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九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這兩次艱難的遠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此時,大唐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西域的總管,大唐在西域的擴張顯然影響到了大食的利益,所以接下來就爆發了怛羅斯之戰。
下面某來說一下怛羅斯之戰的起因和經過,唐玄宗這個人隨著歲數的增長變得有些好大喜功,這使得唐朝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威作福,當時西域的邊帥高仙芝也不例外。這些行為都嚴重損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國的關系,從而導致邊疆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當時地處西域的石國其位置正好在絲綢之路上,農業發達,居民善于經商,可謂富甲西方。高仙芝垂涎于石國的財富,想要掠為己有。
天寶九年,高仙芝誣告石國王“無蕃臣禮”,領兵前去討伐。其實石國與唐朝關系還是不錯的,據《冊府元龜》記載,石國對唐朝一直朝貢不斷:天寶二年,遣女婿康國大首領泰染緬獻方物;天寶五年遣使獻駿馬十五匹,石國副王伊捺吐屯屈也遣使獻方物;天寶六年,遣使獻馬,天寶八年,還派王太子遠恩入關朝覲。對比西域各國,石國國王對唐朝的態度可以說是比較恭順和真誠的。
石國國王那俱車鼻施繼位之后,因為對唐朝忠誠,曾被唐玄宗冊封為懷化王,并賜予優待和免罪的證明——鐵券。所以當唐軍到來后,那俱車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約和。高仙芝假意派人先與石國約和,然后趁乘其不備,出兵掩襲,俘虜石國國王及其部眾。隨后高仙芝縱兵殺掠,甚至連老弱病殘都不肯放過。這次行動,高仙芝共獲石國“瑟瑟十馀斛,黃金五六橐駝,其馀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高仙芝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蔑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
與石國一樣,突騎施也是當時西域各國中與唐朝關系最親密的國家之一。石國與突騎施的被攻打,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抗,唐軍因此大肆鎮壓,被害者除石國的老弱之外,多為在石國貿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于是,高仙芝在向朝廷報功時又多了一項“破九國胡”。
由于高仙芝的一系列的錯誤行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國王子逃到諸胡部落,將高仙芝欺誘貪暴之事遍告諸胡昭武。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聯合大食國欲共攻安西四鎮。大食遂以此為借口,實施其擴張計劃。
高仙芝獲知此事后,心中不安,遂決定先發制人。四月,高仙芝親率蕃、漢兵三萬攻打大食。當時大唐在安西四鎮的總兵力也就兩萬四千人,要知道長安距離安西都護府有萬里之遙,后勤補給消耗極大,所以注定大唐不能在西域駐扎更多的兵力,故高仙芝這次可以算是率領西域唐軍傾巢出動。
唐軍奔襲七百余里,到怛羅斯城與大食軍遭遇,怛羅斯城是石國的第二大據點,這也是高仙芝與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距離怛羅斯城不遠的撒馬爾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據點,大食與西域反唐諸國的聯軍應該在十幾萬左右。
高仙芝并不知大食的意圖。而且大唐在蔥嶺以西的屬國比較分散,一時很難集結軍隊。為了阻止大食的東進,以攻為守,遠征大食對于深諳兵法的高仙芝來說似乎成為可行手段。剛剛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亂的大食軍隊南下,恰好與高仙芝大軍相遇在怛羅斯河。
雙方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在雙方相持的重要時刻,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乘夜間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眾又在前面擋住去路,人馬壅塞道路,幸虧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奮起大棒,為他殺開一條血路,才得以逃脫。這次戰役,大唐在西域的精銳士卒可以說死亡殆盡,逃出來的不過千余人。
這就是整個怛羅斯之戰的經過。”
梁沁問道:“老師,那戰后呢?”
李昕說道:“怛羅斯之戰以后,高仙芝便被撤掉了安西四鎮節度使之職,調回長安任右金吾大將軍,所以此戰之敗對高仙芝并未有多大的影響,而大唐過了兩年才恢復在西域的實力,不過大唐在西域諸國中的威信確實是降低了。
怛羅斯之戰唐軍失敗高仙芝雖然負有主要責任,但是跟唐玄宗的好大喜功也不無關系,所以怛羅斯之戰雖然失敗了,唐玄宗卻包庇了高仙芝并未治他的大罪。”
鄭仲問道:“老師,那怛羅斯之戰大食國軍隊傷亡如何?”
李昕答道:“此戰大食聯軍傷亡約七萬余人。”
翟亮若有所思道:“以兩萬多軍隊拼掉七萬敵軍,大唐也算是雖敗猶榮了。”
李昕說道:“確實如此,此戰過后,大食攝于唐軍的強大戰力,數次派使者示好大唐,那么諸位對怛羅斯之戰有何感想啊?”
翟亮舉手道:“此戰雖然唐軍戰敗,但是就結果而言還是阻止了大食的東擴,并且向大食展現了唐軍強大的戰力,如果唐軍不是兩萬多,而是四萬五萬甚至更多,那么此戰的結果可能就不是唐軍戰敗了,如此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只有我們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強,才能讓敵人臣服。”
李昕說道:“你這話說得沒錯,但是偏離了今天的主題,而且以大唐當時的后勤能力,能在西域供養兩萬多軍隊已經是極限了,我們都知道大唐有多強大,以大唐如此強大的國力尚且只能在西域供養如此少的軍隊,所以國力的強大不是邊疆守將擅起戰端的理由,在這里某將老祖宗的一句名言送給諸位“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