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國  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縣二級制

類別:  | 原生幻想 | 城姬三國 | 紳士東   作者:紳士東  書名:城姬三國  更新時間:2020-02-24
 
白圖一路所見,雖然都是老景致、畢竟還沒有到荊州,但是也令白圖感覺到了郡縣制的一些不足……

一來是亂世之中,對各縣的一體性是新的考驗;二來是楚國工坊的大量出現,令城池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依附于城市的人口激增,并且大縣越來越大、小縣越來越小;三來……道路的越發便捷,消息也好、政令也好,傳遞速度與日俱增。

因此之前的郡縣制,顯然越發跟不上節奏。

白圖早就在琢磨,新的行政區域劃分,并不是一拍腦門,而是借鑒后世的經驗。

只是……白圖與歷史上的曹操的想法不大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在徹底取代袁氏、占據北方之后,曹操開始大力推動大九州計劃,也就是將大漢的十三州,重新劃定為九州。

而白圖所想的,卻是類似于宋時的州縣二級制……

宋時的官職,在歷史課本里有一個定義詞冗官,也就是官吏體系過于龐大、多余的意思。

具體地方官制什么樣?

兩漢時,地方設立郡、縣,郡有太守、縣有縣令,即便是小縣的“縣長”,也有極大的實權,所以才有“百里侯”的“昵稱”。

太守更是地方大員,在東漢亂世、劉焉糊弄著靈帝,弄出了州牧制之前,州只是監察單位,刺史并沒有實際插手地方事務的權力!

相比之下,宋代在地方分權、中央集權上,更加邁出了一大步,吸收了唐時的經驗……

地方最小的行政單位依舊是縣,不過縣之上的“州”,也多是三四縣便設一州,北宋時全國二百多個州、一千多個縣!

另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則是設立“府”,與“州”平級,但更重視。

至于州以上的“路”,同樣只是監察單位,并且和漢代的“州”相比,宋的“路”看似法理性差不多,但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沒有最高長官。

而是被一分為四,負責漕運財政的“轉運使”、負責刑獄訴訟的“提刑官”、負責軍務的“安撫使”以及負責倉儲的“常平使”,理論上就是從四個方面,來監察各州,每位知州要面對四位長官……

東漢此時人口比北宋遠少,但面積比北宋遠大,然而郡的數量,卻只有北宋的“州”的一半,可見宋時地方已經被砍得七零八落。

宋代的地方官制冗歸冗,但無疑在政治穩定性上,能封建王朝里排的十分靠前,在朝廷收權地方上、地方部門相互牽制上無疑十分達標。

只是其缺陷也很明顯,一方面是“冗官”,另一方面……基層的中小型縣,卻還要面對官員編制不完整,導致行政能力低下的困局。

也就是將權力切得夠碎,但卻并不將中小型縣合并,導致末端神經無力,如果說宋的官制臃腫,那大概就是像死肥宅的向心性肥胖明明二百多斤,小臂、小腿卻還“纖細”。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宋時地方上的官制,更適合借鑒到六部垂直管理制上,而且宋代的“監”,也可以看做是官坊的雛形。

宋代的“監”,也就是朝廷經營的冶煉、放牧、制鹽的大工坊,有的與州同級、有的與縣同級,都是行政單位。

歷史上曹操實行“大九州”計劃,實際上是強大自己的冀州,取代袁紹后開始以北方為大本營,同時弱化許都朝廷的一步。

而白圖現在的百州計劃,同樣是加強楚國朝廷集權。

雖然人口不如北宋時稠密,但是交通的便利發展,以及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趨勢,為地方職權分化、朝廷集權奠定了基礎,也加強了白圖漸漸展開“百州計劃”的決心。

現在大肆擴增縣級官吏,就已經是在做鋪墊……

按照白圖計劃,至少需要五年,來積累足夠的人才儲備,并且漸漸改良地方官署職能。

五年到十年后,實現徹底的廢郡為州,以楚國現在控制疆域,設立百州大概兩三縣便有一州,重點區域設“府”,參照宋代的軍、監制度,安置軍隊和官坊。

以州、府為六部垂直管理的末端,也就是確保州級有全套的六部下屬官署,實際上……相當于現在的大縣升為“州”或者“府”,拖拽兩個小縣,就像是地級市和下屬縣級市,算是變相的合并,避免地方官吏體系不完整。

同時不再設立郡,同樣劃分“路”為監察單位,作為六部垂直管理的中層機構。

至于百州計劃之后的縣令,就真正是“芝麻官”,和百里侯再也扯不上關系。

白圖提出了州縣二級制之后,一路上和六部抽調的幕僚,也一起在針對性的進行考察……

每到一縣,都會抽驗各方各面的數據、對比工坊數量提高所帶來的變化,以此對照州縣二級制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白圖提出此事,目前只有六部的一些核心官員知曉,其中大部分人,內心持觀望、或是微微抵制的態度。

畢竟郡縣制都已經這么多年,對比從前已經十分完善,而且白圖推動六部建立郡縣直屬官署之后,更算是完成了一次版本大概,按說已經可以了吧?

畢竟行政區域劃分的改變,無疑是政治不穩定的最大誘因之一。

如果提出的人,不是白圖的話,估計會是極力抵制,當場就有人要死諫的那種。

不過白圖的話……

這是從將軍府時期,空口白牙的建立六部開始,就一點點積攢起來的信任!

而且楚國朝堂上也有不成文的規定,大家可以杠楚王,但是請用現在的數據說話,不要用祖宗成法之類的名義去杠,否則……一律由禰衡代楚王回答。

故而雖有不少人態度謹慎,但卻是在謹慎求證。

因為還沒有官宣,各縣倒是被嚇了一跳,還以為楚王這是突擊檢查,不過之后也發現,大佬們只是要了各縣的數據、并且做了簡單的觀政。

直到進了江夏,這對比就更明顯。

在吳郡、鄱陽郡范圍的時候,各地越大的縣城,周圍就有越多的工坊。

而江夏郡不同,因為一年前這里還是戰區,而且當地豪族世家大多對工坊發展不敏感,剛好可以算是“原生態”的對比。

六月初八,白圖進入江夏郡不久,巧遇了一起家族遷徙。

雖然對方看起來,恨不得躲在地縫里,不被白圖發現,但是白圖依舊下令上前詢問。

眼前不像是逃災,荊州也沒什么災可逃,雖說……幾百人的規模,不是什么大事,不過作為楚王,既然遇到了,還是要問一下的。

畢竟這種大規模的背井離鄉,往往代表當地有苛政嫌疑……。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