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謙說要換個地方,換的是新加坡的緯壹園區。
新加坡緯壹是新加坡最著名的科技園區,被稱為亞洲硅谷。
在2000年,新加坡提出集工作、學習、生活、休閑于一體的活力社群概念,然后就有了緯壹科技城的雛形。
目前,緯壹園區內聚集了超過400家全球性大中型企業和環球機構、超過700家小微公司、16個公共研究機構以及五所企業大學或學院。
但因為大風集團很早就在新加坡開分公司了,后來又因為種種原因遲遲沒有搬過來。
果然,當大家到了目的地,新加坡代表第一句話就是,“大風集團可以考慮入駐緯壹。”
孟謙等的就是這句話,笑著搖了搖頭,“大風集團不適合來這樣。”
“孟先生為什么這么說?是我們的政策不夠吸引大風集團么?”
孟謙示意大家一邊逛一邊聊,“還真跟這邊的政策有關,但并不是這邊的政策不吸引我。
緯壹確實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技園區,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緯壹園區內的項目過于集中了。
創業者,不管是科創還是其他創,99以上終究是逐利的,而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逐利最穩健的方式就是偷懶。
就好比制片人在找演員的時候都會去找同題材之前有成名作的演員,很少會有人會去花心思挖掘其他有潛力的演員,更不會去花心思培養,明明偷懶就可以盈利,何必去擔風險呢。
緯壹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因為新加坡的扶持項目太過明確太過集中,而且對扶持項目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來這里創業的公司都會鉆政策的空子,都會占產業的優勢,這就造成了緯壹現在的局面,看起來確實吸引了很多人才很多公司,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魄力卻似乎根本看不到。
我看過全球人才來緯壹的理由統計,排第一的是政策好,排第二的環境好,排第三的是位置好。
所以很顯然,這跟我們大風集團的科創精神是違背的,我們喜歡培養神經病,那種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去的神經病,緯壹這邊,跟我們氣場不和。”
孟謙一針見血,也就讓新加坡方面的代不禁嚴肅了幾分。
一番眼神交流后,他們倒是很謙遜的問道,“那在孟先生看來,緯壹想要培養出更符合科創精神的環境該做哪些改變呢?”
對方謙遜,孟謙自然也是做出了謙遜的表情表示自己說的只代表個人意見,“其實怎么做各位心里肯定是清楚的,貴國的項目都是官府主導的,那就把項目范圍擴大,把項目賭注押大,這個時候再配合上這里的政策,環境以及地理位置優勢,可能性一定會比現在大的多。
當然,我知道新加坡的顧慮,但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尤其是對于亞洲人才來說。
而最近亞洲人才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各位心中肯定都很清楚。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正是新加坡應該加大力度去搶人才的時候,這個機會如果錯過了,再等下一次還真不好說要等多久。”
眾人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甚至有人忍不住直接提出了心中的困惑,“孟先生不應該希望人才都去華夏么?”
孟謙坦誠的道了一聲是,同時解釋了一句,“可我也沒自大到認為華夏能裝得下全世界的人才啊,這點基本的認知我還是有的。”
有人敏感的抓到了孟謙這句話背后的意義,“孟先生想在我們新加坡做點什么?”
“剛才也說了,新加坡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項目,尤其是面向未來技術的項目,如果說貴國真的有這個想法,但是又出于穩健之類的考慮不敢太放開手腳的話,或許我們大風集團能在這個問題上跟貴國有更進一步的合作空間。
比如,我們可以在新加坡建立我們的劍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亞洲實驗室。”
新加坡代表的臉色已經完全變了,“孟先生為什么不把這個亞洲實驗室放在華夏?”
他們覺得孟謙的想法很奇怪。
孟謙微微一笑,“我在我們國內打造了全球實驗室。”
這解釋,讓眾人覺得合理又霸道,“那孟先生為什么想把亞洲實驗室放到我們新加坡?”
“當然是為了技術發展,剛才已經反復說過了,新加坡有吸引人才的基礎也有孕育創業公司的環境,缺的就是去做一些可能會血本無歸的嘗試的資本和魄力。
巧的是,我們大風集團最不缺的就是資本和魄力,無論是充足的研發投入還是對挑戰未來的絕對信心,我們現在都已經準備好了,所以任何能幫助我們去完成我們這個夢想的人也好,企業也好,國家也好,我們都想合作。”
孟謙前不久剛說了要沖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而去,現在他這樣解釋新加坡這邊的人自然能聽得懂,正如孟謙所說,人才不可能全部都去華夏,非常不現實,而亞洲這邊有比較容易吸引人才的國家之一肯定是新加坡了,孟謙在國內搞個全球實驗室吸引那些愿意來華夏的人才,再在新加坡搞個亞洲實驗室吸引那些不愿意去華夏但是愿意去新加坡的人。
這對大風集團來說就又搞定了一批人才,可以說是借地養人才。
至于新加坡能得到什么,這就是他們現在好奇,“孟先生的具體合作模式是什么?”
“我們在新加坡建立項目,我們在新加坡投入資金,新加坡吸納人才,新加坡提供政策扶持,至于最終的研發成果,當然是我們共享的。”
“共享?”
“既然是合作,成果當然要共享,不然怎么能說是合作呢。”孟謙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可對于新加坡代表來說這一點都不理所當然,華夏人在米國公司接觸不到核心技術的事情在新加坡也是一樣的,新加坡有一堆米國公司,但是新加坡人同樣沒資格去接觸這些米國公司的核心技術部門,哪怕是合作項目,大家更多時候都是一個工具人狀態。
在米國企業的這種規則之下大家早就已經習慣了,現在突然冒出一個大風集團愿意共享成果,大家一時間反而有點無法適應,他們本以為孟謙這么做是進一步幫新加坡吸引人才,幫新加坡發展GDP,再幫新加坡提升一下科技地位,這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再加上一個技術共享,簡直讓新加坡找不出拒絕的理由。
不過就在他們陷入這種意外的時候,孟謙補充道,“不過合作嘛,總是要建立在一個平等的前提之下,最終的成果共享肯定也是要遵從多勞多得的基本原則,但有一個大前提是,大家一定要同心,合作如果不能同心,那就沒有意義了。”
孟謙暗示了一些附加條件,也讓新加坡代表團冷靜了一些,但他們還是覺得孟謙的包容程度大過大家的傳統印象,“孟先生就真的從來不擔心自己的技術被超越么?”
“當然擔心,但這個擔心肯定不是因為合作產生的,合作的最終結果撐死了也就是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我為什么要害怕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是多么自卑而又無能的人才會害怕別人跟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孟謙的暗諷引得幾人一笑。
“可大風集團完全有能力以另一種方式來建立更加穩定的地位,孟先生為何如此執著于合作?”或許是出于好奇,未來可能也不一定再有機會跟孟謙在一起對話,有人略顯不得體的忍不住問出了心里憋著的話,“孟先生難道沒有私心么?”
“私心?”孟謙哈哈一笑,“我身價上萬億,真有什么私心,又何須靠這些小手段。”
眾人再看孟謙,眼神已然比在公司的時候要堅定的多。
10月中旬,新加坡方面突然對外表示,不會放棄華夏5G,因為新加坡不會放棄對自己有利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