如此,丫丫今天不一定會過來的。
“總的來說,我很看好你們這部劇。”許遠開口道,“這部劇我打算去沖擊明年的電視獎項。當然,秦浩那部《隱秘的角落》也是一樣。”
“真能沖擊獎項嗎?現在瘋行的情況……”江書影倒不是不相信許遠,實在是許遠描繪的過于樂觀了。
現在大家都在圍獵許遠,許遠到處湊破爛陣容拍電影、拍電視劇不說,居然還想要憑借這些作品拿獎,這真的有點癡人說夢的意思了。
但凡換個人,江書影說不定都要開嘲諷了。
“當然能沖。”許遠皺眉算了一下,“三部電影,今年的金雞和百花上肯定要拿走一半的獎項。你們這兩部電視劇明年應該也能做到這個水平。”
“我之后還會組幾部網劇,用來收割流量,捧一些新人出來。”
“原本呢,圈子里都是朋友,我不好老是連莊。以至于手握偌大一個瘋行,有那么多優質的資源和藝人,拍攝作品的時候卻要猶豫再三。”
“大多數時候,我都盡量保持電影、電視劇、綜藝、晚會交叉的工作模式。也不敢讓檸萌她們大規模連續拍攝。不然獎項、曝光、流量都被瘋行卷走了,圈內其他朋友怎么辦?”
“大家都要養家糊口,都不容易,一人紅一兩年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嘛……”許遠笑了,“我準備控制一下瘋行之外的獎項數量了。”
好狂!
這是毛曉瞳對許遠的唯一印象。
單從許遠溫和的笑容里,你永遠感受不到這一點。
這就是大佬的魄力嗎?
也是毛曉瞳年紀小,全然不知道,現在的大佬許,當年出道的時候也是人狠話不多,一拳撂倒好幾個的狠角色。
許遠說的其他幾部網劇,主要是《擺渡人》和《相愛穿梭千年2》。
前者是用來捧一些瘋行的新人,后者則是用來便宜魏達勛以及瘋行接收的在寶島那邊發展不順從而轉到內地的藝人雪芙。
不得不說,魏達勛也是一個狠角色。
明明現在許遠這邊情況這么糟糕,他有榭娜提攜,完全用不著趕這種時候來冒頭。
但魏達勛知道,現在的娛樂圈不好混,靠已有的關系,他能保持二線的熱度,但很難真正的出人頭地。熟悉他的人知道,他雖然是諧星出道,平日里大都擔任小老弟和搞笑的角色。
但骨子里,魏達勛是一個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他不會接受自己永遠只是一個丑角。
所以他必須賭。
賭許遠一定會站起來。
賭許遠在全娛樂圈的圍毆下,可以突圍,可以成為種花娛樂圈之王。
賭贏了,他未來超一線都可期。
賭輸了,滾回開本當一個常駐小小主持也就認命了。
許遠在準備,其他各家也沒有停歇。
舒家影視一口氣立了三個項目,兩部電影,一部電視劇。
企鵝上了兩部網劇。
愛藝投資了兩部電視劇,自己也正在拍一部網劇。
阿里麻麻影業也投資了三部電影,兩部電視劇,兩部網劇。步子扯的最大,因為財大氣粗。
整個內地娛樂圈,一瞬間仿佛爆炸了一般。
每天前二十的熱搜都極具含金量。
什么“榭娜微信登不上去”、“鄧朝修了眉毛打不開手機”、“孫紅雷長的像牛頭梗”之類的,想都別想占據這種黃金地段。
哪怕熱搜前五十,幾乎都是大風大浪。要不就是這個組開機了,要不就是那個組官宣了,頗有一種百廢待興的感覺。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某些特殊年份掀起的建樓狂潮。
最后血本無歸的,數不勝數。
娛樂圈中不少有遠見的人都不用想,就能猜到明年的這個時候,不知道這個行業又會如何。起碼,現在叫囂著搞事情的那些企業,有一大半都會被市場淘汰。
頂流之所以是頂流,不是因為他們被叫做頂流,所以很牛逼。
而是因為他們很牛筆,然后才被叫做頂流。
關于這一點,現在的圈子中顯然有不少人都搞錯了。
管他幾斤幾兩,都喜歡先打出頂流的牌子。
結果,還真的有公司吃這一套,花天價到處挖頂流。挖空了大半個瘋行,瘋行的長線發展固然受損,但短期內也收回了一筆培養金和違約金。
這些人,在瘋行確實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但在其他公司能夠創造多少,就很玄妙了。
你之珍寶,我之垃圾,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