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御明  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錦衣御明 | 仗劍至天涯   作者:仗劍至天涯  書名:錦衣御明  更新時間:2019-12-03
 
研討所。

作為東海鎮科學人才,群聚的一個過渡時期,在未明確頂尖級人才時,趙宗武并不著急成立,屬于東海鎮的科學院所。

這個坐落于金州核心的宅院,被將士嚴格保護,凡入研討所者,皆是在該領域擁有一定見解的存在。

“大人,按照明確的錄用標準,入我東海鎮研討所者,共計有39人。

其中火器一行被錄17人,冶煉、鍛造一行被錄5人,雜……”

就在趙宗武觀看研討所時,在旁的張輝,則詳細對他介紹著相關介紹。

而聽著研討所的情況,趙宗武不時點頭示意。

“卑職張徐,見過指揮使大人!”

在金州的衙門,皆由東海鎮陸軍抽調輪值,一月一換,隨機調動,目的為確保絕對安全。

所領研討所的將領,是一位百戶。

看著神情中略帶激動的張徐,趙宗武臉上帶著微笑,道:“起來說話,不必多禮。”

對于麾下將士,趙宗武多的是平等,雖說做不到后世官兵平等,但比之今世卻要好太多。

人心都是肉長的。

想要擁有他人擁戴,就必須要給予相應的對待。

見張徐轉身,欲差人通稟,趙宗武揮手拒絕,道:“不必派人通稟,本將自己進入即可。”

說完便走上前,輕拍張徐肩膀,接著便與張輝走了進去,只留下神情略帶激動,但極力克制的張徐。

作為東海鎮的研討所,除了被錄取的人選,尚有一批年輕學員跟隨,此皆乃層層篩選最終確定的。

“徐駕,按照你方才講的,水鍛機的制作,可分別根據齒輪蓄力,輪機轉換,再經輪錘鍛造!

根據鍛造所需不同,按需求進行調整、整備。”

“張頭分析的很對,一旦研制的水鍛機的成型,這不僅能加快民生鍛造,更能加快兵器鍛造。

尤其是對火器一途,那改變更是天翻地覆的。”

“會有怎樣的改變?火銃能用在鍛造上的地方并沒太多。”

“就以火銃來進行舉例,火銃的……”

當趙宗武、張輝進入研討所后,并沒有看見一個閑人。

不管是匠師,還是學員,他們皆在做自己的事情。

在研討所的中心宅院,是一座由各類器械修筑的實驗臺。

此刻聚集在實驗臺的人有很多,以張鐵、徐駕為首的匠師,在這里不斷交流、碰撞。

圍繞在匠師左右,是被選入的學員,在他們眼睛中流露著期盼,奮筆直揮的記錄著,不斷汲取著他們未聽過的知識。

技藝傳承隱蔽,這是圍繞在華夏一族中的糟粕,或許這會讓技藝精湛,但抗風險能力卻降到了最低。

每逢戰爭降臨,華夏大地必定損耗大批優秀技術!

數百年一個王朝興衰,也造就華夏文化屬一個興衰。

不斷在廢墟中恢復,這是最精準的描述。

趙宗武先行組建研討所的初衷,就是為了改變一家一念,真正讓好的技術,通過學院傳承的方式,徹底被激發出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開頭。

“不用打擾!”見張輝欲喊話,趙宗武一把將其拉住,小聲回道。

在覺華島、京城搜羅期間,趙宗武曾多次與匠師群體,進行過相關學術上的探討,但終究因為時間緣故、繁雜事宜,并未酣暢淋漓的講述過全部。

這一次是不錯的時期,趙宗武不打算放過。

“對呀!一直以來銃管鍛造,一直就是制約火銃,進一步發展的前提。

如果能夠利用包鐵、改良鍛造等工藝,增強銃管自身耐久度!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加強對火銃的產量!”

張鐵神情中帶著激動,作為沉浸在火銃一道的匠戶,張家五代皆為此道。

只是張家技術雖好,但終究只是朝廷下的官統匠戶,沒有一絲絲的自由、自尊可言。

但即便是這樣,也影響不了張鐵,對于火銃的熱愛。

徐駕指出,“單純的增加產量,遠沒有量產來的實際。

想要對火銃進行量產,這其實并非是不能實現的。

先前大人就曾提及、完善過,定裝火銃包,統一標準下,對其進行流水線式生產!

這樣一來不僅能確保安全,更能提升火銃威力!”

很多時候科學的窗戶紙,就是薄薄的一層,但想要將其捅破很難,可一旦將其捅破,那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

聽到這里,趙宗武知道自己該出來了,火銃的研制,不應還單純的停滯在這一步!

“張鐵、徐駕的探討很好,但具體的一些細節,卻還要進行細致改善!”

越過人群,趙宗武那渾厚聲音響起,連帶著讓張鐵、徐駕等人,神情中是略帶亢奮,接著便躬身行禮!

“見過大人!小人未出門相迎,還望大人恕罪!”

說著眾人就要跪地行禮。

趙宗武見狀忙道:“不必如此,本將沒有那么兇神惡煞!

方才本將聽你們在探討火銃一道,這心中多少有些想法,也想著與你們講出來,共同探討一番!”

被壓制的社會等級,不是一句兩句簡單的話,就能夠扭轉過來的,這需要時間的沉淀進行改善。

趙宗武對此心中很清楚,所以很快就將話題轉變。

作為一名偽軍事迷,這其中具體的細節,趙宗武或許不懂。

但相關的基礎知識點,趙宗武通過不同方式,這心中還是很清楚的。

“對于火銃鍛造的相關工藝,你們對此道必然比本將嫻熟,但很多時候提出改變的,往往卻是門外人。

根據在戰場上所用火銃,本將發現了一個問題。

單眼銃、三眼銃的威力雖大,但由于銃膛粗大,使得在其燃燒期間,真正的能量并沒有最大化利用。

這也使得單眼銃、三眼銃的威力雖大,但射擊距離卻很近!往往適合近戰壓制,并不利于遠途奔襲!”

趙宗武看著眼前眾人,直接開門見山的講道。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也多少出現在鳥銃、魯密銃上面。

包括在戰爭過程中,火銃甚至沒有打兩次,就因填充不及時,填充過于惶恐,導致炸膛的情況!

當然這一情況,也隨著火銃包定裝,事故大大被降低,但情況并不代表著不會出現。

對于這樣的問題,你們可曾想到過是什么情況?”

趙宗武探討問題,喜歡先把問題直接講出,而后給旁人思考時間、空間,讓他們結合自身能力,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

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述,或許當時是記住了,但真正能轉化思維的情況,就顯得不那么樂觀了。

因此在趙宗武將話講出后,連帶著張鐵、徐駕他們皆陷入沉思,解決問題的本質,就是要懂得思考!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