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騎砍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騎砍 | 中更   作者:中更  書名:三國騎砍  更新時間:2020-04-08
 
南中,諸葛亮撫定各部,執行預定計劃,冊封焦、雍、婁、爨、孟、量、毛、李、高、張、雷、呂這十二姓為侯,立八都尉戍守區,由十二姓輪流充任。

同時征集兵員南中夷兵……夷兵不論出身部族,一概采用田信嶺南的過渡政策,被稱之為漢僮,賜姓名。

嶺南的政策過于激進,田信又有三江流域可以水運平叛,本人又武勇蓋世,最能懾服蠻夷。

“蠻夷畏威不敬德行,今我留軍寡少,恐不能濟事,留軍多則重賦。”

馬謖諸葛亮廬中對弈,闡述自己的看法:“蠻夷崇尚氣力,與巴人類同,征為軍役,合乎其風俗,故得兵三萬戶,蠻夷不厭也。然其苦賦稅,我軍留少,南中稅賦雖能自足,卻無益北伐大業。”

“若是留軍多,一則需成都轉運,士民勞苦,南中生怨,且物力難積兩歲用度,亦無益于北伐。”

運輸條件艱難,留下的軍隊多了,南中賦稅無法養活,還需要從成都方面調運,這樣不利于成都這里積蓄北伐物資,還要勞煩漢、土民力進行轉運,浪費生產力,還會讓南中滿意生出厭倦、離反之心。

至于軍屯,南中地區開發并不深入,適合開發的細碎平地都已有主,唯有開辟梯田。

可梯田需要前期投入,以及不斷維護,沒有幾年時間,是無法成功的。

現在北伐就在明年秋或后年秋,正是積蓄物資,休養民力的關鍵兩年,哪里有多余的精力去開發南中地區?

還不如把漢軍盡數撤回,這次出兵已經是大勝,前后斬殺叛亂夷人近乎兩萬級,征兵戶三萬,這是三萬漢僮兵,他們的家庭也要遷移到益州平原地區,編戶齊民,加入生產。

殺戮叛軍,樹立了漢室威信,打擊了南中叛離思想;平白得兵三萬戶,還冊封十二姓、立八都尉,形成了有效統治;又確定了十二姓每年上繳的牛、馬、漆、皮、羽、兵戶的數額,這相當于征稅。

前后一頓操作下來,十二姓相當于另類三恪,為了強化自身統治力和地位,他們會聯合起來積極蠶食蠻夷部落,進而向朝廷進獻物資,這相當于稅賦。

這比一年前好了太多,光是征發的三萬漢僮兵戶,就值得大書特書。

僅僅十二姓每年需要上繳朝廷的兵戶合起來就有六百戶,為長期驅使十二姓蠶食蠻夷部族,又削弱十二姓打好了基礎。

現在應該從南中抽身,把后續的事情交給十二姓、八都尉來處理。

朝廷坐享其成,在益州平原休養生息,為北伐大業做最后的休養。

如果效仿嶺南,那益州就別想休養,會陷入戰爭泥沼中,物資根本無法積蓄。

這是馬謖的意見,也是諸葛亮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嶺南政策自有其特殊性,南中地區可沒有三江流域,也沒有田信那樣的高機動、高效率平叛的戰斗力。

沒有第一時間為夏侯蘭建立鎮南將軍幕府,并規劃府兵駐屯區域,這就是南中實際問題與事前規劃的不同。

十二姓,八都尉,已經很好的完成了內部均衡;沒必要再設立一個集權的鎮南將軍府。

當代人這個兵府是很好的,有積極效果;可三四代以后,十二姓會因為這個集權的兵府產生凝聚力,統合為一后,自然而然的會對中樞發起挑戰。

這個挑戰的方式有很多,叛亂是最笨的一種,總之各種挑戰都不是好事情。

諸葛亮始終在猶豫:“幼常應知孝先本意,孝先欲為千年之計,是想一勞永逸解決南中懸疑。”

說著起身踱步活動身體,諸葛亮甩動手臂,如果一人獨處的話,興許還會來一套田信教授的健身操。

馬謖也是面有難色:“丞相,陳公欲畢功于一役,此心我等皆知。可借用陳公一句話,此事要因地制宜才對。嶺南與南中不同,想來陳公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北方士民懸于水火之中,亟需解救,我等實無心力與南中周旋。”

“非是不敬陳公,有心無力而已。若是陳公不滿,謖愿親往陳公處說明因果,解開誤會。”

諸葛亮來回踱步,自有考慮在:“幼常,我所慮非是孝先不快,而是怕他失望。交州新附,府庫空虛,竭盡交州物力,才疏通鳥道,使夏侯將軍神兵天降,南中各部無不臣服。”

南中這么快平定,是因為交州這里已經有了出兵南中的行動力。

南中的豪強、酋長們,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樣只考慮北面的益州,現在還要考慮了東南方向的交州兵。

兩面被圍,這給了南中豪強很大的壓力;也增加了諸葛亮與南中豪強談判的底氣,才能一舉達成征兵戶三萬的壯舉。

夏侯蘭這三千人從交州投放到南中,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這個代價都算在田信頭上。

是士家窮盡一切手段為夏侯蘭開辟道路,提供后勤;這是應田信要求做的,士家已經達成任務,田信自然要回報士家。

十二姓封君、八都尉,已經是出兵南中前最完美的設想;現在已經達成,若更進一步設立南府,這會增加朝堂與十二姓的根源矛盾,導致原來的設想失去執行余地。

如果設立南府,還想兼顧十二姓的利益,那么就要放開十二姓掌控南府的渠道,讓他們有機會掌控南府。

可這樣的話,早晚必成禍害。

馬謖站了起來,拱手揖拜:“丞相,世無兩全法。還請丞相納謖之策,陳公失望,自有謖在。”

“這與幼常無關,執政在我,也瞞不過孝先。”

諸葛亮止步,手中羽扇抬起指著馬謖:“這樣,幼常去請夏侯將軍,此事由我來向夏侯將軍說明。待北伐成功,我再向孝先賠罪。”

大家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但切入點不同。

如果自己能一劍將甲士腰斬,也能百步穿楊,奔走山地如履平地……或許也可以執行嶺南的激進策略。

嶺南的策略實在是太過激進,激進的令田信都有些控不住場面,這才愿意拿出嶺南兩萬戶稅租,為朝廷分流一批江東降臣。

這伙降臣打野戰、搞治理不怎么內行,可收拾蠻夷,去搞征服、兼并,幾乎是當世一流。

嶺南有這批江東降臣,加上湘軍、日益壯大的漢僮仆從軍、封君、士家,才能在一代人、兩代人的時間里完成對土民的同化。

這個過程也不復雜,漢僮一詞看似新鮮,不過還是姬周的國人、野人之間多了個過渡群體,算不得什么創舉。

夏侯蘭又不是多么功利的人,對南府掌控權并不執迷,何況南中又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就勢離開,返回嶺南也不算什么壞事。

一千四百里的鳥道征程,能走完,并保持建制戰斗力……這已經是很大的功勛。

這個功勛不僅僅在于戰功,更在于維持了朝廷對南中的威懾力。

請:m.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