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  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不求生 | 宇文郡主   作者:宇文郡主  書名:明末不求生  更新時間:2020-01-01
 
明末士人雖然多不同于經世致用的實學,可是卻往往掌握有不少清狂詩酒的技藝。陳子龍的廚藝就聞名江南,今天他親自下廚,張家玉聽說過陳子龍的手藝非常好,也想不到菜竟然燒的這般美味,其中半截清蒸鰣魚簡直鮮得沒法形容。

飯后二人繼續談論著京師劇變以后的種種情況,陳子龍聽著張家玉的描述,連連搖頭,胸中一股郁結之氣無法抒發,又拿起琵琶,邊談邊唱道:

“歌聲歇處已斜陽,剩有殘花隔院香。無數樓臺無數草,清談霸業兩茫茫。”

“國事如此,令人感慨……”

張家玉想到清軍入城之日,范景文等忠臣義士聚集家仆入宮救駕不成,最后投井自殺的種種往事,眼睛不禁又濕潤了起來。

他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但張家玉知道,值此腥檀滿京華的時候,有些人的責任是舍生取義,有些人的責任則是忍耐屈辱活下去,以求得來日的光復。

范家的家仆之前將一封遺書送到了張家玉府上,那是范景文對他的諄諄教誨。范景文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他需要用自己的殉國之死,用自己的鮮血激發后來人的斗志。

張家玉還是年輕人,他需要活下去,為驅除韃虜貢獻力量。

陳子龍又和張家玉講述了他在徐州投入李來亨麾下以后,各種各樣的新奇見聞。陳子龍口中很少提到大順的永昌天子,一直在講的都是李來亨的種種事情。

在陳子龍的口中,李來亨是一位求賢若渴、大公至誠的名將,他總是身先士卒、指揮若定,而且仿佛天授一般,往往能夠別出機樞,做出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張家玉聽到李來亨單騎破陣,與八旗兵白刃格斗,連殺數十騎,最后突至清軍中軍大纛之下,親手殺死曾經屠光皮島的虜酋鰲拜一段故事時,忍不住擊節贊嘆道:

“碭山神捷!李侯真天降神將也!”

陳子龍又接著給張家玉講述了神將李來亨的種種戰績,除了碭山神捷以外,還有如洛陽大捷、上蔡巨捷、黃麻超捷、鷹子山奇捷、白溝河偉捷等等以少擊眾,摧枯拉朽的神仙仗。

這其中碭山神捷和白溝河偉捷,都是李來亨以少擊多,摧破百萬清軍的大戰,大順軍中因此都尊呼李來亨為神將李隨侯。

張家玉聽得大呼過癮,連連稱贊李來亨真不愧是此方世間,獨一無二的一位頂天立地大英雄。

李來亨百萬軍中單騎救闖王、千里義送羅娘子,還有在洛陽變賣家產賑濟數十萬饑民、商洛山中觀星象預測天下局勢,甚至是早年在陜西鄉里怒斥閹黨礦監的故事,都為陳子龍娓娓道來。

張家玉感嘆道:“天生一李隨侯,收拾天下者,必此人也。”

“隨侯的故事還有很多……元子兄,你將來定有識得隨侯手段的機會。有此人在,虜勢必不得張。”

“大順有士如此,天下大局,也許真的不至于傾覆在皇太極的手中。”

“元子兄,你在京中明察暗訪許久,現在清軍動向究竟如何?明朝大臣的人心,又究竟屬意何方?”

張家玉稍微猶豫了一下后,終于咬牙道:

“清軍封鎖宮禁,即便六部大臣,也不知道宮中情況到底如何……但是我有一條可靠的渠道,可以向三爺確保一件事情……陛下現在還活著!”

張家玉口中的陛下,當然不是大順的永昌天子李自成,也不是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聰汗皇太極,更不是在西川繼承大統的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而只能是崇禎朱由檢了。

朱由檢原來未死……

這一點其實已在陳子龍的猜測之中,大順軍中多數人也相信皇太極不至于直接殺掉崇禎。主要是李來亨認為依照崇禎皇帝的性格,受此奇恥大辱,很可能直接自殺。

現在看來崇禎大約是被皇太極嚴密控制起來了,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是何渠道?六部大臣都不能入宮,元子兄的哪一位朋友能夠窺得宮禁?”

“這我還不能說。”張家玉輕聲道,“這位朋友現在中輔之中,他在清軍環伺下,身份絕對不能暴露。即便是三爺你,我也還不能把他的身份透露出來。但我可以保證,此人不僅在朝廷中地位極高,而且能夠獲悉清軍一些特別機密的動態。”

“包括出兵的時間嗎?”

“不錯!”

張家玉點頭說:“吳三桂和洪承疇都已經離開京師了,原本住在成國公家中的極為清軍貝勒王爺,也已經出城。宮中那一位告訴我的情況是,皇太極早在兩天前就不在北京了……陛下亦不在!”

陳子龍大吃一驚:“皇太極竟然是要挾持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嗎!”

“這我不能肯定。或許皇太極也是擔心清軍傾巢而出以后,如果將陛下留在北京,那么朝廷忠臣義士趁機發難,他的后路很可能不保,所以才將陛下帶走,既可以用來招降邊軍將領,也可以作為人質。”

“皇太極手段狡詐非常……這些消息極為重要,沒想到清軍南下的時間這樣早、動作這樣快,大順軍未必做好了嚴防死守的準備。我必須把這些消息傳回真定!”

陳子龍決心已定,即便自己犧牲,死在清軍控制的北京城里,他也必須把這幾條情報帶出去。

自從他潛伏到北京以后,在京師首善之地里見到的種種情形,滿城的辮子兵自不必說,清軍強行驅逐小半個北京城的無數民家,霸占大量民宅供八旗兵居住,這都算小事。

據張家玉所言,清軍在懷來宴上暗殺孫傳庭以后,甚至還下令要求關寧軍和秦軍官兵,全部剃頭留辮,“以辨忠奸”。只是因為秦軍官兵多次騷動甚至嘩變,皇太極鑒于大順軍還有十幾萬軍隊布置在山西和北直隸的中部,清軍實力有限,必須借用明朝官軍的力量,才能夠消滅最主要的敵人大順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才收回成命,允許明軍士兵繼續留發。但是等到清軍進入北京城后,皇太極控制崇禎皇帝以后,又一次認為大局在握,有意令北京市民剃發,這一次命令還未正式下達,就因為消息提前傳出,畿輔附近數股明軍突然突圍南下投奔了駐扎在真定的李來亨,還有一些地方民眾揭竿而起,給了皇太極很大震動。

皇太極見到清軍畢竟只是以詐變的手段控制了北京朝廷,論絕對實力,還不足以制服天下。他知道自己操之過急,這才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傳詔書,聲稱前日要求剃發,僅限于軍中,又稱即便軍中官兵,不列入東師八旗名額中的官兵,還是照舊束發,悉從其便。

但陳子龍和張家玉都明白,這只是因為實力對比上,清軍還沒有掌握絕對的優勢。

皇太極還顧及著大順軍的兵力,一旦皇太極在華北的決戰中取得勝利,剃頭之事……勢必會波及天下。

張家玉想到了洪承疇的那剃得干干凈凈的光頭,陳子龍則想到了他在徐州附近見到的許多萬人坑,特別是被屠戮一空、化為廢墟白地的兗州府。

兩人心中,同時升起一股可怕的寒意。

張家玉最后握住陳子龍的手,推心置腹道:“三爺……江南雖然尚在,可依我看來,福藩和潞藩相爭,江南廣大富庶,勁兵卻連千數都無,不足以為中興之本。桂王繼統于西川,借獻忠之兵自保一方可以,可進取根本無力。

現在天下局勢其實已經非常明了,無非順清相持角力,誰能勝負,誰就能席卷天下。我雖不屬貴軍,可是要在順與明兩者之間擇其一而要之,則順亦中國之人,我豈有舍中國而就外夷的道理?

所謂夷狄之有君,不若中夏之無也!

此時大順欲爭取天下人心,則如范景文和周鳳翔這些死于王事的殉難忠臣,亟需為明恤贈之,此又不惟為明恤贈,而是為大順恤贈,爭取人心;

除范景文、周鳳翔以外,劉宗周、黃道周等天下士林領袖,大順也亟需為明隆禮之,這同樣不惟是為明朝隆禮之,而是為大順樹立隆禮天下士人的聲譽。

殷人從周,天下多少人愿學孔子?當此多方多士,尚在危疑驚異的時候,再沒有將明朝舊城旌而別之,刻書傳布四方更好的辦法了。”

陳子龍明白張家玉的用意:“得一仁人以收拾天下之心,勝卻精兵十萬可知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