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祐因為保護劉禪和劉備兩位夫人有功而受到劉備賞識以來,細數李祐立下的功勞,完全可以造就一方強盛的割據勢力了。
先是在荊南有著上佳表現,奠定了自己頭牌打手的地位,然后入蜀幫著劉備前攻劉璋,后下張魯,又靠著區區一萬人馬就把整個西涼都打了下來,甚至還深入羌人地盤,殺出了赫赫威名。
后來又將整個雍州拿了下來,更是直擊潼關,狠狠的壓縮了曹魏在中原的勢力。
期間還多次擊敗曹操,有兩次都差點留下他的性命,打的他狼狽逃竄,戰功之盛,當今天下可以說無出其右者。
前后不到十年時間,李祐就已經幫助劉備從一個流離失所,空有皇叔之名的失意者,成就如今三方勢力的最強,甚至已經可以壓著曾經最強的曹操這邊打,實在是讓人唏噓慨嘆。
關鍵是這么一個功高蓋主的,卻依然表現的對劉備忠心耿耿,甚至自解兵權去到劉備跟前,只能說,我也想要有個這樣的手下啊……
而此后李祐更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以及忠心。
之前那樣的情勢下李祐都沒有背棄劉備,所以劉備也對李祐格外的信任,幾次北伐都任用李祐擔任主將,而李祐也從未讓劉備失望過。
一直到公元220年,魏王曹操逝世,長子曹丕繼任時,劉備的地盤已經覆蓋了荊州全境,關中地區也占了很大一塊,一直到了洛陽這等堅城才被阻擋住。
當然也是借此機會休養生息一下,好好的消化下已經打下來的地盤才是正理。
而孫吳那邊面對劉備可不敢輕啟戰端了,劉備如今麾下能叫得響名號的猛將就有張飛,關羽,黃忠,魏延,馬超,趙云,當然還有個天下聞名的李祐,哪一個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存在,都有著強悍的戰功做注腳。
況且劉備那邊相對孫吳來說不只是整體更加強勢,也占據了地理優勢。
他們趁著關羽不備逆流而上去攻擊荊南還有些成功的希望,如今關羽一直不動地,擺明了就是防著他們呢,可就沒那么容易了,逆流而上哪有順流而下來的快速啊。
真個把劉備惹惱了,把李祐他們都給調回來,孫吳這邊也扛不住啊。
所以孫吳采取的策略就變成了一邊積極防御劉備那邊可能的攻伐,一邊利用劉備那邊攻略曹操的時機跟著去搶幾塊肥肉,蠶食一些曹魏的地盤。
曹操的幾次失敗將曹魏的威名輸的差不多了,但是曹丕新上臺,總要有自己的手段來籠絡下屬才行。
論戰績他是沒有的,也不是曹操那般允文允武的人物,就只好多許一些利益了。
最后曹丕干脆選擇了篡漢自立,國號魏,是為魏文帝。
手下文武自然也各有封賞,勉強算是提振了一下士氣。
其實曹丕自己也想說,我太難了!
魏國內部的爭斗從來就沒少過,如今外部環境不利的話,這種爭斗反倒會更激烈些,沒有足夠的利益來轉嫁這種矛盾了啊。
加上統治區域內是各種大鱷和世家最密集的,治下民眾又有很多是從外地強行遷移過來的,想要讓他們鐵板一塊怎么可能。
再者如今北面有烏桓等草原民族的威脅,西邊是劉備勢力的步步緊逼,南邊還有孫吳的虎視眈眈,有點四面楚歌的意思,慘就一個字啊。
這內部不說人心惶惶,反正也不會多有斗志就是了,勾心斗角也就更加激烈了。
關鍵是他曹丕剛剛上位,又沒有曹操多年積攢的威望,想要壓服這些人談何容易,真的是……太難了!
更何況劉備和孫權這邊會等著他坐穩這個皇帝的位置嗎,當然是選擇在他立足未穩的時候趕緊開打啊。
這不有個現成的借口在這,不用才怪呢。
曹魏竟然換了國號,滅了大漢,為了匡扶漢室,解救天下萬名于水火,他們自然是責無旁貸,必須干曹魏丫的。
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沒等曹丕那邊調理好內部關系,李祐他們紛紛開始出擊。
孫吳也和劉備這邊約定好了,彼此之間保持克制,就看誰能搶下更大的地盤了。
也就是幾年功夫,整個關中地區就被劉備吞了個差不多,當然靠近孫吳的一側主要還是被孫權那邊給啃了下來。
雙方很有默契的保留了一些緩沖帶,免得提前爆發更大的利益沖突,反而便宜了曹魏那邊。
情勢變得愈發的明朗了起來,曹魏已經是茍延殘喘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要退出爭奪天下的序列了。
不過他們顯然還想再蹦跶一下,于是分別派了人去到了北方草原和孫吳那邊,為的是什么,可以說是昭然若揭。
孫吳這邊得到的利益相對劉備來說可就有限得很了,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曹魏正想利用這一點,提前引爆孫吳和蜀漢的沖突。
至于去往草原的,顯然是想引烏桓等草原民族南下。
為了給自己爭取一些喘息之機,也就不在乎什么生靈涂炭,或者草原民族會對中原造成多大的創傷了。
不過劉備那邊一眾謀士早就算到了這一點,很多東西都預防在了前頭。
諸葛亮再一次出使了孫吳,和孫權那邊達成了一些協議,雖然雙方都知道彼此之間的這一場大戰早晚避免不了,不過眼下還是先干掉曹魏為主。
而同時李祐也帶著騎兵跑去了北方草原,還等著烏桓他們這些草原民族來中原,先打服了他們再說。
就算李祐獨自帶隊去,也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打的他們不敢南窺。
結果李祐直接把烏桓的單于給滅了,就算是想逃都沒跑了,帶著主力直接被打殘,然后整個北方草原都成了李祐的牧馬地和征兵處,進一步充實了他的騎兵隊伍。
這下子曹魏那邊的心思算是徹底給撲滅了,所有的算盤都沒有打響,等待他們的貌似只有完蛋一途。
到了這時候,劉備順理成章的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旗子,直接自立為皇帝,國號為漢。
而孫吳那邊也認可了劉備的自立,甚至還派人來參加了儀式,表示了恭喜。
當然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諸葛亮上次去孫吳的時候就曾經承諾過,兩家一起干掉曹魏以后,劉備這邊也要認可孫權的地位,支持他立國。
至于之后這天下歸屬,當然還要兩家打過以后才知道。
自此,天下真正的進入了三國時代。
只不過和歷史上的三國的情勢差別太大,曾經最為強勢的曹魏,如今只能茍延殘喘,而曾經最為弱勢的蜀漢,則成了如今最強大的,倒是孫吳還和原本的情況差不多。
三方之間這最后的一點平衡局面也沒能維持太久,就在劉備麾下發動了對曹魏的全面進攻,想要拔除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的時候,孫吳那邊在陸遜的主持下,悍然發動了對蜀漢的偷襲。
于是形勢好像又變成了當初漢吳聯手對付曹魏時的樣子,只不過這次被兩面夾擊的成了蜀漢。
說到底哪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孫吳那邊也知道,真個沒了曹魏,下一個倒霉的就該是他們了。
為了維持一個相對均衡的態勢,起碼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孫吳這么干也是必由之路。
可惜劉備這邊對此也是早有防備,諸葛亮他們又怎么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關羽那邊可不是獨自防備孫吳的,老將黃忠也被撤了回來。
對于水戰他也是很有研究的,別忘了他的出身,原本干的就是水陸都要防備的活計。
趙云同樣也在防備孫吳的一線,他這些年生生被用成了一個守將,這樣的活又怎么能少了他。
除了李祐因為目標太大,名聲又過于響亮,為了不讓孫吳看出端倪,也不能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過來搗亂,李祐肯定不能輕易動地,還是出現在了抗擊曹魏,或者說攻打曹魏的第一線上,保持了對曹魏的壓力,讓他們想搗亂都無處發力。
結果就是曹魏不止沒能給蜀漢帶來什么麻煩,反而在李祐的超強攻勢面前節節敗退,只是面對李祐這一路兵馬,也是沒能抗住。
徹底的干掉了曹魏這個禍害以后,天下的局勢也就明朗了。
蜀漢直接是三面包圍了孫吳,只是攻勢也難免慢了下來,需要駐守的地方太多,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反而少了一些,往往只能形成拉鋸戰,少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而李祐差不多要防御整個北方,也是抽出不出身來,再者李祐自個也覺得確實已經功高蓋主了,不能過于出風頭。
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劉備的身體不行了。
畢竟年歲在這,就算最近條件好了,地盤多了,心情比歷史上舒暢許多,關羽張飛也都沒有走上歷史的老路,沒得善終,如今還能時不時陪在他這個大哥身邊,可劉備的年歲畢竟擺在這。
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上他以前的窮苦日子,都讓他的身體沒有那么強悍。
所以就在滅掉曹魏以后不久,劉備就倒下了,只不過消息被封鎖了,沒有傳出去,以免影響士氣。
直到和孫吳的戰事贊告一段落,孫權宣布立國,這才隱約有風聲傳出來。
讓人去恭喜了孫權的同時,劉備這邊也把位子轉給了劉禪,這也算是一種利益交換吧。
當然作為最大功臣,也是如今蜀漢麾下勢力最為雄厚的李祐,又一次成為了雙方的焦點。
他的態度如何,可以說會直接影響著天下態勢。
但凡他有反心,想要自立,整個北方于他而言唾手可得。
而李祐在得到劉備病危的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將手下隊伍交給了姜維和鄧艾,自己僅僅帶著一些護衛就跑去了劉備身邊,充分展現了他對劉備的忠誠和絕無二心。
嗯,是的,姜維和鄧艾如今都是李祐麾下,這倆三國中后期的名將,甚至可以說分別是蜀漢和曹魏的中堅力量,在李祐攻占關中地區的過程中,都被他刻意的找了出來。
如今經過幾年的歷練以后,都成了獨當一面的人才,在北地也有了一些名聲。
反正用來震懾如今已經被李祐徹底打服了的北地游牧民族是夠用了的,總不至于在李祐不在的這段時間有所反復,給如今的蜀漢造成什么麻煩。
而就在李祐趕回去后不久,對于李祐的表現顯得開心不已的劉備,就將他選做了托孤重臣,是和文臣之中的諸葛亮一樣,輔佐劉禪的定海神針。
李祐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接過了這樣的重任,表面上該有的客套肯定也不能少了。
然后,劉備在熬死了曹操以后,還是沒能熬過年輕許多的孫權,帶著沒能一統天下的一點遺憾,以及看著蜀漢強悍如斯的欣慰,還是撒手人寰了。
蜀漢舉國致哀,孫吳也派來了吊唁的代表,當然少不了也有打探的意思,可能私底下還想挑撥一下君臣關系。
而劉禪……表現的足夠傻,又或者是裝傻,不過反正沒讓孫吳得逞。
對李祐這個曾經的救命恩人,還有諸葛亮這半個師傅,表現的也足夠尊重,這兩人當然也對劉禪盡心輔佐,所以蜀漢上下倒是平穩的很,并沒有發生什么叛亂。
自此以后,李祐就很少再離開劉禪的身邊,出征的機會也少了很多。
他得避嫌啊,自己手里還是要少掌握一些軍隊比較好,加上宿衛劉禪的又成了黃忠這員老將,李祐總算是少了許多嫌疑。
之后的爭斗無非就是蜀漢和孫吳之間爭奪天下,大勢一直在蜀漢一邊。
如今的蜀漢也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又不乏新生代的名將,關平和張苞也逐漸脫離了父輩的陰影成長了起來,在加上姜維和鄧艾這一批被發掘出來的新人,攻伐一個好似只有陸遜比較能拿得出手的孫吳,還是比較從容的。
又用了十多年時間,在李祐這個統帥的帶領下,蜀漢終于攻破了孫吳的首都建業。
孫權及陸遜等孫吳的上層看到事不可為,在給劉禪納過降表以后,帶著家人及一些心腹將士退往了孫吳早就發現并且探索過的夷洲。
至此,三國實現了一統,天下歸蜀!
李祐帶著大軍班師回朝,至今孑然一身,沒有婚娶也沒有后代的李祐,在劉禪為他舉行的封王儀式上,看著周圍帶著各色目光的熟人們,忍不住有些唏噓慨嘆。
幾十年過去了,他也該回去了。
久違的系統提示聲再次響起,只是這一次不再像以前那般的急促。
“主人已完成主線任務,即將到達最大停留時間,請主人在一小時內選擇回歸,或者一小時后自行回歸。”系統的聲音還是那么平靜。
“老臣知道皇上最近十分為難,不過如今既然已經看到天下歸蜀,老臣也就該走了,皇上且寬心,老臣去也!”
李祐最后看了在場這些人一眼,然后選擇了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