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后推五年,巨獸追擊這類戲份甭管是哪個大牌來演,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因為這種東西,玩得就是驚艷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效技術愈發成熟,劇情架構可以更加完整,但問題是,和你一同競爭的家伙,也會變多,而在接受了同類型電影的不停洗禮后,你對這類影片,這類劇情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上升,想要像第一次瞧見恐龍那樣,表露驚訝,展現震驚?
不現實……
當你的腦袋里已經有過現實記憶后,除非是像《阿凡達》那樣的IMAX3D,不然……
也就那樣吧。
說白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不是賺的最多的,但他永遠會是被大眾記憶最深的,《HA》是,《T2》也是,《侏羅紀公園》更是,而在有著兩部擁有時代意義電影的基礎下,熒幕上的羅蘭完全可以忽略掉被觀眾記住的過程,直接進入‘這孩子已經懂事了’的成長。
他不再是那個調皮搗蛋,任性妄為的小鬼,而是知曉保護弱小的大人了。
這種肉眼可見的成長,才是羅蘭最需要的東西,而電影劇情,是在幫他達成這一目標。
正因如此,霸王龍表現的越兇殘,妹妹表現的越害怕,羅蘭表現的越無私,那種刺激也就會越強,在和霸王龍周旋兩個回合,最終窮頭陌路時,觀眾們的心臟,頓時就跳到了嗓子眼,而在這個時候,陡然出現的博士駕車吸引了霸王龍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先前受過恩惠的三角龍也‘莫名其妙’的殺出,將兩個小家伙丟到了自己的身上,瞧見不對的霸王龍一聲嘶吼,邁開步子直接上追,在眾人的注視下,熒幕上來了一場你追我趕的神廟逃亡戲份,當霸王龍體力不支,主動放棄后,那種‘擊敗’恐龍的勝利,讓現場的大伙們全都松了一口氣,不少人甚至發現,自己竟然出汗了……
“哇喔!這是我這輩子看過最酷的電影!可惜霸王龍追擊的時候音樂不對!要是放印第安納瓊斯的出場音樂,或許會更好!”
“你個白癡!你在想什么呢?明明非常恐怖的畫面,為什么會被你描述的那么喜感?不過我覺得放《StarWarsTheme》或許更有史詩感……”
“放屁!霸王龍明明是反派好嗎?你要給它配上恢弘雄壯的音樂?”
“給霸王龍配的?你在想什么呢?這明明是給三角龍的好嗎!”
“天吶!我竟然哭了?我這輩子也就在影院里哭過兩回!一次是《大白鯊》!一次是《星球大戰》!我以為我長大了之后,就不會在哭了,沒想到我又瞧見活著的恐龍了!”
“羅蘭和……那是阿什莉還是瑪麗?不管了!反正他們演的真好!這電影拍的真棒!”
緊張過后的回味,是斯皮爾伯格特意留給大伙的喘息時間。
又或者說,就算特效做起來并不麻煩,恐龍造價并不太高,老頭兒也會在電影中,添加如此之多的人物劇情,原因無他,純粹是給觀眾足夠多的消化時間。
一部作品,不可能無限制的orgasm,所謂的制片人中心制,其實就是用最為工整的格式,將電影剪輯出來,以四十分鐘,九十分鐘,一百二十分鐘等時間段為交點,每個時間點必須出現一次沖突,這種制式工整的剪輯手法雖然沒有靈魂,但卻是最為商業化的剪輯手段,是根據一個人的精神專注度,算出來的時間。
當然了,這種剪輯手法只適用于普通導演,大咖有自己的節奏,在觀眾知曉其名的情況下,會給予足夠的耐心,而像《僵尸世界大戰》那種混亂的連導演都剪輯不出完整節奏的電影,就算制片人手眼通天,也只能重拍。
如此一來,在羅蘭他們得救之后,拖延時長的水劇情,又出現了。
‘偷胚胎’、‘質問園區創始人’、‘在園區內發現恐龍繁殖之后留下來的蛋殼’,三線并進,雖然鏡頭切的花里胡哨,但劇情倒是通俗易懂,而且斯皮爾伯格從不搞什么暗線隱喻,一條線說完再說第二條,不僅簡單,大人孩子也都好理解,而隨著‘偷胚胎’的竊賊被天降恐龍正義擊殺后,整部電影的故事線就變成了‘羅蘭和妹妹以及一名博士在園區里逃竄’,‘身為工具人的男女主角要恢復園區電力,恢復園區安防’。
炫目的特效,根本沒有的武打,只是用來水時長的劇情,以及伶盜龍、腕龍、似櫛龍、雙嵴龍、似雞龍、翼龍的輪番出場,在這樣的循環中,電影逐漸走向尾聲:當羅蘭等人被霸王龍遠遠盯視,逼迫在墻角時,先前救過大伙一命的三角龍再次出現,而當那笨重的身軀將園區地面踩得震天響時,本還對羅蘭有興趣的短手怪瞬間扭頭,將目光投向了先前壞了自己好事的家伙身上,雙方對視的期間,一行人果斷逃命……
然后,便是霸王龍非常帥氣的仰天長嘯,三角龍見狀,慫包的掉頭就跑……
你以為他們打得起來?
羅蘭之前也是這么認為的!
但親自去拍了之后,他才明白,自己簡直就是在做夢呢!
三角龍是機械皮套,霸王龍也有個機械皮套,讓工作人員鉆進去操控一個跑,就已經非常困難了,你還想讓他們打一架?我滴個龜龜啊!
在放個屁能熏死一群人的情況下,這可比女奧特曼還麻煩好嗎!
為啥斯皮爾伯格要添加霸王龍吃掉伶盜龍的戲份?
完全就是因為伶盜龍乃是用CGI做的!這玩意被一尾巴掃死簡直不要太簡單!
而想讓他去咬死三角龍?
一眾后期:臣妾做不到啊!
于是乎,在一追一逃,逐漸遠去的情節下,畫面也就此切換,重獲新生的大伙登上了逃離的直升飛機,在宏大的音樂聲中,《侏羅紀公園》就此結束。
夕陽,海面。
當DIRECTEDBYSTEVENSPIELBERG這樣的標志出現時,首映禮的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各大影業公司的探子、無Fuck可說的影評人、被幸運砸中的普通影迷、那些和邁克莫哈米一樣的關系戶,所有人都對整部電影贊不絕口。
沒錯,這一回沒有幾乎……
因為《侏羅紀公園》,就是當下唯一!
“實在是太帶勁了!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瞧見電影上映了!我要二刷!三刷!四刷!我要和我的家人一起去看點映場!如果我的兒子知道恐龍真的出現了!那他肯定會興奮地睡不著覺!噢!還有他最喜歡的羅蘭!我想他會喜歡羅蘭保護妹妹的橋段的!實際上早在看完《T2》之后,他就告訴我,自己會和羅蘭一樣堅強!”
“這電影好看的不行!可惜就是時間太短了!兩個小時怎么夠?最起碼也得四個小時起步吧!我還沒看過癮就結束了!真的是太遺憾了!”
“Oh,MyGod!這電影會有續集嗎?我之前還在想,三角龍和霸王龍打起來會是什么模樣呢!沒想到這就沒了?是經費不夠嗎?之前羅蘭和奧爾森姐妹坐在三角龍身上逃難那一段,可是非常刺激啊!那個都能拍,為什么打架不能拍?”
嘉賓觀眾,不會去奢求電影中的邏輯,你說恐龍這種超現實的玩意都被弄出來了,那整部電影,還有啥子邏輯可言?這就像是你在《流浪地球》里追求科學設定一樣,太陽都要毀滅了,你還在那兒嗶嗶木星彈弓效應不Ok?那你拿出個解決方案啊!別和瑞典小女孩一樣,我特碼的就是來提出問題的,至于如何解決,我不會?
正因如此,沒人會去糾結三角龍為什么會跳出來救人,又或者說,就連那些影評人也覺得,這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在講述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史蒂文想說的是:‘科技是無罪的,有罪的是用科技違法犯罪的人和不嚴格控制使用科技的人。’,電影里的三角龍,顯然就是科技溫情的化身,而霸王龍,則是暴虐的代表,它們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性,如果人類好好利用科技,那科技也會回饋更多,但若是濫用無序,那科技也會反過來懲罰人們……”
“我覺得羅蘭和奧爾森姐妹飾演的那個角色就代表著人類,在面對新鮮科技之時,人們惶恐緊張,但在瞧見三角龍那種的科技可利用性后,人類便在這條道路上一路狂奔,而身后的霸王龍,便是人類的野心,野心永遠不可能追上科技的發展速度,但野心卻會鍥而不舍的跟在后面,將那些已經成熟的科技,牢牢掌握,然后……盈利,又或者說是控制……”
“不不不,我覺得三角龍和霸王龍講述的還是人性和歧視,食草溫順,食肉兇殘,這是動物的本性,也是暗示人的本性,就像羅蘭本能保護妹妹,博士最終后悔一樣……人生而平等,我們不能因為膚色性別而歧視他人,電影里的幕后黑手就是白人,而黑人管理員一直在盡忠職守,便是史蒂文最想表達的平等,那種拋棄世俗觀念之后的平等……”
對于這種類似于做閱讀理解的評判,你還真拿對方沒法子。
就像‘魚眼里閃著詭異的光’一樣,就連原文作者都表示,自己本來就是隨手那么一寫,為了搞笑,誰知道他這個沒參加過高考家伙的文章,就被選為高考考題了?
現在也是一樣!
如果讓斯皮爾伯格聽到這些人的評價,那肯定會在心中暗暗嗤笑……
‘果然就是一群傻子。’
他只不過是順著羅蘭的想法,保留了初版劇情,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捧人罷了。
甭管是人與恐龍隔空相望的大特寫,還是死命逃跑時的鏡像切割,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襯人,就像當年《E.T.外星人》一樣,小男孩騎車,ET裹著白紗巾的模樣可是異常經典,就連之后的《山楂樹之戀》,都抄襲了這種襯人構圖。
而至于說什么內涵?
他已經把所有的內涵放在了電影的說教戲份中了,所有的延伸,不過是過分解讀罷了。
但這種過分解讀,其實也是一種好事,因為羅蘭半年以前遭受到了影評人的抨擊,而現在,甭管是因為演得好,還是因為搭的好,只要那些家伙愿意在自己合作的報紙專欄上夸他,那就是一件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事情!
如此一來,首映禮的次日,《帝國》、《綜藝》、《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這些重要雜志、報刊報紙,都紛紛刊發了對《侏羅紀公園》的影評,那種對畫面效果的嘆為觀止,用‘活著的生命’來描述恐龍的夸張詞句,以跨越萬年的對視來形容霸王龍和羅蘭的定格……那種超越過往的贊美,看的影迷們是激動不已。
沒辦法,誰讓導演主演,能涵蓋所有年齡段的影迷?
而在瞧見那些媒體吹水之后,羅蘭的粉絲們更是面露笑容。
半年前不還在噴嗎?現在呢?世紀對望這種描述,他們很喜歡啊!
當然了,甭管影評人吹得有多么的響,也遠不及同樣參與制作,斯皮爾伯格的老哥喬治盧卡斯的一句話來的強烈:“《侏羅紀公園》讓我瞧見了科技的進步與希望,我七六年就已經寫好的故事大綱,現在或許可以拿出來拍了,我也期待著你們對這部電影的反饋,因為我很想將天行者的起源,搬上熒幕……”
當這段采訪視頻放出后,阿美利加上下,直接就炸了!
盧卡斯終于要拍《星球大戰》的起源故事了?
上一部《絕地歸來》是什么時候?
八三年!
而現在?
九三年!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
當初稚嫩的少年現在都已經長出了胡子!當初那些模仿公主發型的姑娘們已是出落有致!曾經那些看《星球大戰》長大的孩子們現在都已經成家立業了!而他們——
終于聽到續集的消息了!
那還不趕快買爆《侏羅紀公園》?
當盧卡斯將影片上映之前的最終宣傳拋出時,北美院線聯盟誰的面子都不給了……
屠殺已經開始,誰來都不管用!
六月十號的晚上,燈映如白晝。
阿美利加的各大影城門口,人頭攢頭,水泄不通。
有穿著恐龍文化衫的,有拿著光劍爆能槍的,有背著ET小書包的,有頭戴圣誕帽的,有腰別牛仔鞭的……
有的人是真想看恐龍,有的人純粹就是個人影迷,有的人星戰粉絲,還有的人……
當史詩系列史詩導演史詩童星這些玩意湊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效果?
沒人知道……
但市場,總會給出最忠誠的反饋!
首周末三天,平均每天皆超兩千萬,七日之后……
破億!
首周破億!
和日后那種各地都是影院,首日就能破億的情況不同,七天,已經是當下最快了!
什么無人可擋的《T2》!什么吉尼斯世界紀錄的《HA》!什么國民IP《SW》!什么當前全球票房最高的《E.T.》!他們全都成為了遠古生物的腳下亡魂!
首周就破億了,全球票房最終會落到什么數字?
七億?八億?九億?還是十億?
迄今為止,沒有一部電影能突破十億元大關!但距離記錄最近的……
還是他們……
好吧,玩來玩去都是兩個人的自娛自樂,這真特碼的是個悲傷的故事。
但即便在悲傷,對于觀眾而言,《侏羅紀公園》,那就是神跡!
“我覺得我在電影院里瞧見了上帝!”
“我只看了一遍,我還會繼續去看,我不知道這部電影說了什么,我現在的腦子里只有羅蘭和霸王龍隔窗對望的場景,那簡直是太帥了!”
“這部電影的票實在是太難買了,我希望那些院線能在小鎮里也開設影廳,這樣我就不用每天起早開車去市里了,這實在是太麻煩了……”
“你問我喜不喜歡?喏,這是我的票根。”
“最喜歡誰?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羅蘭了!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哈里森福特!只要有他在那就是大片!最起碼好看!”
是的,在連續幾部票房高企的電影,啊不對,是連續幾部票房逆天的電影后,影迷的腦子里其實已經出現了‘羅蘭大片’的概念了,甭管電影深度有多少,總之他不會讓滿懷期待走進影院的觀眾們敗興而歸,他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七八十年代的哈里森福特一樣,看著名字就能進去了,但這種喜愛,對于業內來說,倒是一記重錘。
如果《侏羅紀公園》真的破了十億,那就不是世界票房紀錄這么簡單的問題了——拋去《鐵鉤船長》,他總共主演了四部電影,累積票房將超過二十五個億,平均單片超過六點二五億,而四部電影的總投資,也不過兩點二個億,其中一個億,還是《終結者2》……
兩點二億的投資,二十五億的票房,十一點三倍的超高回報率,這已經是……
影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