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16章 初夏

類別: 歷史 | 五代十國 | 漢世祖 | 羋黍離   作者:羋黍離  書名:漢世祖  更新時間:2021-11-18
 
漢開寶八年,夏,四月。

距離劉皇帝正式下詔北伐,已然整整一個月過去了,在這一個月內,整個北方風起云涌,原本密布的戰云,已然開始下雨了,腥風血雨。

大漢近乎不宣而戰的行為,徹底將華夏南北拉回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戰爭年代,沉寂了十多年的漢遼邊境,也開始陷入躁動。

一紙和議,對漢遼雙方而言,實在過于脆弱,任何一方都有輕易撕毀的能力。和平安定的表象下,積攢的十多年的矛盾、仇怨,也借機一次爆發出來。

面對大漢又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遼國那邊,也做著積極主動的應對,沒有退縮,當然,他們也沒有退縮的余地,只有抗爭。

新繼位不久的遼帝耶律賢,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不得不放下他對大遼的改革整飭計劃,必須得集中精力,團結一致,來進行一場衛國戰爭。

“五十萬步騎”足夠龐大,足夠懾人,這幾乎是遼國統治下男女丁口的八分之一了,只要稍微想想,就能讓人頭皮發麻,脊背發涼。

不過,耶律賢終究不是個凡人,在經過初期的緊張與惶恐后,迅速冷靜了下來。大漢兵雄勢大,卒精器利,固然是事實,能夠嚇人,卻嚇不倒人。

耶律賢有明主之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干得力的輔臣,與他協肩并力,共度時艱,當下的遼國內部,也能算是人才輩出,不論在軍還是在政,都有一批可當重任的胡漢大臣。

經過與幾名重要大臣的商討之后,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遼國這邊也迅速地做好了應對決策,沒有其他選擇,就一個字,打!

耶律賢適與韓德讓等人的分析,耶律賢也打消了心頭的顧慮,這是事關生死的抗擊,不能有任何的膽怯,更不能有一絲保留。

在遼國君臣看來,漢軍固然強大,所謂的五十萬步騎也有些言過其實,實際可堪一戰的軍隊能有六成就不錯了,并且還是多路出擊,致其分散。

不得不說,遼國君臣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北伐大軍,稱得上是職業軍隊的不足三十萬,能稱為精銳的更只有一半。但是,哪怕僅這個數目,也足夠強大的,遼國君臣這邊也不敢真的小覷,只是場面上,得堅持著,不能怯場。

一陣緊張的商討過后,耶律賢領導下的大遼朝廷,展現出了與耶律璟時代迥異的高效,迅速做好針對性的調度準備。

漢軍東路主攻,劍指遼東的策略,并不難猜,遼廷這邊也是針對性布置。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迅速返回東京遼陽府,負責遼東的抵御事務,甚至于耶律賢把整個遼東京道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他,與其先斬后奏之權。

而針對于大漢在其他方向的動作,遼國也果斷采取收縮防御的態勢,不怕漢軍深入草原,這里是他們的主場。

當然,遼國這樣的應對,事實上也正合漢軍的意圖,在遼東打一場打仗,打一場決戰,正是大漢需要的。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遼東之地,漢軍必取之,遼軍必守之,這就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只有正面攻防碰撞。

耶律斜軫那邊,用來鼓舞士氣的口號,除了保家衛國之外,就是要讓遼東成為漢軍的墳墓,要讓漢軍步隨軍的后塵,要讓劉皇帝成為第二個隋煬帝......

顯然,遼國這邊通曉中國歷史的人,也不少,輕易地就聯想到一起,借古諭今!

從上京向東京道增兵的同時,耶律賢也大發詔令,于全國范圍內的部族、州縣及仆屬部落征召士兵,以應對南朝的入侵,態度極其強硬,命令不容置疑,這也是傾盡全力了。

以當下遼國的人口情況,用控弦百萬來形容,并不過分,然而,真要一次性征召這么多軍隊,也是不現實的。

其中問題太多,一者遼國地域太廣,雖然在漠南漠北設有邊軍道州縣,但仍舊大量的部族分散游牧于各地,集結起來并不容易,需要時間;

二者,真要動員百萬軍隊,怎么養都是一個要命的問題,百萬軍隊的供給,可想而知會有怎樣龐大的后勤補給壓力,絕不是遼國能夠支撐得起的,更何況還是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

因此,從大漠草原,耶律賢最終也只征召了二十萬左右的部卒,這幾乎是竭盡全力了。而在耶律賢于國內動員軍隊應戰的同時,漢遼之間的碰撞,也已正式開始了。

山陽道那邊,可以說是最先發起進攻的,漢將田重進率領五千騎兵,北出長城,將漢遼之間擱議的盆地草場,徹底納入大漢的控制之中。

游牧于其間的遼民部落,雖然在感受到危險,獲取警訊后更是從速北遁。然而,事情來得突然,契丹人又拖家帶口攜財產牲畜,動作也快不到哪里去,面對田重進的攻擊,被擒獲甚多。

田重進銳意進取,有所斬獲后,猶不罷休,繼續領軍向北,深入遼境上百里后,方才遭遇大股的遼軍。

那是遼國布置在陰山東南麓的邊軍,戰起之后,面對田重進的不依不饒,匯集了周邊的部精壯合計七千余騎,前來迎戰截擊,掩護部卒的撤退。

這算是北伐之后漢遼兩軍之間第一次成規模戰斗,比起數十萬大軍鏖戰,不算大,但是針鋒相對,極為激烈。

漢軍裝備訓練精良,但是人少且長途奔襲,遼軍人多一些,士氣也不低,最終交鋒兩個多時辰,互有損傷后,撤離戰圈。

遼軍是為掩護部族的北撤,以免漢軍繼續肆無忌憚地殺掠,目的達到,不加糾纏。田重進則是自覺孤軍深入,遼軍抗擊堅決,再加有朝廷的戰略指導意見在前,不敢久留。

當然,也是田重進撤得快,在摸清了人數之后,遼國的西南招討使韓匡美已然領軍增援而來,如果撤得慢了,他那五千騎怕也難全身而退。

一場戰斗,雙方死傷達三千人,也正式掀開了漢遼之間這場血腥而殘酷的戰爭的大幕。濃烈的殺機,籠罩在大漠南北,也唯有鮮血能夠洗刷消弭......

在山陽軍出的五日后,榆林道的楊業也正式動手了,他與王審琦二人,各領萬騎,兵分兩路,直擊遼西南邊境。

楊業率軍,攻遼天德軍,拔其寨,殺俘遼軍千余人,其后北出黑山,與王審琦合兵于陰山北麓,縱橫五百余里。

活動的范圍夠大,跑得也不算近了,然而,只達到了一個基礎目標,將遼國布置在陰山前麓的十幾個戍鎮拔除。

活動于這片區域的少量達旦、諸葛失等部族,見機得快,撤得也早,因此真論斬獲,楊業與王審琦這邊也不算大。

而想要取得更大的戰果,就需要繼續北進,深入大漠,直插腹心,對此,楊業與王審琦還不敢貿貿然地進兵。

中西路兩軍,雖然沒有太多的建樹,卻也是轟轟烈烈的,揚威塞北。相較之下,作為主攻部隊的東路軍,反而有所沉寂。

在三月十六日時,太子及趙匡、高懷德便已率軍抵達幽州,而來自各方各地各軍編制在東路軍下的十卒,也基本集結完畢。

不過,直到夏初了,仍舊沒有大動作,甚至沒有向遼東進兵的意思。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