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前來議和的金使,依然是蕭慶、楊貞和撒盧母三人。他們上次來時,曾一再要求宋欽宗出城與元帥會盟,但遭到宋欽宗與何栗的拒絕。上次臨走時,蕭慶曾對莫儔等人說道:“我們還是堅請皇帝出城會盟,不然,圍城之軍決不解除,攻城之具決不撤退。未攻城前,皇帝若出城,二帥當執臣子之禮;若城破后,恐無相見之禮。若認為使人言語太過,即請斬之,使人不惜一死。此事,乃關系貴朝社稷存亡之大事也。”
莫儔等人皆回答道:“此事恐終難允從。”
現在,蕭慶一見到莫儔等人便開口說道:“祝賀!祝賀!這回好公事也,且喜早了得當。國相元帥、皇子元帥問:皇帝不肯出城,莫非有疑否?”
莫儔回答道:“有何所疑?只是事體不順。”
蕭慶說道:“來時,國相元帥、皇子元帥令慶等奏知皇帝,不再要皇帝出城,只要大臣計議,皇上近臣與親王為質,便待退兵。候兩路割地了畢,即送親王歸。”
莫儔說道:“將即時奏知皇帝。”
蕭慶又說道:“來時,二元帥還說:陳州門城壕,已填了三分之二長一里許,有攻城器具二百車,皆未令推向前。如依得書中所言,十五日放我等回去,和議便定。不然,二元帥說:亦不顧我等三人,一面攻打,若一個軍人登城,則再無商量余地。”
莫儔于是將蕭慶等金使引見至睿思殿。
蕭慶向宋欽宗奏道:“免煩圣駕出城,只要宰相何栗出城議事。”何栗也在場,聞聽此言,當即臉色大變。
宋欽宗不答應道:“待遣大臣馮澥與曹輔前去。”
蕭慶說道:“議事非宰相何栗不可。馮澥、曹輔皆衰老怯訥之臣,元帥決不信其言。”
宋欽宗說道:“馮澥、曹輔皆忠實大臣,乃朕所委任,軍前有事,但與之商量。”
蕭慶不以為然,又說道:“請讓上皇、皇太子、越王、鄆王出城為人質。”
宋欽宗說道:“朕為人子,豈可以父為質?太子方數歲,如何到得軍前?”
撒盧母插話道:“這事也可商量,如上皇、皇太子不須出去,只請親王二人出城為質。”
宋欽宗說道:“待遣親信與皇族出城。”
莫儔與高世賞在殿門外,皇上與金使的對話他們全都聽見了。他們覺得,金人要求已有所退步,應該勸皇上接受金人的議和條件。他們于是請求覲見,他們進殿后,力勸宋欽宗道:“金人已不再要求圣駕出城,其心意有所回轉,這極不易得。宰相與親王,不可不遣。上次斡離不到城下,要宰相,陛下即遣張邦昌;要親王,陛下即遣康王和肅王。今兩軍都攻到城下,粘罕兇悍有謀,又非斡離不可比,豈可不遣宰相及親王?恐貽后日之悔。”宋欽宗默然不語。
蕭慶說道:“兩位館伴,請催促貴朝早日派遣親王出城。若再拖延下去,恐誤大事。”
莫儔陪同蕭慶等人回到都亭驛后,忽然接到宋欽宗派人送來的御筆手札,令莫儔再三向金使解釋:本朝宰相只有一員,每日要處理朝廷事務,應付軍前,不可一時或缺。已決定派遣輔臣馮澥和曹輔去,諸事自可商量。
莫儔和高世賞只好向蕭慶等人多做解釋,但都無用。
蕭慶說道:“必須得何栗并親王出城,事便了,兵便退,不然則決定攻城。若城破之后,不知大臣做得大臣,親王做得親王么?我等此后也將不復來矣。”
楊貞又追問蔡京、李綱等所謂干戾人,都到哪里去了?莫儔回答道:“皆已貶竄嶺南海外,不知存亡。”
蕭慶說道:“在京城里的都不肯派遣,況干戾人乎?”
何栗自潤十一月初一日擔任宰相主持朝政以來,不知是為了自我鎮定,還是為了裝出鎮定的樣子給群僚看,他幾乎每天都要在都堂里飲上幾杯醇酒,談笑自若,有時甚至還頗有雅興地唱一唱柳永的詞。
有一次,幾位大臣在都堂里議論議和一事。有人揣測,金人肯定會索要浩瀚。何栗當時正在飲酒,他醉醺醺地搖搖頭道:“便饒你漫天索價,待我略地酬伊。”聞者大驚。人們不敢相信,抗敵態度非常堅決的何栗能說出這樣的話。
現在,群僚一起來到都堂,他們希望何栗能答應金使蕭慶提出的條件,出城議和。
何栗很明白大家的心意,待大家坐定后,何栗問道:“二酋請和不急乎?”
開封府少尹李平西回答道:“因其所講而許之,不失為威重,若何?”
何栗搖手良久,屈指數了數,對群僚說道:“今番賊建造了不少鵝車、云梯等攻城器械,皆被我軍擊退。他們將去也,他們已計窮勢迫,因此派人入城請和。其一年中兩至城下,欲和之事皆由其所提,且我能否不和?”
見群僚全都沉默不語,何栗又補充說道:“畢竟當和,但須緩耳。”群僚依然沉默不語,各自散去。
潤十一月十五日,天氣驟變,空中又飄起了鵝毛大雪。宋欽宗頂風冒雪,再次登城視察城防。三軍聞訊,大受鼓舞。
宋欽宗來到城北壁,見城外護龍河也被金軍填壘了大半。金軍緊挨著河北岸扎營結寨,座座相連,連綿不斷。宋欽宗心中頓時升起一絲絲悲涼,他對城防深感憂慮。
跟隨視察的張叔夜對宋欽宗說道:“臣愿率眾出城,以計破之。若徒守空城,則天下事去矣。”張叔夜一直認為,不能老這樣被動地坐以待斃。
宋欽宗不同意出戰,他只將北壁提舉官安扶批評了一番,斥責其對城防竟全不介意,下令免職,由劉鞈代之。
張叔夜見皇上滿臉愁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覺得,既然皇上重用自己,讓自己擔任簽書樞密院事這一要職,那么自己就應該替皇上分憂,應該采取措施進一步強化城防。
于是,張叔夜派人通知范瓊、李實、張仙、裴淵、蒙造、王瓊、折彥文、何仲剛、張撝等守城將領,讓他們來日午時上城,開會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