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

類別: 歷史 | 五代十國 | 漢世祖 | 羋黍離   作者:羋黍離  書名:漢世祖  更新時間:2023-03-10
 
別看劉皇帝說得風輕云淡,但眾臣一聽,便立刻打起了精神,都意識到了,財稅問題或許才是劉皇帝召見他們的真正目的。

但同時,都不由得心生隱憂,劉皇帝對當下財稅制度的不滿,表露的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始終沒有大動作,最多提出些能夠讓上下接受的改良意見。

此時,方罷一任計相,又提起財稅問題,很可能是又動財稅的腦筋了,這就不得不讓在場眾臣們多幾分警惕。

與吏治一樣,稅制同樣是一個牽涉廣泛的問題,從老成為國的角度考慮,輕易不能觸動。反貪除惡,對付的只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那還可以算作是帝國的自我調節凈化。

這財稅可就不一樣的,那幾乎是把方方面面都牽扯進去的,不只是勛貴、官僚,地主商賈,豪強鄉紳,還包括全天下的為大漢提供稅賦的黔首,這是真不可擅動的。

當然,并不是不能改,讓人遲疑的,只是不知道劉皇帝打算怎么折騰,這才是最讓人憂慮的。哪怕劉皇帝還沒有圖窮匕見,在場的大臣們已然打好了勸阻的腹稿......

“臣等恭聞陛下垂訓!”太子劉旸開口了,拱手向劉皇帝道。

劉皇帝眼皮子抬了下,不答反問,道:“太子說說,大漢兩稅制度,其原則是什么?”

聞問,劉旸思忖片刻,以一種謹慎的口吻道:“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以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粟米......”

顯然,在這方面,劉旸還是有些研究的,熟稔地說出幾條大漢兩稅稅制的幾點核心要素。大漢稅制,基本沿襲自中唐時開始推行的兩稅法,雖然到大漢有些細節上的刪改完善,但要旨是沒有多少改變的。

僅以稅制而言,兩稅法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大進步,從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稅賦制度向舍人稅地的方向發展。

到了大漢,也沿襲其制,取其先進之處。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稅法的核心原則,卻在逐漸淡化,其約束能力,也在不斷減弱。

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有限,并不足以支撐兩稅法的完美實現,而事物的發展一旦超過了客觀條件,那往往是會產生問題了。

比較重要的一點,兩稅制下,土地買賣自由,土地兼并是不可不免的,甚至會以超出尋常的速度蔓延。而一直以來,劉皇帝又沿襲著自古以來,官府對土地兼并私有的控制政策。

當年所制定高額的土地交易稅,便是其中舉措之一,效果自然是有的,但究竟有多大,卻是不容樂觀,從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土地兼并成本呈現向賣地者傾斜的趨勢,便可窺一斑。

一方面從法制上便確立了土地自由買賣的性質,一方面又想要干預土地買賣,控制土地兼并,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在大漢朝并不少見。這也是劉皇帝總是想改變革新的原因之一,僅從個人視角出發,對這種矛盾便時感難受。

聽完劉旸的回答,劉皇帝繼續問道:“說得不錯,只是這些原則,落實了幾分?大漢每年的財稅,是在逐年上漲的,但在具體的稅務執行過程中,計稅依據,貫徹了稅制規定嗎?”

“這......”對此,劉旸默然。

雖然此前沒有深入地去了解過,但以他秉政多年的經驗,以及同有司及相關官僚的交談了解來看,在這方面,顯然是大有不足的。

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的官員們,在稅務工作上,是越發急功近利,傾向于完成任務了。至于稅制,大多只取其簡,圖省便,至于遵從貧富均等原則,兼顧公平,大多只停留在口頭上,甚至早就被拋諸腦后了。

各地官府,能用心細致地去鉆研稅法的,都很少,都算有良心了。當然,以當下大漢的政治環境,朝廷中樞權威正盛,各地官府并不敢太肆意妄為,至少在正稅定額之外巧立名目、壓榨剝削的情況很少。

不是沒有,只是一旦出現,就被從重、從嚴處置。但可以想見的,一旦朝廷監管松懈,抑或出現其他狀況,以肉食者的貪婪本性,橫征暴斂、苛捐雜稅都會紛至沓來。

問題是存在的,別說劉皇帝,這些長年治國理政的大臣們,也同樣清楚。但從來沒有人就此進言,原因也很簡單,保守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為了保證稅賦穩定,民生“安定”,不得不抱殘守缺。當然,隱晦些的則是,在現行稅制下,對于勛貴、官僚、地主、商賈而言,是十分友好的。

利益導向往往帶來行動,即便有看出問題的,要么位卑言輕,沒有發言權,要么就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何況,目前的稅制已經穩定運行幾十年了,朝廷每年財稅同樣穩定,余地很大,遠沒有到需要改變的地步,何必折騰呢?

“看你這么猶豫,想來也是見識到了不少弊處吧!”見劉旸沉思,劉皇帝說了一句,而后又瞧向李昉、趙匡義等宰臣,道:“在座諸卿,都是由州部提拔中樞,都有充足的地方治政經驗,也都說說,大漢現行稅制,在執行過程中,都有哪些問題,出現了哪些弊病?”

面對劉皇帝的問題,眾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了。對于他們的沉默,劉皇帝也不惱火,很是自然地看向王祐:“王卿,西北算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了,你在西北任職多年,從州縣到道司,可謂見多識廣,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名,王祐自然不能再裝啞巴了,想了想,應道:“戶稅以錢幣繳納,早年之時,為了繳納稅錢,大量農民百姓,不得不賤賣絹帛、糧食以換取銅錢。由此造成錢重物輕,百姓負擔加重。不過,隨著朝廷加鑄通寶,流通天下,這種情況已然得到緩解......”

王祐此言,提出了一個問題現象,但同樣指出,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緩解,好像就在提醒劉皇帝,問題不大,不要折騰了。

不過,劉皇帝可不吃這一套,又問呂端:“呂卿,你也說說看!”

呂端一副不動如山的模樣,聞問,從容起身,拱手應道:“朝廷每年制定稅額,其中一點,以天下各道貧富差距定額,各道亦以各州府發展情況分等,州府亦然,以此保證公平,富者多繳,貧者少納。

然而到縣以下,情況便發生巨大變化,官府職吏,自執稅過程中,往往一概而論,罔顧貧富分等納稅原則,只求完成上司分派稅收任務,不顧治下戶民人身、土地、財產實際情況。

從而造成,貧富均等,居大邑與務小農者,繳稅相當。同時,不少官府,僅以地域攤派,大富之區與貧苦之鄉,稅額相等,反使富者少繳,貧者多納。

長此而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者入不敷出,為避正稅,貧者寧肯拋耕舍業,而就富庶之鄉......”

呂端一席話,可以說將兩稅制在執行過程中,一大顯著問題給揭露出來了,別說劉皇帝了,就是其他人也都面色凝重,眉頭緊鎖。

“趙卿,你有什么發現?”劉皇帝語氣似乎嚴厲了幾分,盯著趙匡義。

趙匡義心下凜然,不過未見遲疑,張口便道來:“這些年,全國有不少失地百姓,然地去稅存,稅額不減,負擔加劇。為此,或逃稅,或逃身,或淪為佃戶、雇工......”

趙匡義說完,劉皇帝又把目光轉向李昉,這下,都不需劉皇帝開口詢問了,李昉便主動嘆息道:“朝廷正稅,以貧富分等繳納,然各家各戶,財產多寡,土地多少,實難厘清,同時不乏隱匿財產、瞞報土地的情況,諸如此類,都影響到朝廷每年正課稅入!”

李昉言罷,劉皇帝終于沒再問了,沉默了一會兒,終于發出一陣有些滲人的笑聲:“呵呵......”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