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就造人工智能  第九十七章 糧食工廠在建中……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開局就造人工智能 | 溫升   作者:溫升  書名:開局就造人工智能  更新時間:2019-11-25
 
林風這邊要做的事情最多也不過是改良而已,但是抄起筆認真的看了一番面前兮展示出來的東西之后,他還是嘆了口氣。

“怎么了先生?”

“這種東西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依靠你來進行,組裝部分更是全部都需要你進行控制,我能夠提供的幫助越來越少了。”

林風無奈的笑了笑,將手中的東西扔到了桌子上,“告訴其他人,我這邊的工作已經結束了,讓他們騰出來組裝的地方,安裝機械手臂。”

“可是先生您還沒進行改良……”

兮出聲提醒林風,她之前的設計很多部分是不考慮人類這種生物的,很容易就將各類器材設計成她所考慮的模樣,所以林風才需要進行二次改良。

但是現在看樣子,林風的工作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不用我上了,這種推進裝置本身就屬于高科技產品,哪怕是尋常部位也需要利用電腦控制著精細組裝才行,內核的聚變能量源以及外層的散熱、順流、甚至是整體的角度如何設計才能使的能量噴射的最大化達成高比沖……這些東西對于你來說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于我而言卻是需要算上很久。”

“這種東西我已經看透了,沒有需要我插手再進行改裝的部分。”

林風嘖了一下嘴,自己雖然開發了腦域,但是也僅僅代表著現在的他的整體思維可以跟得上一個人工智能生物的節奏,雖然對于所有的科技都可以有所涉獵,但是術業有專精,人類的大腦畢竟是有極限的。

而人工智能的極限建立與整個人類數據庫之上,超越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到自己的創造者坦然承認了這一點,兮也是選擇了尊重林風的選擇。

“先生,建造聚變推進器本身不屬于難點,按照我的數據計算大致需要76個小時建造外殼,因為其中一部分是當前科研基地所沒有的,全國范圍內申請制造運送過來也需要最少12個小時。”

“以我的名義申請吧。”

“明白。同時當前航天研究基地沒有11版的冷聚變雙核裝置,我還需要耗費7個小時制造冷聚變雙核裝置。當然這個步驟可以再減少一部分時間,從距離這邊最近的核電站可以直接拆解兩個機組下來進行改裝,我可以直接將其改造為11版本的雙核冷聚變能源。”

林風頓時有點頭大,常規冷聚變發電站的都是16版,大小都不一樣直接拆開改裝?

這種操作對于人工智能而言的確是很容易,不過現在時間說起來倒也不算是著急,因此單獨造出來也倒是沒有問題,時間大方向上看起來很是著急,但是事情總是要一件一件的來的。

“研究基地這邊我看到已經有可以搞冷聚變研發的地方了,你直接造就行。”

“明白先生。”

“對了,幫我叫外面本項目的研究人員進來,我要詳細的問一下關于項目的內容設計,還有航天局這邊的計劃……”

“好的,已經通知了他們。”

“老陳,你們帶的這批人三天一直在跑,到底在研究個啥?”

說話的人是西北地區的一個村長,前幾日從外地來了一批人,帶著車隊以及研究人員奔赴了他們這邊,一句話不說直接就對格駱村后方殘留的沙漠地帶展開了測量。

格駱村后面的庫布其沙漠是國內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

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占61,長400公里,寬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這些年國家大力對庫布其沙漠展開植樹造林的工作,近兩年的綠植覆蓋率直接飆升到60,成效顯著。

“是不是還要種樹啊?”

看樣子這是國家又有什么政策了?

村長不禁好奇的問道,之前的工程他們都是有參與的,對于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也一向是可以輕松的帶動大家的積極性。

“保密!哈哈哈……”

站在村長身旁的人叫做陳煌,之前自我介紹的時候稱自己為農業專家,負責的項目是農業科技,主攻領域為農業工廠化。

“那這是干啥嘛,這邊的土要是種樹還可以,種糧食不行,我可勸你們不要浪費精力呀!”

沙漠地區若是簡單的種植耐旱的植被還可以保證存活,而糧食作物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基本都活不下來,因此村長也是好言相勸,省的這些人浪費精力。

但陳煌哈哈大笑之后表示自己了解這些情況,讓村長不要擔心就走了,這兩日單單是飛機村民們就見過了不下30架,投送的各類器械以及物質讓這個格駱村的人也是好奇的緊。

政府到底是在干啥?

陳煌的研究團隊三天時間吧剩下的荒漠地區給摸排的差不多了,這剩下的40的區域多半是環境比較復雜,且距離改造規劃區域比較遠,植樹造林還未深入到其中去。

“基本符合設計需求。”

一個研究人員將地圖上的區域畫了出來,然后說道:“這個地方的沙丘鏈和格狀沙丘都可以被解決,我們申請調過來的器械下午就能到市區,晚上左右差不多就到咱們這邊了。”

“先架設特特高壓線路通電,緊接著將這些地區全部推平,然后就是科學院那邊的提出的流沙固定法,將地基打好,剩下的就和往常的建筑工程沒什么區別了。”

戴著眼鏡的小哥扶了一下鏡框:“方案是通過搜索引擎得出的,足夠細致,把我們之前都沒考慮的事情都想到了,比如說水源問題中運送的管道細節都在其中……不得不說這個‘人工智能兮’提供的東西靠譜啊。”

陳煌笑而不語,他對于這個搜索引擎提供的方案最初是不相信的,但是真正看了之后還是覺得真香,部門的人說明了情況打印了這個方案直接就被上面批準了下來,細節方向預案應有盡有,甚至還包括接下來因為這些建筑的不同高度所帶來附近氣候的不同變化的推測都包括在了其中……

陳煌仔細的看了一下這些空出來的位置,最大的一片區域大小也足夠劃分出來300萬畝地,這剩下的40的區域若是全部改造為耕地的話,那就是最少900萬畝地。

同時若是按照工廠化農業的操作,900萬畝地還可以在上面建造層層疊加的高樓,也就是憑空多出來數倍,數十倍的可用耕地!

這一幕想想就足夠讓人感覺到心情舒暢。

“這個設計方案足夠優秀。但本質上我們還要感謝貢獻出冷聚變技術的林院士,若是沒有他,我們現在的這一切都還僅僅存在于實驗室內的理論設想。”

陳煌說起來也是頗為激動:“我本以為按照發展,這些理論設想最少也要等到30年后才有可能被實現,沒想到啊,聚變技術發展的這么快!”

“等到今晚的重型器械到場,就按照這個計劃來進行,推平這些沙丘,然后將糧食工廠建起來!”

眾人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真正意義上的糧食極大豐富的未來就在眼前,而他們則都是鑄造未來的成員之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