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戰爭  第008章 有點小失望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 芯片的戰爭 | 颶有梗   作者:颶有梗  書名:芯片的戰爭  更新時間:2020-06-21
 
曰本東京港區新投入使用的曰本電氣NEC總部大樓。

“各位領導,接下來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我們NEC半導體實驗展覽室……大家可以看到會社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一些成就……”阪田健二此時正帶著由華夏燕京市市電子辦副主任華平東帶隊的13人赴日考察團,參觀NEC總部。

按照NEC的安排,早上將對NEC半導體實驗室和一條集成電路示范性生產線進行參觀。下午按照華平東的要求,將探討雙方合作的可能。

“NEC最早從事的是電話和開關的生產、銷售和維護……NEC于1904年開始向華夏出口電話機……”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被NEC稱為C&C時代(即“計算機與通信---Computer & Communication”)之后,NEC開始了全球擴張之路……

1978年,曰本電氣美國公司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工廠投入使用,開始制造專用自動交換分機(PABX)和電話系統。同年,收購加利福尼亞州Electronic Arrays,Inc.,開始在美國生產半導體芯片。

甚至在1980年,NEC發明了第一款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µPD7710。

1981年,曰本電氣半導體(英國)有限公司創建,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

1982年,NEC推出16位的個人計算機系列“PC-9800”。

1984年,曰本電氣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開始在美國生產計算機及相關產品。同樣,推出了V系列處理器。

1986年,NEC向休斯頓高級研究中心(Houston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HARC)提供了一臺SX-2超級計算機。同樣,數字交換系統NEAX61投入使用。

1988年,為PC Engine推出周邊機器CD-ROM²,為全球首部以只讀光盤作媒體的家庭游戲設備。

1989年,曰本電氣美國公司變更為北美業務的控股公司……

“在今年的6月份,NEC新的總部辦公樓投入使用,也就是我們所在這棟大樓。目前,正準備在華夏加大投資,計劃在華夏生產和銷售數字電子交換系統和大規模集成電路。”

隨著阪田健二的講解,讓余子賢更詳細了解了NEC的發展歷史,不得不嘆服作為當前世界半導體產業界扛把子的技術底蘊之深厚。余子賢如此,作為考察團的其他成員更是如此。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的是我們在位于市區近郊的一條示范性生產線……

“華主任,各位嘉賓……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條示范性生產線是由我們會社在1986年建成的一條試驗性生產線改造而成的……接下來就由生產線負責人鹿島智樹先生為大家講解這條生產線的具體情況……”

“大家好,我們這條生產線采用了目前能夠投入商業生產的最先進g線步進光刻技術、1:10的投影曝光工藝……各項異性干法腐蝕、LOCOS元件、隔離技術、LDD結構、淺結注入……”

對于生產線采用的這些技術,“g線步進光刻技術、1:10的投影曝光工藝……多層薄膜工藝”這些余子賢還聽過,剩下的其他有些甚至聽都沒有聽過。

余子賢都這樣,其他的人聽得更是一頭霧水……只是對于曰本人生產線管理以及生產線的技術以及工藝先進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于華夏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先進水平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尤其是最后一句——“年產能超過一千萬塊0.8微米的集成電路塊”。

就是這一條示范性生產線的產能都達到了月投6英寸硅片8000片、技術工藝水平達到0.8微米、年產大規模集成電路超過1000萬塊的生產線……

而此時,國內目前集成電路年產量還不到1億塊——就這一條生產線就超過國內年總產能的十分之一,而且我們的集成電路塊屬低端低價值的于5-3微米工藝水平的集成電路——也許我們這1億塊的產品總價值還沒有人家這0.8微米1000萬塊集成電路宗價值高……

這才是僅僅一條生產線啊,而且還是實驗性生產線!在曰本國內,這樣的生產線何其多?10條?20條?

余子賢保守估計,這樣先進的生產線就算沒有20條,10條最起碼是有的!

這些生產線每一條的建設成本,包括潔凈廠房的建設、設備的采購等等,隨隨便便超過5個億,單位是美元……

這些先進的集成電路生產線背后,是曰本國為之自豪的曰本電氣NEC、東芝、富士通、三菱、松下、索尼、尼康、信越化學等一串串半導體生產、制造以及輔材供應商等巨頭,正是他們撐起了曰本占據全世界集成電路芯片60產量%,撐起了曰本半導體產業霸主王冠。

燕鋼張啟元副主任在驚嘆之余,好奇的問鹿島智樹:“鹿島先生,這條示范性生產線就是這樣在正常生產的同時被用來參觀嗎?就不怕先進技術被竊取嗎?”

鹿島智樹確是哈哈一笑:“不可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僅憑一個按鈕就去制造半導體!”

這樣的回答讓大家感覺很非常疑惑,鹿島智樹接下來的解釋讓大家見識了一個霸主級企業對自己技術的那種驕傲,這種驕傲甚至有著濃濃的傲慢!

“你以為只要買了先進設備、排成排列好隊,按下按鈕,人人就可以生產半導體集成電路?這純屬無稽之談,妄想至極!”

集成電路就是在半導體材料硅基板上集成位數個晶體管、電容、電阻等,使其實現一定的電子功能。

在直徑200mm(8英寸)晶圓上,同時植入這樣的成百上千個集成電路,然后逐一分割,使其成為裸晶,通過檢測等手段挑出符合生產技術標準的芯片,最后封裝到陶瓷或者塑料里面,最后形成一顆可用的集成電路芯片。

“知道從晶圓到最后的芯片成品,這其中僅僅是制造過程,需要多少道工序嗎?”

看著鹿島智樹一副賣弄的樣子,雖然很討人厭,有心想懟一下他的,但是余子賢知道,他說的確實不錯。

“不包括晶圓的拉絲、切割、打磨等,以及光掩模制版等等,僅僅是集成電路的制造生產,就需要不下500道的工序!”

這其中涉及到的各種技術更是數不勝數,晶體管集成度從Intel“4004”微處理器大約集成了2300個10微米的晶體管,發展到現在集成了3千萬個晶體管的16MB位的DRAM,這集成度可是提高了一萬多倍!

依賴于精米加工技術,目前在芯片制造成本的降低上,精密加工可是有著80%的貢獻。

除此之外,就是半導體制造三個價段需要的專業技術:組件技術、集成技術、批量生產化技術……

我們實驗室集成技術人員的使命是盡最大的努力制定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的工藝流程,至少保證一個芯片能夠完整運行;而批量生產工廠的技術人員則是在該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完成能夠獲得高成品率的工藝流程。

要知道一個新工廠的設備安裝到位之后,成品率是很低的,甚至是零也不足為奇!

只有經過熟練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反復的工藝調整、設備調試,才有可能獲得高成品率,這還是在完全掌握工藝流程工藝開發人員的配合下才能達到,就是這個反復調試調整的過程都需要5~10次,調試周期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

有的時候甚至會遇到成品率難以提高的窘境,或者需要大規模工藝調整,這時候工藝流程都會退回到這里,進行工藝流程的重新調整或者重新設計!

這些工藝流程的關鍵,可都是已經被研究開發注冊了的專利技術,以及他背后的至關重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余子賢眼前一亮:“這鹿島老先生肚子里有點貨啊,要不晚上了給他找點事做?!”

而羅守武聽到這里,突然感嘆的說到:“引進生產線設備的同時,也必須要引進生產線配套的技術工藝流程!如果能搞一搞技術培訓就更好了!”

看來老羅同志對于即將賣掉半導體廠還是不甘心啊!

正在解釋鹿島智樹剛才所說內容的楊浩明,對著羅守武和葉祖新方向突然笑了笑,轉過頭對鹿島智樹說了幾句日語。

鹿島智樹的視線隨即轉了過來:“!……()%@#……#¥@”

“剛才,鹿島先生說:這位先生說的是對的,想要實現高成品率引進就得在引進生產線的同時,引進相關技術!”楊翻譯原來是將羅守武的話給鹿島先生翻譯了過去。

“那,引進成本會增加多少?”華主任突然問道。

“以前,我在羽田精工的時候,可能需要思考那些問題,但是對現在的我來說,那都不是我關心的問題了,我只關心生產線的工藝實現流程和制造成品率有效提高!”

“尼瑪,原來是個書呆子。”余子賢不由想道。

不過又一想,或許,這不是書呆子,而是技術癡(宅)般的RB技術學者特有的對于極限技術追求的一種偏執天性。

“不對,須羽精工不是電子表和液晶的么?難道這中間有什么故事?好像這個時候的須羽精工因為財務緊張好像出了點問題……導致液晶項目下馬。”余子賢又反應過來一點事情。

不過,聽著鹿島傲嬌的話,看著鹿島得意洋洋的樣子,余子賢還是想說點什么懟天懟地懟鬼子,可是記憶里恁是沒有想出此時的曰本半導體界有什么明顯的弱點……

此時的曰本半導體實在是太強了:世界前二十名半導體廠有11名是曰本的——這其中前三都是曰本企業,而美國半導體企業則只有5家……后世DRAM巨頭三星電子,依舊是弟弟,名列18名算是剛剛闖入前二十名。

曰本企業從集成電路幾乎是全產業鏈布局,而且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實力都不俗,都有大量占據榜單前三的企業:從上游產業鏈的半導體材料、生產設備,再到中游的設計、制造、封測樣樣不缺,最Bug的可能還要數在電子產品也就是半導體應用領域的開發應用上——這一點可以從RB人發明的各色家電、游戲娛樂設備等等看出來。

好像也就ICCAD集成電路設計軟件上好像差了那么一點……

要說曰本人在半導體產業開始發生轉變還要等一年——在1991年6月,美國利用308條款逼迫曰本簽訂日美第二次半導體協議,正是這個協議讓RB半導體行業感受到了第二次被閹割的痛苦!

利用這個協議,美國企業喘了口氣,算是茍延殘喘了下來,而韓國三星則乘勢在美國平衡曰本的戰略下下異軍突起。

等到考察團一行人再次返回NEC總部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了。

“坂田先生,我們此行的目的之前已經說過,我們想引進一條集成電路生產線,技術指標要求不低于6英寸1.5μm……”華平東這一次明確提出了此行目的,以及需要引進生產線的技術指標……

“華主任,貴方如果真的有意引進生產線,我現在上報會社……屆時將有我們的上級領導直接與您會談。”

這一匯報,一等待,一個下午的時間居然就過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