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住「八一」地址:www.81zw.cc大唐技師(逍遙初唐)!
李牧越說越傷心,眼眶泛起了紅。人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他越是這樣子,圍觀的百姓越是懷疑,侯爺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兒,才會被逼到如此的境地,竟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垂淚?
看著眾人瞧過來的眼神,李牧心中暗道,什么事兒啊,都得安排幾個托兒,指望著百姓自發的反應,實在是太耽誤事兒了。他抬起袖子遮住臉,瞪眼看向旁邊的李泰,李泰還是多少有點默契的,猜出了李牧的心思,道:“大哥,那些惡人是怎么逼你的,你倒是說呀。百姓們都知你的為人了,斷然不會誤會你的,你快說出來,把他們的罪行暴露于世間!”
有了李泰引頭兒,百姓們終于知道自己應該說什么了,一個個都詢問了起來。李牧起初還是不說,他越不說,百姓們越是追問,最后‘被逼無奈’之下,李牧只好道出‘實情’。
“大伙實在要問,我也就不瞞著了。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今兒就一并說了。本侯起家,靠的是釀酒。在長安時,就是靠釀酒,賺了第一筆錢。到了這洛陽,我便把酒坊搬了過來,釀酒需要糧食,所以我吩咐下去,在酒坊門口貼了告示,每日收購糧食。說這話,可是蝗災沒來之前,十幾天的事情了。”
“當時一點兒蝗災的苗頭都沒有呢,按理來說,洛陽城應當不缺糧食才是。但很奇怪,我要三千斤糧,每天卻只能收到一千斤上下,一連數日都是如此,我便疑惑啊,為啥有錢,買不到糧食呢?”
“于是,本侯便派人查了查。”李牧說著,憤然了起來:“不查不要緊,這一查,本侯是氣得不輕!原來早在數月之前,便有人大肆收購存糧,把洛陽方圓八百里的存糧都收了!洛陽城每天有多少糧食,完全被他們所掌控,他們放出來多少,咱們能買到多少,想多買?沒有!”
李牧憤然道:“方圓八百里的糧食啊,多大的手筆!當時我只當他們是為了不讓我釀酒賺錢,心里雖氣,但想到畢竟沒有影響到百姓生活,不讓我賺,我便不賺了。大不了等新糧下來了,我提早收購,把明年釀酒的糧食先預備出來。這個栽,我沒吭聲就忍了。”
“可是我沒想到,他們收購存糧,目標竟不是我!”李牧咬牙切齒:“這事兒出了不到半個月,蝗災爆發。我才明白他們收購存糧為何!這是想發災難財啊!只是本侯想不明白,他們是怎么提早知道會發生蝗災的?但不管怎么說,他們既預知了天災,卻不告知朝廷官府,而是提前收購糧食意圖謀取暴利,其心可誅!但有什么辦法?雖然本侯看穿了一切,但人家畢竟沒有犯法,若非得說他們是這個意思,倒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本侯只能忍,繼續忍!”
李牧悲聲道:“本侯當時能做的,也只剩下了嚴令洛陽城內糧食不得漲價這一途了。市井皆傳,是本侯不肯低頭,才讓洛陽城沒了糧食。蒼天憐見,這是多大的冤枉!若是那些商賈肯幫忙收購糧食,別說是低頭,就是跪下磕頭,為了滿城的百姓,本侯也不會說半個不字!就算是引頸就戮,本侯也不會皺一下眉頭!但事情真的那么簡單嗎?本侯的初衷,是不想讓百姓既受天災,再受人禍。哪里想到,那些沒能得逞的幕后黑手,竟聯起手來,我不讓漲價,他們便讓洛陽城沒糧!是他們,拿滿城的百姓性命威逼本侯!”
“百姓們!”李牧的眼淚早就準備好了,隨著這聲悲切的呼喊,順著臉頰流淌下來:“你們說,我該如何做?我當然可以妥協,與他們同流合污,本侯的地位擺在這兒,他們賺多少錢,少不得分本侯一份!但如此一來,可就把你們都坑了啊!用腳趾頭想,糧價會漲到什么程度!本侯查過縣志,上次蝗災之時,糧價暴漲三十二倍。這么貴的糧食,幾個吃得起?就算你們賣房賣地吃得起了,等蝗災過去了呢?你們愿意為奴為婢,供人驅使過一輩子嗎?”
“本侯不忍心,不忍心啊!”
“所以,明知道存糧只夠十日,本侯堅持不肯就范。這些日子,本侯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積極救災,侯府的長史馬周,在蝗災爆發的第一天,就被本侯安排沿著運河收糧去了,無奈對手早有準備,沿著運河一路向北,竟是收不到一點糧食!”李牧聲淚俱下:“昨日晚,本侯呆坐在庭院之中,仰望天穹,真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或許是蒼天有眼吧,竟勞動金仙降世,賜下了這救命的香。現在好了,秋糧至少能保住一半,咱們洛陽城的百姓有救了!”
“百姓們!”李牧直起腰版高呼:“眼瞅著秋糧就下來了,你們告訴我,這個頭,本侯低是不低?你們是愿意低頭吃幾天吃不起的干飯,還是喝幾天稀粥等著新糧下來?你們告訴我,咋個選!”
氣氛已經被烘托起來了,百姓們聽到這些細情,個個氣得紅了眼睛。若不是幾個糧鋪的掌柜見事不好跑得快,肯定會被生吞活剝了!聽到李牧的呼喊,眾人扯著嗓子吼道:“喝粥不低頭!不能讓他們得逞!”
“好!那我們先出城,把蝗蟲都燒死可好!”
“走!同去!”
錦衣衛在前頭帶路,方才還喊著要找李牧要個說法的百姓,現在仿佛全都成了他的死士一般,個個嗷嗷叫地往城外跑。李牧抬手揉了揉哭了半天卻只流下一滴眼淚的眼睛,欣慰地點了點頭,對身旁的李泰和獨孤九使了個眼色:“走,咱們也回吧。”
“大哥,不跟過去看看?”
“看什么?燒蝗蟲有啥好看的。”李牧爬上馬背,伸了個腰:“你嫂子可快生了,既然事情解決了,我不得陪陪她去?”
太極宮。
李世民正與房玄齡、長孫無忌商量調撥糧食救濟洛陽的事情。
“報”一個小太監不經傳報,直接跑進殿門。眾人卻見怪不怪,因為看他的服飾,便知道他是東廠中人。定是東廠有急奏稟告,否則也不會如此無禮。
李世民示意房玄齡先等一等,示意小太監把急奏呈上來。
李世民查驗了一下火漆,拆開了信封。拿出里頭的密報瞧了一眼,不禁喜上眉梢。他揮了揮手,打發了小太監,忍不住笑意,對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道:“二位愛卿不必煩心了,洛陽的蝗災,李牧已經解決了。”懶人聽書
“蝗災解決了?”房玄齡瞪大眼睛:“陛下,這可不是說笑的,蝗災如何解決?從古至今還沒聽說哪朝那代把蝗災解決了的,李牧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做到的尚不得知,但東廠的消息絕不會出錯。”李世民似乎有隱情不愿意明說,只是道:“這個消息是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具體的詳情,這兩日就會有眉目。”
房玄齡將信將疑,道:“陛下,這事兒臣還是不敢相信。臣以為,還是應該做準備。”
“朕心中有數,你們先退下吧。”
李世民這樣說了,房玄齡自然不便再問,二人躬身告退。轉身離去時,李世民對長孫無忌使了個眼色,長孫無忌微微點頭,隨著房玄齡出去之后,不大一會兒又從密道轉了回來。
“你看看這個。”李世民把信遞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低頭細看,眉頭皺了起來,他把密信還給李世民,道:“陛下,消息會不會有假?”
“斷然不會。”高公公接話道,他剛剛也看過了密信:“這密信是一路從洛陽傳遞回長安,路上不經第二人之手,信上的火漆,印鑒,密記都對的上,絕不會有假。”
“可這也太過于離奇了些,太白金星都出來了”長孫無忌無語苦笑:“臣覺得十分荒唐。”
“朕也覺得荒唐,可是那香確實是管用。你沒見那上面寫的?一根香,能引方圓數里的蝗蟲聚集。一把火,燒死上百斤。若不是仙家秘法,如何解釋?”
長孫無忌想了想,道:“李牧慣于發明奇奇怪怪的東西,也許這就是他誤打誤撞發明出來的。”
“就算是這樣。”李世民又問道:“那如何解釋,他高臺上擊中那‘天師’時,手掌上浮現出來的火焰?信上課是寫得明白,他抬手伴隨火光,火焰浮于掌紋之上,將那人的衣服都燒破了!”
“這、這也許是障眼法”長孫無忌也不知該說些什么了,但他仍不相信,李牧會是金仙轉世。這么扯的事情,是個正常人都不會信的好吧?
就在這時,密道的機括又響了,袁天罡從密道走出來。李世民看見他,立即道:“你看看這個。”
袁天罡不敢怠慢,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卻沒有第一時間表明態度,而是看向了高公公。這是發生在昨天的洛陽的事情,他的不良人還沒傳遞回消息,而東廠卻已經把消息送到了李世民的案頭。東廠的效率,已經這么高了么?
“愛卿,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為,也許是真,也許是假。”
高公公聽到這話,當然不會放過嘲諷的機會,嗤笑道:“袁道長,這話說了好似沒說,要么真,要么假,怎么還真真假假,叫人聽不明白。”
袁天罡沒理會,自顧解釋道:“陛下,臣曾向陛下稟報過,馬邑本地人口中的李牧,本是憨厚愚鈍的性格,與他現在的模樣截然不同。而他發生變化的時候,大概就在一年半以前,當時發現一件異狀,有彗星橫貫長空。臣相信,不止是臣看到了,陛下、高公公、國舅也都看見了。算算時間,不謀而合。”
“坊間早有傳言,侯爺天資聰穎,生而知之,乃是帶有宿慧,是謫仙下凡。若按這信中所說,也能對的上。因此,臣說這事兒可能是真的。只不過……”袁天罡抿了抿嘴,沒有往下繼續說。
李世民追問道:“這時候還藏著掖著做什么,只不過什么,你倒是說呀?”
“陛下,太白金星在道教中的形象,乃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陰陽家認為其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太白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變天”的象征,代表要發生大事了。《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袁天罡沒理會,自顧解釋道:“陛下,臣曾向陛下稟報過,馬邑本地人口中的李牧,本是憨厚愚鈍的性格,與他現在的模樣截然不同。而他發生變化的時候,大概就在一年半以前,當時發現一件異狀,有彗星橫貫長空。臣相信,不止是臣看到了,陛下、高公公、國舅也都看見了。算算時間,不謀而合。”
“坊間早有傳言,侯爺天資聰穎,生而知之,乃是帶有宿慧,是謫仙下凡。若按這信中所說,也能對的上。因此,臣說這事兒可能是真的。只不過……”袁天罡抿了抿嘴,沒有往下繼續說。
李世民追問道:“這時候還藏著掖著做什么,只不過什么,你倒是說呀?”
“陛下,太白金星在道教中的形象,乃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陰陽家認為其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太白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變天”的象征,代表要發生大事了。《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陛下,太白金星在道教中的形象,乃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陰陽家認為其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太白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變天”的象征,代表要發生大事了。《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