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吳國的宮殿中,吳國皇帝打了個哈欠。
他對于千里之外,兒子慘死的事情尚一無所知。
眼前有十多名身材妙曼的舞姬正跳著最時興的胡旋舞。
金銀色的綢帶和花球在空中不斷穿梭卻始終不會撞在一處。
配上輕快的鼓點和誘人的舞姿煞是好看。
吳國皇帝再次打了個哈欠。
這個時候忽然有宮人來報,說大皇子崇志文有軍務上奏。
這才讓吳皇稍微提起一點興趣,他懶洋洋地斜躺著道:“宣。”
不一會,便有一個衣著華貴的青年走了進來。
他容貌與暴斃的太子崇志武頗為相像。
只是氣質中沒有崇志武的驕傲自信。
生為大皇子的他,反而看著有些卑微。
只見崇志文對吳皇行過大禮后說道:
“父皇,兒臣前幾日從韓國的大商人處打探到他手中有一千頭大象。
本來打算賣與越國。只是越國皇帝忽然反悔。
一千頭大象便砸在商人手中。
他欲半價出售,只是天下卻沒有哪一國吃得下這一筆單子。”
吳國皇帝聽了這話眼睛一亮,他連忙坐了起來道:
“大象么?朕記得十五年前暹羅國就是靠的大象奇襲才抵擋了敵國來犯。
這大象可是好東西。更何況有一千頭……”
崇志文從父皇的眼中看到了欣喜的神色。
這不由讓這位大皇子心中鼓舞。
接著他又說道:“兒臣已經讓暗線打聽過了。
確實有這么一件事情。說是越國這些年國庫虛虧。
本來承諾了要買大象,最后卻無法支付足夠的銀子。最后只能賴賬。”
說罷崇志文臉上露出了鄙夷的笑意。
他的父皇更是赤衤果衤果地笑道:“越國就是個亂臣賊子。
他也想要玩整軍經武?別先將自己玩垮了!”
崇志文跟著父皇一陣大笑。
連跳胡旋舞的舞姬和打著鼓點的樂師也跟著笑地前仰后合。
崇志文接著說道:“那大商人其實是想試探兒臣,愿不愿意將一千頭大象買下。
兒臣自然又是狠狠殺了價,只用八成的價格把一千頭大象買了下來。”
吳皇甚是高興。他的二兒子是真龍血裔,定有一天要帶著吳國一統天下。
而大兒子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往往能辦幾件漂亮事情出來。
接著吳皇興奮地前傾了身子問道:“如今大象何在?”
崇志文笑著道:“已經讓商人送到了靜水苑,暫時養著。
只待兒臣找來的馴師一到就可以操練了!”
吳皇立刻起身,道:“走!咱們去看看!”
作為一國之尊,吳皇出宮來到靜水苑自然有其排場。
而這一次吳皇高興,更是帶了不少佳麗和一干文臣。
儀仗隊浩浩蕩蕩地向著靜水苑出發。
按說這靜水苑本是吳國京城中的一個特殊的所在。
靜水苑位于京城的重心,但是占地極為寬廣。
其中亭臺樓閣異常華麗,還有一個極大的花園。
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一千頭大象才有地方可以暫時安放。
但是當吳皇從龍輦上下來的時候,卻是眉頭皺地極深。
以至于大皇子崇志文心中開始忐忑,生怕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做錯了什么。
吳皇看著自己平日里鐘愛的草坪竟然被這些大象踩踏的不成模樣。
這些龐然大物雖然是戰場上的好幫手,其破壞力也確實驚人。
但這么多大象在他心愛的靜水苑中一呆,這里簡直變成了臭水苑了。
果然就見吳國皇帝皺著眉對大皇子崇志文道:“太臭了!”
兩邊的美女也是用袖子捂住口鼻,連聲喚臭。
崇志文一呆,他自從買下大象之后,還是第一次來到靜水苑。
他也沒想到這群龐然大物的破壞力如此之高。
本來青蔥平整的草坪之上,如今被踩踏地禿了。
更有許多巨大的糞便四處堆積著。
就光憑這些糞便就是奇丑無比。
崇志文腦門上沁出汗水。
他不由地腦中急轉,想要說些什么話挽回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形象。
最后他靈機一動,對吳國皇帝道:
“父皇,這些大象本來就是用來打仗的利器。
放在京城之中并不合適。兒臣這就命人將這些大象趕去邊疆。
這才能夠發揮它們的作用!”
吳國皇帝聽了這話,點了點頭。
崇志文雖然不如他的弟弟,卻也還算機靈。
雖然這些大象將美麗的靜水苑破壞地慘不忍睹。
但它們到底還是攻伐利器。
他一樣袖子道:“準了。”
接著吳國皇帝又打了個哈欠,又幾位美女攙扶著重新上了龍輦。
這次跟著他來的文官與美女再次組成了浩浩蕩蕩地隊伍,重又回到宮中。
在高高的金鑾殿上,美酒與舞姬早就已經安排好了,以慶祝這一場軍事上的重大成就。
而大皇子崇志文見到父皇最中并沒有責怪自己也是深深喘了一口氣。
他回頭看向那些龐然大物,竟然也是用袖子掩住鼻子道:“太臭!”
接著他立刻命手下將這些大象趕到邊疆去。
接著他又忙不迭地勒令工匠們立刻將靜水苑修葺回原狀。
若是不能盡快恢復的話,說不定父皇會在這件事上看低自己。
大皇子崇志文心中暗恨。
自己本來處處都比弟弟優秀,又是長君。
偏偏因為他弟弟有什么不死之身,所以便頂了他成為太子。
若不是如此,崇志文此刻才該是那個趾高氣昂之人。
又何須要在此小心翼翼地討父皇歡心呢?
他將心中怨氣胡亂發泄在一眾下人身上。
這才帶著手下離開。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當崇志文剛剛離開不久。
一只信鴿便撲棱著翅膀向外飛去。
他的腿上綁著一只信筒,上面將吳皇與大皇子崇志文今日的話語都記錄下來,只是用的暗語罷了。
信鴿熟門熟路地向著遠方飛去。
半日之后便到了一處路邊的小小茶攤。
茶攤沒有生意,空蕩蕩的。
一個其貌不揚之人忽然伸手,將那信鴿接下,再把它腳筒上的信抄錄了五份。
不久之后,五只信鴿各自帶著腳筒中的信息向外飛去。
再過一些日子,這些信鴿中必定會有一只將腳筒上的消息帶到越太子君梧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