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宗于是又下詔,催促種師中趕緊向太原進兵,詔書以“逗撓”之語切責種師中。“逗撓”的意思是,因怯陣而避敵。種師中讀詔后嘆曰:“逗撓,兵家戮也。吾結發從軍,從未退卻,今老矣,忍以此為罪乎!”
許翰更是大動肝火,“檄書一日六七至”,措辭嚴厲,指責種師中“逗留玩敵”,強令他立即出兵,必須以解圍太原來贖罪。
種師中見朝廷催逼甚急,嘆息道:“事之不濟,天也。吾何愛一死,不以報國耶?”
種師中于是下令,大軍從土門出井陘關,向榆次進軍。同時,他寫信給姚古和張灝,約定兩軍分道俱進。為加快行軍速度,種師中還下令,輜重與賞軍之物皆不隨軍,全部留于真定,大軍輕裝前進。
剛開始,種師中進軍很順利,同上次一樣,路上并未遇到金軍人影。從統帥到士兵,都以為金人已經退走。于是,行軍路上軍紀散漫,隨意而行。士兵都未披堅執銳,作戰武器都交給差役們背著。全軍上下,皆無戰斗準備。試想,這樣一支優哉游哉的隊伍若能打勝仗,那豈不就奇了怪了?
種師中快要到達壽陽石坑時,接到前軍報告說,已到達石橋,距離太原只有二十里地。種師中令前軍停止前進,原地待命。中軍剛到達石坑,還未建好營壘,有探馬來向種師中報告說,金人軍馬已從縣城出發,不久將至。這個情報來的很及時,可惜并未引起種師中的重視。
種師中輕描淡寫地說道:“此必是金人殘零歸將。”他命令后軍前去收捉這伙金人。
不一會兒,金人騎兵大隊人馬潮水般地涌來。完顏活女親自領軍,氣勢洶洶地高聲喊叫著朝宋軍殺來。宋軍毫無防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奔跑潰散以及被殺傷的人馬,不可勝數。
種師中這才猛然意識到大事不妙,他當即組織前后左右各軍力量拼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果。隨后,種師中領兵朝太原南大門榆次方向靠攏。種師中以為,若是姚古和張灝所部能準時趕來會戰,那么戰場局面將很快發生改變。
種師中率軍走至殺熊嶺時,天色已黑。種師中決定全軍在此過夜,此地距離太原約有百里路程。這時,士兵皆面帶饑色,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因為軍中乏食已三日,戰士們每天僅分給一勺黑豆吃。
對于宋軍內部的情況,金人已從降兵口中探知。第二天早晨,金人再次派出重兵,首先集中兵力向宋軍右軍發動猛攻。宋軍士氣低落,戰斗力很弱,一觸即潰。金人接著又攻擊前軍,前軍主將是從梁山招安的楊志,這廝竟不戰而從小路逃跑。前軍參謀官黃友是條好漢,力戰而亡。
種師中親率中軍頑強應敵,死戰不退。從卯時一直戰斗到巳時,宋軍將士用神臂弓多次擊退金兵。種師中想獎賞神臂弓射手們,可是隨行銀碗不夠,只有數十枚,只好作罷。將士們見有功不賞,皆既怨恨又氣憤,紛紛不愿再繼續作戰,四散逃去。
金軍騎兵很快又沖上來,將種師中四面包圍。中軍也已潰散,只有百余名親兵小校留在種師中身旁,愿意繼續拼命死戰。左右親兵牽來一匹名馬,讓種師中騎上趕緊突圍而去。種師中不肯走,慘然謝曰:“吾大將也,事至于此,不當求生,爾曹亟去,無攖賊鋒。”
最終,種師中飲恨疆場,壯烈殉國。關于種師中是怎樣死的,也有不同說法。有的說墜崖而死,有的說被流矢所中而死,也有的說他是戰斗而死的。潰散而去的其他將士,有的退回到平定軍,也有一些流落山林。
應該說,宋軍此次失敗,種師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身為一軍之統帥,又是一員有實戰經驗的老將,進軍途中卻犯下如此輕敵之大忌,因而遭到金軍突襲,實在令人遺憾。
但是,也有人將這次失敗的責任歸咎于許翰,說許翰“腐儒不知兵,多妄意遙度,迫公使前,不容措置”。
后來,侄子種沔帶著種師中的棺柩來到京師。宋欽宗得知后在宮中大哭,親制祭文說:“吁嗟虎臣,公爾忘身。”宋欽宗派內侍張實前去致祭,贈鄉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并提拔其子孫族屬二十人為官。
不久,朝廷追究這次失敗的兵將之罪。中軍統制官王從道被斬于馬行市,副統制張師正統勝捷兵屯于大名府,朝廷密令大名府知府李彌大斬之。
關于種師中兵敗榆林,還有一種說法。說當時朝廷見太原形勢危急,于是下詔給諸將,令他們速去解圍。姚古與種師中探知,金人在太原周圍部署兵力并不多,他們不知道這是金人的詭詐之計。種師中與姚古遂約定出兵,姚古統兵六萬自河東出發北上,種師中統兵九萬自河北出發西進。他們約好日行四十里,共赴太原解圍。
可是,種師中在行軍途中聽說姚古已到達威勝軍,他擔心姚古先到太原搶去頭功,于是下令全軍改成日行八十里,他要搶先到達太原。
金人探知姚古與種師中兩軍已向太原挺進,于是分兵相抗。他們以輕兵南下,拒山川之險,使得姚古不得前進。同時又以重兵東去,迎戰種師中。
金人主力在擊敗種師中以后,又集合南下,迎戰姚古。五月十九日,金人在盤陀與姚古部遭遇,兩軍交戰不久,宋軍即潰敗,退還威勝軍。
這時,裨將焦安節等人散布謠言,動搖軍心,并力勸姚古退師隆德府。退軍隆德府后,焦安節又勸姚古不如趁機遁去。當地百姓聽信謠傳,以為金人即將到來,人心頗為驚慌,紛紛打算南下。
五月九日,也就是種師中在殺熊嶺壯烈殉國的那天,出使金國的給事中王云回到京城。為早日回京報訊,他騎著快馬日夜奔馳,從燕京到東京僅僅用了六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