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82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VHS錄像帶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逆流1982 | 刀削面加蛋   作者:刀削面加蛋  書名:逆流1982  更新時間:2021-01-27
 
第2天一早,段云來到公司后,先叫來了自己的助理郭凱,讓他在廣州和深圳發布招聘,高薪招攬廣告策劃方面的人才。

說起來國內的廣告專業發展比較晚,一直到80年代初的時候,高校大學才有相關的學科,而且學習的人數并不多。

1983年,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下設廣告學專業并正式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1994年通過審批正式招收碩士研究生;1988年,北京廣播學院也成立廣告學專業,并于1994年成立國內第一個廣告學系。

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雖然段云兩世為人,前世的時候也見到過很多創意不錯的廣告,但是廣告宣傳策劃不是有一個好的創意就能夠解決的,其中會涉及到很多專業的問題,而且段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操刀籌辦策劃廣告的事情,他只需要設立一個廣告策劃部,自己把前世碰到的好創意,以及引導他們如何“講故事”,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交給他們來辦。

這次是招聘,段云提出的要求就是對方最好是廣告專業畢業的學生,其次就是這個人想象力要足夠豐富,到時候郭凱給他們出題,拿出一樣產品,讓他們寫出一份策劃文案,誰寫的好有創意,那最終就會錄取誰。

郭凱接到任務離開后,段云也離開了辦公室,開上自己的汽車,前往了八卦嶺工業區。

但段云這次來八卦了,并不是視察芯片的,而是要在這里尋找合作的錄像帶生產廠家。

80年代的八卦嶺工業區,有很多生產錄像帶的廠家,最早的時候是從香港那邊引進的生產線,這二年逐漸形成了規模,每天的日產量能達到1萬盤左右。

說起來國內真正通過正規途徑售賣的錄像機很少,95以上都是通過走私以及海關扣押后轉賣進入國內市場的,國內的北上廣等城市已經出現了錄像廳和歌廳,用的都是進口錄像機。

也正是因為走私錄像機的出現,才催生了如今八卦嶺錄像帶生產廠家的火熱,就在距離天鷹科技有限公司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有三四個專門生產錄像帶的作坊,。

19世紀8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錄像機從外國涌入我國。風靡全球的錄像機在中國卻沒有普及起來,主要是因為價格昂貴,而且泊來品容易壞,維修也不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電影卻是以錄像帶的方式傳入內地的。

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進入一個長達十年的高度繁榮期,由于政治、經濟、社會、電影創作風格等各種原因,深受內地觀眾喜愛的港片主要以錄像廳、錄像帶等渠道傳播到內地的大中小城市甚至縣城街鎮。一時之間,錄像廳在各地城市遍地開花,港產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經常光顧。而錄像廳也開始進入輝煌時期,并充斥在高校周邊,片中的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等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偶像。

錄像機價格的高昂使得其在中國的家用化程度不高,加上當時政府對電視臺及電影院播映內容的監管,當時民眾對新興娛樂的需求使得逐漸產生了一個“怪異衍生品”——錄像廳。

錄像廳這類觀影場所幾乎都由個體私人經營,因囿于成本的投入限制,內部相關的環境裝置、硬件設施及服務條件也相對雜亂、簡陋、低廉。狹窄昏暗的小屋內,正前桌臺上放置著一臺電視機,中間空地上隨意擺列著一些板凳或椅子。廳外的門口墻面懸掛或靠墻擺放著一個小黑板,上面醒目地寫著電影放映的訊息,并作每日更新。內容除了影片片名之外,亦附有一些簡短誘人的宣傳廣告。

1985年,內地錄像營業性放映活動遍及各地城鄉,放映單位已有三萬多個,放映節目兩千多種,平均每個省、市、自治區有1000個以上。1990年前后,上海文化局系統下的錄像廳,日均每座收入為300元以上,年收入10萬元左右,全系統錄像廳一年收入總共為105萬元。到1990年,內地已經有了5至6萬個錄像廳,遠遠超過了同期電影院的數量。

同時,據一項不完全統計表明,1989年內地正規渠道共發行錄像節目700至800個,發行錄像帶1000多萬盒,總收入10億以上。還有消息說,1992年僅廣東某地生產與批發的盜版錄像帶收入近3個億。實際上,在錄像廳中,海外引進版,甚至是走私與盜版的錄像制品占據主導地位,是當時所有錄像廳的一個普遍情況。

而當時的盜版錄像帶,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于深圳八卦嶺這一片的錄像帶加工作坊。

當時這里生產的主要是VHS錄像帶,也就是咱們常說的1/2錄像帶,還是端游的錄像機,使用的正是VHS錄像帶。

“老板我沒聽錯吧?你是說,你要買20萬盤錄像帶!?”在有些悶熱嘈雜的錄像帶生產車間里,當這里的小老板,聽說段云一口氣要訂購20萬盤錄像帶后,整個人都聽傻了。

一般來說,從八卦里這邊購買錄像帶的二道販的比較多,有的是開錄像機租賃店,有的干脆就是只賣錄像帶,這些人一次購買兩三百盤,也有只買十幾盤幾十盤的,拿到貨后都用一個蛇皮口袋裝好,然后坐火車回到當地販賣。

但是這個錄像帶生產車間的老板還是第1次遇到訂貨量這么大的客戶,這幾乎已經超出了他們廠生產的能力,他們這個小錄像機作坊一年滿打滿算,也就只能生產45萬盤左右。

“給你個大生意你都吃不下?”段云拿起生產線上的一盤錄像帶看了一眼后,嘴角勾起說道。

“老板,你訂貨的數量實在太大了,我們就這一條生產線……”這個錄像帶場的老板面露難色地咽了口唾沫,然后又滿臉堆笑著對段云說道:“老板您貴姓?”

這個錄像帶廠的老板顯然懷疑段云是否有能吃得下這批貨的財力,畢竟他們廠生產的錄像帶一盤空帶就要5塊錢,錄制好節目的就需要7塊錢,20萬盤起碼需要上百萬的資金,能拿得出這樣的一大筆錢的人在國內實在太罕見了。

“這是我的名片。”段云說話間,從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

只是接過名片看了一眼后,這個錄像帶廠的老板頓時驚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