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三寶奴等人都說:“這的確是好事。”
鄭望之又道:“如果一直恃強,定想吞并我大宋,但恐天理不能如此。”
蕭三寶奴說道:“皇子郎君也是這樣想的,但自入界以來,不見你們派遣使者,大軍又控制不住腳步,于是就來到了這里。現在你們既來和議,就不擔心問題解決不了。但你們南朝向來多失信,故須要一名親王往大金做質,古代亦有此事。”
鄭望之說道:“古人的確有之,如燕太子丹,質于秦,就是這樣。可是,太師豈不知‘周、鄭交質,卒至交惡’?如果兩國真要想交戰,人質又何恤?再說,如果真要讓親王過去為質,萬一有天他感風露之疾,一病不起,以人情而言之,貴朝也肯定會后悔。所以說,要一親王去做人質,此事無益于貴朝,恐不須商量。”
蕭三寶奴微微一笑道:“按照北朝習慣,是以人馬所到之處為國界,今已到汴京城外,可皇子郎君卻只要以黃河為界。”
鄭望之說道:“朝廷自來只想與金國講好,以燕山為藩籬,所以,內地州城及都城都沒做戰守之準備,沒想到燕山失守,而皇上嗣位才十幾天,現在一切都手忙腳亂,并不是我朝軍力單弱。若皇子郎君能與中國重結鄰好,足以光輝史冊;如果一定要以黃河為界,此乃恃強所求!且南朝得北朝地土守不得,如朝廷守御燕山便是如此,歸朝官往往先叛。北朝得南朝土地亦恐難守,因為人情向背不同,豈肯一直服服帖帖?不若多增歲幣,此事卻可商量。”
蕭三寶奴說:“南朝得北朝土地,固不能守,北朝得南朝土地,豈也守不得?古人有守得者。”
鄭望之說道:“當年,耶律德光占領汴京還不到一個月,便急忙撤退而去,如何謂之守得?”
蕭三寶奴反駁道:“有守得的。”
鄭望之說道:“北方種族部落得中原土地者,無如拓跋魏。然而,自拓跋南侵后,改為元魏,已百有余年,當時所立君長,猶中國之人也。他們用中國之禮樂、中國之法度、中國之衣服,故中國之人亦與之相安,今大金豈可與拓跋魏相比?”
蕭三寶奴又微笑著道:“三關,過去也曾屬于北朝來。”
鄭望之說道:“國家財賦,各有轉運使總領,獨河北糴便司,蓋因河北屬于邊關州郡,又多是塘濼之地,地無所出,故朝廷支降錢本糴便司,和糴斛斗以給諸邊。所以,三關皆是塘濼之地,太師若論三關地政,不若問朝廷多增歲幣,又無水旱之虞,豈不永遠?希望太師熟慮,從長計議。”
蕭三寶奴說道:“樞密與侍郎們各自盡忠盡節,為國家說得甚是。但我許多人馬遠來,不能空手而去。大金人馬不似南朝健兒,每月都有薪餉。”
鄭望之說道:“若是講和,那么就要重修舊好,所有金軍,朝廷須要犒勞,不知軍中有多少人馬?”
蕭三寶奴答道:“河東國相那里有三十萬,皇子郎君這邊也有三十萬。如今若要講和,便需派人去河東,讓他們停止攻打太原城。此事朝廷不要遲疑,早解決早得便宜,現在這里駐有許多人馬,如果住久了,可能會弄壞你家人民種下的農田。”
鄭望之說道:“昨日面圣得到圣旨,說犒軍可許諾銀三五百萬兩,此數亦不易出也。”
蕭三寶奴獅子大開口道:“金人離家有六七千里,出動已經一二年了,須是每人得兩錠銀一鋌金,才能滿意。”
鄭望之搖搖頭道:“太師開了這么大的口,這事又好似以河為界,好難商量。”
這時,張愿恭插話道:“都說東京家家富庶,讓每家每戶各出一錠金,無論官民,都要用錢來贖取性命。”
鄭望之大聲說道:“此非是講和之語,意在強取物耳!若不信,請太師問歸朝官,每月俸祿尚有拖延不足之時,哪里有許多金銀?若說民間富庶,只因京師四方客旅買賣多,遂號稱富庶,家家有錢。”
蕭三寶努等人聽了這話,臉色很不悅。蕭三寶努囑咐道:“來日與皇子郎君相見時,樞密侍郎莫要如此死爭,不然,恐怕會壞了兩朝和好之事也。”
正月初九早晨,李綱正在乘拱殿里向宋欽宗奏報守城情況,忽然有一內侍跑進來報告說,金兵又開始攻城,新城酸棗門、封邱門一帶情況甚急。
宋欽宗命李綱立即趕赴戰場,組織將士防御。李綱考慮城墻上士卒不夠用,于是請求率禁衛軍中一千名弓弩手一同前往。宋欽宗同意,并讓李綱帶上御藥使盧端同行。
從皇宮到新城酸棗門一帶,有近二十里路,李綱擔心金軍已登上城墻竄入城內,于是便率軍沿城中狹窄街道或偏僻曲折小巷急速行進。沒多久,李綱與禁衛軍便登上了新城酸棗門。李綱朝城下一看,金軍剛渡過護城河,有的已架起云梯向城墻發起進攻。
禁衛軍弓箭手們迅速投入戰斗,他們憑靠在城垛上連續射擊,金兵皆應弦而倒。守城將士們見李綱親臨戰場,士氣大振,無不奮勇作戰,“近者以手炮、櫑木擊之,遠者以神臂弓射之,又遠者以床子弩坐炮及之。”
金兵在宋軍的頑強阻擊下,“有乘筏渡濠而溺者,有登梯而墜者,有中矢石而踣者”,死傷慘重,但他們仍不退卻,仍在繼續組織攻擊。
李綱決定展開反擊,他迅速招募敢死隊數百人。敢死隊縋城而下,接連燒毀金兵云梯數十座,斬獲金兵首級數十枚,“皆耳有金環”。金兵氣焰終于被打壓下去,他們從新城酸棗門一帶狼狽退卻。
李綱于是坐在酸棗門下休息了一下,突然,有人從城門上往下擲人頭,一連扔了六七個,還沒停下。李綱派人登城問詢,這是些什么人。有人回答說:“這是斬獲的奸細。”
李綱派人過去辨認了一下,都是漢人首級。經調查,原來是有些士兵趁戰場紛亂,妄行殺戮。李綱大怒,遂捕獲數人,立即斬首示眾,并嚴加號令:如獲奸細,捕人親執出頭,驗實推賞,輒殺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