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烽  206 賑濟策略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金烽 | 野外茶花   作者:野外茶花  書名:金烽  更新時間:2019-12-23
 
“可這河道分布的區域并不多,大多數地方還是沒水灌溉的。”

辛刺史有些搞不懂李全了。

“不錯......”李全些微笑笑。

窗外日光淺淺,在林間緩緩流轉,樹葉隨風搖動,李全回過頭來,淡淡說道,

“河道雖然動不了,但咋們可以修水渠嘛!”

水渠嘛!

寥寥兩句話語,不停地在辛刺史腦袋里回蕩著,振聾發聵似的。

要知道,這年頭最容易留名千古的東西是什么?那就是修路橋、興水利。只要有修上一處,就可以貫上自己的名字,某某橋之類的。

立碑刻名,只要這橋還存在,自己的名字就能繼續流傳于世。

但做起來,卻又極大的差距。

前者地方士紳樂此不疲,而后者的話州府官員避之不及。

原因很簡單,修路橋造價很小,時間很短,很快就能見到成效,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典范。

但興修水利卻極為不同。

造價很大,暗地里的勾當不小,一不小心就是一樁貪污大案;

工期很長,短的三五年,長的十幾年,一任官員肯定是做不完的,只能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政績全被后面的人撈了去。

因此地方官員對于后者都是躲之不及。

而李全所說的修水渠,便是出于兩者中間的,造價適中,時間不長,一兩年內就能見到成效。

唯一的缺點便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免費的勞動力,城外不是到處都有嗎?

想到這里,辛刺史眼冒金光,直直地盯著李全,讓他繼續說下去。

李全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流民中的空閑人力不少,咋們可以將這些全都組織起來,分發的各縣去,修水渠、引灌溉,促農桑等等。”

“以工代賑,他們出多少力,咋們按成果給他們分配糧食,或者銀錢,反正不會虧了他們就是。”

現在這個時代,要想社會繁榮起來,大興土木肯定是不會錯的,雖然時代不同,但這其中的道理卻是不會錯的。

鋪橋補路,大搞基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這套組合拳百試不爽。

辛刺史聽到這里,不由得大笑起來,心中也靈感突顯。

“之前各縣送來的物力簿多有疑誤之處,如今正好借此從新修訂。”

金朝由于人口的特殊性,發展的階段也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這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使得金朝的戶籍制度與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金朝的戶口制度有很多種類。

不過其中與物力簿有關的便只有兩種,課役戶與不課役戶。

《金史·食貨志》對于這兩種有明確的介紹:“有物力者為課役戶,反之則為不課役戶。”

金朝的賦役制度的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賦役標準的統一,只以物力多寡為征派賦役的唯一標準。

物力是指所住房屋之外的一切財產,按照財產的多寡進行統計,規定的數值以上者就屬于課役戶。

只要被判成課役戶,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貧民百姓,賦役均不能免除。

而在規定值以下者,就屬于不課役戶,朝廷的所有賦役都能免除。

所以不課役戶在這些戶籍之中是十分吃香的,而稍有錢財的地方士紳為了逃避朝廷攤派下來的賦役,就會極力的掩飾自己的財產。

地方下屬的官員,為了士紳手里的錢財,自然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雙方都不會吃虧。

那么誰吃虧呢?

肯定就只有地方州府了,往輕里說,也只是貪污腐敗而已;往重里說,那可是嚴重影響州府財政稅收的。

因此,各州府每隔幾年就會進行一次通檢推排來進行統計。

這種舉動,大多數都是剛上任的時候進行。

辛刺史上任不到五個月,物力簿用得還是前任留下的,其中多有疑誤,和前些年相比,應征的賦役少了一大截。

這次剛好借著興修水利的舉動,進行統計。

錢財不好清查,但這田產可就再也沒法藏了!

直接讓各家各戶進行田產申報,然后刺史衙門派人實地考察,申報了的田畝才嗅水渠,而沒有申報的“無主荒地”,則由刺史衙門征收利用。

“大人英明!”

政策是好政策,方法也極為可行,和他的目的也不沖突,李全自然不會反對。

“哈哈。”辛刺史笑道,“還是借著你的東風,不然想實施下去可是千難萬難。”

鄉里之中,官私勾結,通檢推排之事多有貓膩,他要是想將真實情況查清楚,這其中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若是真能借此將田畝理清,濰州未來的幾年的賦役肯定能上一個大臺階,這都是赤果果的政績,將來都是他進階的依憑。

李全點頭附和道:“大人這手揮下去,那以后濰州就是鐵板一塊,誰都扳不動了。”說著朝辛刺史拱拱手,“不過這其中還有咋們可以利用的。”

“哦?還能怎么做?”辛刺史有些不解道。

“不錯。”李全一臉正色道,

“城外的幾萬流民之中,婦女還有一小半,若是能將這些人利用起來,那這次的旱災對濰州來說,不但不是災難,反倒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現在這時代里,雖然程朱理學已經蓬勃發展,但金朝終究與宋朝不同,程朱理學還不太為世人所接受,加上本性開放,對于女性的壓制力很小。

在外面拋頭露面,以至于女性上門提親都是允許的。

所以讓女性出來做工,是不會有任何負擔的,在這點上李全是深思熟慮過的。

“可,這些女子能做些什么?”辛刺史沉聲道。

李全想了想,給出了個答案。

“紡織!”他解釋道,

“山東路桑蟬之業極為發達,而織布又是補貼家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大多數都是會的。讓城內的士紳設置幾個織布工廠,將這些女工招收進來,肯定沒什么問題。”

李全之所以這么說,心中大多數還是再為這些災民著想,她們有手藝,自己可以給她們提供一份工作。

銀錢或許沒多少,但吃飯睡覺肯定是沒問題。這樣的福利總比在城外流民營地里,要好得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