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秦做皇帝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定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回到大秦做皇帝 | 青燈說書人   作者:青燈說書人  書名:回到大秦做皇帝  更新時間:2020-08-30
 
這就是扶蘇為了防止有人貪污故意設的障礙了,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可靠的東西,世上也許有人會面對金銀財帛不動心,可那終究是少數。

更多的仍是凡夫俗子,看到這般龐大的利益,如何能不動心?索性,扶蘇直接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之,事先講明,總好過出事之后才去補救妥當。

況且,這件事本事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老師代為發放和官府發放完全是兩回事,扶蘇更不想讓朝廷出錢出力了,最后撈到民望、實惠的卻是這些巨頭。

這完全就是為他人做嫁衣,朝廷付出了金錢和政策的扶持,可是,最后那些得到好處的學生卻心中不念著朝廷,這不是白忙活一場么?

聽完扶蘇所說的這些,在場的這些諸子百家的巨頭很少有臉色好看的,扶蘇所言,完全就是像防賊一樣防著他們。

這些巨頭,不管是哪一個學派,總歸認為自己是正人君子的。

君子怎么會做這些令人不齒之事?

君子又怎么能被懷疑?

君子又怎么能被監督?

只有少數幾位能夠坦然接受的,法家的那些巨頭對這些自然毫無異議,他們是最喜歡秩序的,為了秩序的維持,哪怕犧牲他們的性命,他們眼睛眨都不會眨。

在他們看來,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惡性為出發點,唯有懲惡方能揚善。

而浮丘伯這位受教于荀子門下的弟子也神色坦然,人性本惡是荀子一直持有的觀念,所以,并未覺得扶蘇說的有何不妥的地方。

靈焚對此也是坦然受之,墨家也有墨法,如今扶蘇提出這些,在情理之中。

而其余的一些諸子百家巨頭可就未必了!

一位巨頭出列道:“公子,夏有校,商有序,周有癢,三代之地,教育之圣所也……”

“臣懇請公子三思。”

有人出頭,其他人自然也跟進,紛紛道:“請公子三思。”

扶蘇微微一笑,道:“諸位長者,爾等的德行民望扶蘇素來知之,自知諸位長者不會干這些齷齪之事。”

扶蘇這么一說,令眾人臉上好看不少,起碼扶蘇還是相信他們的。

“然諸位亦知,我大秦自商鞅變法之后,朝野上下皆以法治為根基,歷代先君亦未曾廢黜法度。”

“法制愛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方才公平。故扶蘇雖然體諒諸位,亦是無能為力。”

“扶蘇知道,學校,乃教化之場所也,扶蘇會向父皇稟報,為此事請立法度,學院之中,文官下車,武官下馬,另外,劃歸學田,比照徹侯食邑,專門供養師長、孤兒。此外,扶蘇還欲設一獎學金,以獎勵那些勤學,成績優異之學子。”

所謂的學田,同樣扶蘇是從后世的官府得到的啟發,意思就是這塊田賜給某個學校了,可是這塊田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就不是這個學校該操心的事了,只不過這塊田地的產出會劃歸給該學校所有。

也就是說,以后,即便這些學田遠在天邊,也是無礙,這更會杜絕學田最后變成私人所有,更可以讓學校惹事之前先掂量幾分,這同樣等于是官府掐住了學校的脖子。

這是扶蘇從大明出現的問題中得出的教訓,防微杜漸,雖然此事還沒有開始實施,倒不如先說明一切,省得將來成為毒瘤。

在扶蘇的打算之中,未來學田不僅如此,甚至爵位到達一定的程度,同樣必須按照這套方案來。

而獎學金,完全就是照搬后世的現代制度了,對于優秀的學子,自然不能虧待了,同時,這也是收攏人心的好方法。

而文官下車,武官下馬,就是給學校的特殊榮譽了,這樣學校以及這些巨頭的面子也都照顧到了。

看著扶蘇的樣子,眾人知道扶蘇是鐵心要這么干了,要想辦學得到朝廷的扶持,就必須接受扶蘇開出來的這些條件。

扶蘇并不擔心這些諸子百家的巨頭會拒絕,只要有一個答應了此事,隨后,所有人都會被逼著答應,否則的話,未來可就沒有他這個學派的容身之地了。

試問一個沒有資助的學派和朝廷扶持的學派怎么斗?單單是錢財一項,就足以甩沒有資助學派十八條街,況且,人家學子進入學院可不是為了玩,而是學有所成,然后貨賣君王。

試問在同等的情況下,君王是優先錄用官府扶持的學子呢,還是沒有被扶持的學子?起碼被扶持的學子某種程度上朝廷已經對他有恩,也算是半個自己人,用誰還不是一目了然。

微微細想,眾人也反應過來,扶蘇所說也是十分符合道理,有了這些規矩,不就是告訴學子誰在供養他們,誰是君,誰又是臣?應該效忠于誰?

朝廷花了錢,難道還要培養一些反秦的士子嘛?

伏生看著扶蘇臉上自信的笑容,對于這位公子的手腕已然有著清晰的認知,剛柔并濟。伏生知道,之前的扶蘇可不是這樣的,之前扶蘇夢遇仙人之后的一些事情,伏生也大致了解了一番,比之那時,此時的扶蘇更加成熟,手段也更加高明。

掃視了眾多巨頭一眼,見他們正在熱情洋溢的討論,扶蘇嘴角微微勾起,這只是第一步。

利用這些巨頭為大秦培養讀書人只是第一步,其后,如何利用那些讀書人為大秦的建設添磚加瓦才是重中之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于這句話,扶蘇認為此句是大謬之言,更是誤國害民之言,并非扶蘇認為讀書無用,而是讀書若只為仕途,只為發財,那就不僅僅是無用那么簡單了,更是誤國害民之舉。

讀書,乃是士子之基礎,學子不當以讀書作為目標,而應當將讀書視為基礎。

在扶蘇想來,未來,讀書士子不僅應當為官,還可以成為大秦的工程師,還可以從軍,成為大秦一名優秀的將領。

一名掌握了學識的工程師和將領和沒有掌握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一名將領掌握知識,就可以利用風速,箭矢落地時間等等條件,計算出如何發射箭矢,給敵人造成極大的創傷。

而同樣,這些東西也是書本上學不到的,需要結合實踐,才能發揮巨大的威力。

而扶蘇今日所做的這一切,便是為其打下基礎,大秦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去開拓邊疆,要不然,便是如同大秦現在這般,對山東六國之地近乎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

即便大秦的軍隊可以打下這些地方,可是,卻無法收服當地的人心,卻無法長久保持大秦的統治,而如果有足夠的士子,那扶蘇便有了足夠的底氣。

因為這些士子一旦派遣到地方上,二十年之內,便可以將當地同化成大秦的疆土,收攏天下的民心。

同時,這也是扶蘇進行技術更新換代的關鍵所在,想要開啟工業革命,沒有足夠的知識分子是做不到的。

如果大秦每年可以畢業一百萬理工類的學生,扶蘇現在就可以考慮將蒸汽機搞出來,因為缺什么,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門類,然后讓相應門類的學生將需要的東西弄出來。

到了能每年畢業一百萬學生的地步,想必基礎科學已經基本完善,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需要一個契機,就可以轟轟烈烈展開一場技術革新。

扶蘇很清楚的知道為何后世中國能以一種奇跡般的速度崛起,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有著足夠的初高中生作為基礎,還有著不少的大學生,這些都是建國之后短短幾十年培養出來的。

正是有著這樣的一股力量,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才會一路突飛猛進,不然,隔壁的三哥人口和中國也差不了多少,還有著西方的援助,為啥崛起的是中國,而不是三哥?

人口多從來都是負擔,而不是福利,只有足夠受過教育的人口,才能稱之為人口紅利,而并非負擔。

這就是扶蘇能夠依仗的資本,古今中外的諸多歷史經驗和教訓,都能夠任扶蘇汲取養分,都可以成為扶蘇可以參考的對象,前方的道路在扶蘇這里,已經指明,何處是通天坦途,何處是死路絕路,扶蘇已然盡皆知曉。

“公子!”靈焚躬身道:“老朽以為,每名學子一畝學田如何?”

這個答案是他和眾人商議的結果,而他之所以被推出來,便是因為諸子百家之中,只有他現在與扶蘇的關系最為親近。

此話,正中扶蘇下懷,不過還不夠完善,扶蘇補充道:“每名士子一畝學田是妥當的,不過小子以為,每三年,朝廷與地方需進行一次對學田的審核,以決定各個學院學田的數量。”

現在扶蘇為了大秦能多出幾個讀書人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三年一審核,一方面避免學田制度的崩壞,另一方面就是鼓勵這些巨頭廣收學子,誰的學生多,誰能拿到的就多,這更是讓這些巨頭彼此產生了競爭關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