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騎砍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騎砍 | 中更   作者:中更  書名:三國騎砍  更新時間:2020-10-03
 
未等候多久,侍中向寵就領著虎賁攜帶半年內的《起居注》入見,呈送《起居注》,由諸葛亮、黃權、廖立一同審閱。

每一日的起居注內容長短不一,當日皇帝做的事情少,記載內容就少;若是當天舉行宴會,或者皇帝求學聽講,與博士胡昭有問答、討論,這些內容都會記錄在起居注。

最長的一日,也就是大將軍、丞相交割執政權柄的那日,起居注足有三千余字。

出乎黃權的預料,起居注看著沒問題,可細細推敲卻有極大問題。

比如皇帝這段時間前往永樂宮問候太后的頻率,有著明顯的提升;在去年,皇帝隔三差五去一趟永樂宮,而今年一開始,保持著一日早晚兩次問候的記錄,每次都會在永樂宮陪太后吃一頓飯。

因此待的時間,正好是一頓飯的時間。

看著,沒有問題……可太后的永樂宮就是一個孤伶伶的宮室,即外圍一個大院墻就是宮墻,內部的永樂宮宮殿,就是一個規模稍大的臺閣集合體。

換言之,期間皇帝與太后一起用餐時,胡氏不僅在永樂宮中,還在同一個臺閣建筑群里。

所以,要清白的話,皇帝是清白的,就是每天早晚過來陪太后吃飯,聊聊天,解解悶,沒有什么問題。

而且還風雨無阻,堪稱孝道典范。

只是呢,其中還有一個胡氏,這就成了洗不白、不能洗的棘手事件。

黃權此刻已經沒有了看法、立場,現在真的是說什么都錯。

諸葛亮、廖立則各有思索,都有些疑惑。

記錄《起居注》的這批人難道就真的不怕死?

或者,記錄《起居注》的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永樂宮里還有個胡氏?

正因為不知道,所以就正常記錄;等到后面察覺風聲時,已經來不及掩飾,更不可能修改之前已經入檔封存的《起居注》。

諸葛亮臉色真的不好看,沒想到皇帝如此的勤勉,毫不掩飾。

廖立整理思緒,收拾面前的《起居注》書冊,提議:“丞相,孤證難立。或許去歲新春時,陛下也是如此勤勉的侍奉太后。我以為,不妨徹查《起居注》。”

這下,黃權臉色也變的很難看,事情發生過一回就算了,現在還要翻原來的就檔案,江都公卿、百官們的臉面還要不要?

反正去年這個時候,廖立還在湘州賦閑,他的女眷自然不可能入宮。

就算他在江都,北府一系又因為吳班的事情不跟太后往來,所以妻女犯不著過年時去給太后恭賀新春。

至于之前與皇后走動……更簡單,皇后長樂宮有三營府兵充當衛士,不存在這類隱患;后來衛士撤走,皇后自力更生,反倒斷了與皇帝的往來,自然不會影響當時出入長樂宮的女眷名聲。

諸葛亮有所察覺,似乎知道了廖立的意圖。

很快,向朗、黃權也有所察覺。

《起居注》這種東西,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如果不查也就罷了,真要徹查,里面有的是有趣的內容。

就現在這種形勢,徹查《起居注》,那順藤摸瓜,得弄死多少人才能消停?

是的,徹查《起居注》,一定會引發其他的大案、要案。

向朗、向寵眼巴巴望著丞相,眼神里滿是祈望。

而一邊的廖立老神在在,從查起居注開始,他就已經算是達成目的了,所差的無非推波助瀾。

論殺人,大將軍、丞相都是好手。

一個敢殺,不屑于那些人的性命;一個慎密,一旦動手能肅清干凈,不留尾巴。

真的,現在皇帝、劉琰、胡氏之間的這點事情,查到底也死不了幾個人。

可把起居注翻開,交給相府掾屬、御史臺的御史們一起徹查、研究……若是宋公大將軍執政,大家做事有分寸,不會窮追猛打,會留點余地。

大將軍執政時,保住皇帝的體面,就能保住先帝的體面。

基于這一原則,半年前徹查《起居注》,大家手下留情,也不會查出什么東西來。

現在不一樣,太多的人想要從皇帝身上找缺點,以成為今后的進身之階。

別說就事論事,極有可能小題大做。

廖立開口提議徹查,但沒人響應、接話,仿佛沒聽到,似乎廖立本人就沒說過這話。

不覺得尷尬,也就隨意翻閱手里的《起居注》。

感謝紙張的流通,若是竹簡,御史們會極力壓縮每日的記錄內容;后續謄抄時更會進一步用詞匯含義更豐富的字詞來描述、記錄,進一步壓縮每日記錄的文字、內容。

一卷竹簡五百個字,一張紙就能寫二百多個字,高下立判。

所以過去這三年時間里,《起居注》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御史記錄、謄抄時,也就會注意一下避諱、語法問題。

其他凡是他們參與、知曉的,都會記錄在案。

諸葛亮、黃權也都繼續翻閱《起居注》,自然找不到字里行間的錯誤。

待天色漸暮,廖立饑腸轆轆,起身告辭。

他之后黃權緊跟著請辭,剩下的事情不方便他們參與,屬于諸葛亮的‘私事’。

玉堂署,點亮蠟燭后,諸葛亮直問向寵:“家中可是有子弟涉案?”

向寵兄弟三個,向寵擔任侍中,另一個早年出仕就隨先帝入蜀的向充則越級提拔為射聲校尉。

還有一個弟弟向平,不參與戎旅,是個江都官場的小透明。

見向寵面色有變,還在強撐。

諸葛亮皺眉,不快:“莫非要傳射聲校尉入此間對質?”

這下,向寵、向朗齊齊變色,先帝不喜歡向充,相對于向寵,先帝不曾重用向充,因為向充比較識時務。

真把向充喊過來,不等諸葛亮詢問,就這場面的氣氛,向充就會一五一十交待清楚。

向朗長嘆,躬身揖禮:“丞相,罪在我一人。”

諸葛亮靜靜看著,向朗喟然長嘆,拿出手絹擦拭淚水,低頭以衣袖遮臉:“家門不幸,教子無方。”

見老朋友向朗還遮遮掩掩,諸葛亮側頭去看向寵,向寵就干脆很多:“回丞相,我弟平、條二人,身陷神兵失竊一案。”

他的弟弟向平,向朗的兒子向條,都攪合進去了。

見狀,諸葛亮也是閉目長嘆:“為國分憂,何錯之有?”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個錦囊,向向寵遞出:“這是陳叔侄所給之物,涉及公卿子弟甚多,不便立案徹查。廖公淵躲入廷尉府,就是在躲此案。”

注定要殺人,誰都不想做那個揮舞刀子的人。

廖立之所以從廷尉府主動跳出來,就是皇帝把廷尉卿劉琰得罪狠了,劉琰也把所有公卿得罪狠了。

有劉琰這位廷尉卿做刀子,廖立自己不染血,也就跳出來了。

方天戟失竊,只是一樁小案子,要并到其他大案里去。

諸葛亮以手扶額,眼前向家這一切幾乎是必然的,一個光祿勛,一個侍中,子弟必然會跟天子近臣們走動;即便有父兄警告,也架不住對方積極拜訪、走動,淪陷只是個時間問題。

向朗、向寵俱是無言,這一切有錯么?

忠君報國,是不會有錯的。

不給這對叔侄思索,諸葛亮整理情緒,說:“廖公淵執意要查《起居注》,我一人不好開啟案牘庫。待明日,我與黃公衡、廖公淵一同署名后,開啟案牘庫,將陛下一朝《起居注》移交相府,我會細細審視。”

見向朗還有話說,諸葛亮不給他機會,直接對向寵說:“盯好案牘庫,若失火,則遺笑天下。至于神兵失竊案,陳叔侄非好大喜功之人,即刻遣項平、向條前往關中,拜入南山,可避殺身之禍。”

等到了真正需要查案的時候,涉及南山學院的學員,自然會網開一面。

前提是……他們可以考進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