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拜別了老阿伯,就用粗繩將兩尊玉獅綁在一起,拗在了傘柄把把上。
一行人出了京城,日夜兼程,直奔老家而去。
回到故鄉阿家巖,阿大把玉石獅子拴在自家大門外。
四鄉八寨的百姓聽說阿大赴京歸來,又帶回了皇帝老倌兒御賜的石獅,都紛紛趕來看新奇。
阿大家門前天天都像辦了廟會一般熱鬧。
鄉親們把這對玉石獅子瞧了又瞧,看了又看,把阿大夸了又夸,覺得阿大成了村里頭第一個進京面圣的人,才能得到御賜的玉石獅子,都能和老祖宗媲美了。
阿大聽了,亦覺得十分光彩,滿心歡喜。
然而,還沒過去幾天,他在鄉親們的再一次夸贊聲中,覺察到了獅子耳背處迸出的一條裂縫。
用手一摳,玉獅表面掉下一層綠汪汪的玉石粉。
原來這對玉獅不是真的玉石獅子,而是用玉石粉涂了表層冒充的。
獅子耳朵背面開始的裂縫,也是那日回鄉時拗在傘把把上走山路時粗繩勒的,只是先前沒有注意到而已。
阿大氣得原地跺腳,破口大罵。
“皇帝老倌兒太壞了,欺侮老實人,背地里偷梁換柱,弄這對假家伙來誆騙人。
害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把它拗回來!
既然天子也能這般不講信義,皇帝也不是你家獨干了的,只準你做不準我做,我偏得和你唱一唱對臺戲。”
罵完,憤怒的一腳踹出玉石獅子幾丈遠,還將獅腿踢斷了一只。
后來短短幾年間,阿大果真在阿家巖一帶稱王稱帝,修建了皇城,并將殘缺的玉石獅子擺在了城門兩側。
之后幾年間,一同回鄉的阿旦、阿河幾人在阿大的帶領下,先后在家鄉建起了高大的城墻。
城內金殿、皇宮、寺廟、各色重臣府邸,屯兵儲糧,設陣布阱,扼守著西南割據入川的古僰道,正式開啟了僰人掌族的世道。
十二年前,凌絲村的一縱獵隊行至文興縣向北二十余里處,被三面峭壁、深谷阻隔的高山云嶺生生困住。
山丘連綿數十余里俱是茂密松林,人置身于內就如鬼打墻一般,怎地都走不出去,死亡的氣息正悄悄攏勢而來。
數十名壯漢獵夫以為只是川南地勢陡險,密林叢生迷失了方向。
不曾想,待到腦袋搬家,命赴黃泉還未弄清原委始末。
許是出門沒翻黃歷,那日一進得松林,林中特殊詭異的氣氛便激起了姜鶴和黎老漢的不安心神。
二人被推搡著前驅探路,至獵隊最首,謹慎而行。
繞過松海,踏出沙地,在密林深處的玉盆池子盡處,兜兜轉轉繞了幾十個圈圈,任是找不到出路。
在高高的天上,從陽光萬道,射破云霞,到夕陽西下,暗色籠罩,再到月兒東上,光灑蒼穹。
那片古林其實只是被先人埋下了機關暗格,阻擋外來侵兵。凌絲村的獵夫就成了第一批祭奠者。
饒是如此當心細致,卻還是在銷聲吸附的松木間喪失人心,相互撕殺起來。
隱在深處的機括亦不知何時觸碰而發,一道暗青瞬時疾行電馳。
光不甚強,又細又短,飛行絕快,悄匿無聲,完全捉摸不到是何路數。
松林密箭鋪天而降,腳下的松針落葉、回旋的各色雜音,晃眼間還原回復了深山老林中的安寧靜謐。
姜鶴從小徑盡頭飛回玉盆池子時,只剩了滿地瘡痍,血紅沙地。
古松屏障依舊靜靜矗立,玉池清水宛若藍綠松石,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又好像一切都是幻覺。
黎老頭心下不禁惴栗,有些失控地滑下馬趨至玉趨,在橫尸亂堆中搜巡著甚。
鄭鶴多年行獵,林間兇事所見頗多。只是今日所聞實為罕見,便脫下外衣獵袍,在指腹上用力一咬,滲出鮮血在衣衫上快速游移著。
這一刻,耳畔卻突然響起韻律不齊、摻雜哭聲的梵唱佛頌,埋面痛哭的黎老頭竟在梵語中徐徐昂直頭顱,破涕陰笑。
鄭鶴心下一驚,以為自己和黎老頭已逃過一劫,僥幸活命。
卻不料,這幕厄運似還未終結。
正思忖著,高聳入云的巒木屏障中,嗖嗖嗖嗖四面射進一陣箭雨。才微微有些挺直的黎老頭又被利箭射得像個馬蜂窩。
鄭鶴顧不及甚,沖下去不將自己剛剛畫完的獵袍披在黎老頭背上。扶起奄奄一息的黎老頭,簌簌聲隱隱逼近。
再回頭須臾,玉池邊上已站滿了進林察看的僰蠻。
鄭鶴身穿獵衣,英氣逼人,眉宇間全然不見懼意,也不后退。
僰蠻看見這片密林唯一的幸存者,亦是又驚又喜又嚇。雙方均是喈然一嘆。
只不過,這一條荒唐而充滿苦難的山路,這片布滿機關陷阱的密林,正是僰人祖先阿大的子孫后輩,苦苦相守的西南小國通往成都的古僰道。
這永遠只能是個傳說!
作為交換,黎老頭在鄭鶴的堅持下,由南詔國的幾名官兵平安送出了南詔地界。
行到半道上,趁其重傷,刺破了黎老頭的一個左眼,以絕后患。
這樣一來,姜鶴就成了唯一一個從北湯天川南松林活著出來的漢人,也成了唯一一個為僰蠻部落效力的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