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技派  第七百零二章 傳說中隔壁老王的故事?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演技派 | 陳奔馳   作者:陳奔馳  書名:我是演技派  更新時間:2020-12-10
 
“《建國大業》這個項目我們一定要積極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另外……呃,算了,我親自跟三爺說。”

賀新在辦公室里對小豆丁如是說。

話說《建國大業》早在春節前就已經開始籌備。起初是著名主旋律編劇,也是電影文學學會會長,全國那啥委員王興冬老師琢磨著建國六十年大慶,要寫個作品。

說起王興冬老師,別看他有這么多頭銜,要擱在后世絕對是個類似王海林一樣的網紅,當然他不會去抨擊小鮮肉、蹭熱點這種很low的騷操作,人家就是嚴肅的批評。

比如批評金雞獎的雙黃蛋、評委終身制、外行充當評委、暗箱操等等,幾乎把金雞獎的獎項定位、評委構成、權威性、大眾性、公開性方面批的體無完膚。

最后搞得金雞獎的主辦方——電影家協會實在沒辦法,不但通過他的上級組織對他進行批評教育,還將他排斥在影協理事之外。

堂堂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也就是編劇協會的大佬,居然不是電影家協會的理事,這可能跟頭發不夠黑,不讓上場比賽一樣可笑。

當然王興冬老師在編劇領域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絕對不是什么《一起來看流星雨》、《一起再看流星雨》這種水準。他創作了《孔書記》、《離開學習好榜樣的日子》、《法官媽媽》、《生死牛書記》等等眾多觀眾耳熟能詳的主旋律電影劇本,還是七零后小時候印象特別深刻的《狼犬歷險記》、《奔向銀幕的馬》、《鴿子迷奇遇》等作品。

建國六十年大慶這樣一件大事,作為深耕主旋律創作的王老師自然不會熟視無睹。一定要在銀幕上留下印記。

于是他把自己作為政協文史委員期間收集的很多資料都用上。劇本的創作就是寫出各黨派齊聚京城。當時孫大炮的遺孀到京城下車后,毛爺爺跟她說“歡迎你來京城,我們共商建國大業”。

劇本的名稱就來自于此。

為此,他還找來了自己的好友程寶光一起參與創作,因為對方從15歲便開始研究毛爺爺,可以確保史料準確運用。

當然劇本創作出來,還是要拍的。雖然目前包括《風聲》在內的各種獻禮片、獻禮電視劇搞的很熱鬧,但正愁手頭沒有合適劇本的中影方面當即一拍即和,而且中影老大韓三爺要親自執導。

這種現成的政績、露臉的機會怎么可能讓給旁人呢?雖然韓三爺久疏戰陣,但多找幾個助手不就完了,比如好友黃健新、張果立什么的。

一開始劇本沒有那么大陣勢,也就二十多位有名有姓的演員,兩黨以及各民主黨派的大boss,還穿插了一些那個特定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主要演員都是長期活躍在金雞百花、飛天金鷹以及華表獎頒獎典禮上的常客——領導人的特型演員們。比如初代小鮮肉唐果強老師、劉進、王五福等人,還有一些老藝術家。

程好倒是從一開始就混了一個角色——傅冬菊。這是平津解放中避不開的一個人物,歷史上有名有姓。

反一號常凱申,原本三爺是想請陳導明來飾演,畢竟在《長征》中道明叔飾演的常凱申可圈可點。可道明叔這會兒已經接了褲子導演的《大地震》,檔期實在調不開。于是乎只能張果立頂上。

不過道明叔也明確表示了一定要出演一個小角色,為建國六十年大慶,貢獻一份作為一名普通文藝工作者的貢獻。

瞧瞧,這才是老藝術家的典范。政治覺悟高,有責任,有擔當!這樣的人品怎么能演閻錦文呢,應該演郭詩人啊!

相比同樣清高的王志聞老師,就從來不會摻和這種事情,人家連廣告都從來不接。

賀新當然沒那么清高,他是積極參與還來不及呢!作為跟在中影、博納后頭混的小兄弟——新皓傳媒,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因為表態的早,居然還跟張果立的國立常升一起,被列為制作單位之一。

這讓賀新竊喜不已,當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且是不惜成本的,什么無人機航拍之類的,到時候全都無償贊助。

其實他倒是蠻想演建豐同志的,可惜就是跟原型人物在外在條件上不相符。歷史照片中,建豐同志和常凱申站在一起明顯要矮一截,他的個子太高了。

不過他也跟道明叔一樣,專程給三爺打了電話,誠懇的表示,非常愿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一個無名無姓的小角色都行,至于片酬啥的,根本就不用談。

《建國大業》這個項目一開始是保密的,外界隱約知道中影準備開一部新片,并且找了張果立,但對電影的題材、內容、性質,概不清楚。

說來也巧,一家媒體在采訪張果立的時候,偶然問起這個事兒。當時老張說漏了嘴,說這是主旋律影片,我演常凱申。

那記者沒在乎,當普通報道發了,但有的經紀公司就非常細心,開始打聽這部戲,然后就嚇了一跳!建國六十年獻禮片,中影出品,導演韓三爺!

前面沒什么,重要的是后面,中影出品過不少片子,你看哪部是三爺親自上手的?如此一想,這部戲的地位就出來了。

有聰明的、自覺夠得上范兒的,都跟道明叔、賀老師一樣忙不迭的主動請纓,后來在圈內越傳越廣,有名有號的全曉得了。

于是乎,韓三爺每天都在接電話,李連結、劉得華、姜聞……

都是腕兒啊!

人家表態,中影當然得給面子。原本只有二十多個角色的戲,硬生生給抻到了一百多人,來晚的連名字都沒有。

中影很樂于看到這種局面,有意無意的推助媒體炒作,領導嘛!天子印出,萬國來朝,這是最爽的事兒。

趕了早集的賀新自然拿到了一個頗有存在感的角色——孔令侃。在劇本里跟打虎的太子爺有場很激烈的對手戲。

建豐同志這個角色很早就鎖定了陳昆!沒辦法,先天優勢,當紅的小生中唯有他跟張果立站在一起才能正確的還原歷史照片中的情景,就算一米八的小明哥都不行,畢竟張果立才一米七八,除非老張穿內增高。

這些當然都是后話。

二十六日發布會吸引了不少媒體,大家都是沖著賀新和新晉東京影后程好來的,從《萬箭穿心》到現在的這部《鋼的琴》,接連兩部戲,倆口子似乎有開啟夫妻店的架勢。唯一讓媒體失望的是劇組的另一位主創蔣琴琴沒有出現在現場,人家還在橫店拍《黎明之前》,只是錄了一段視屏向媒體問好,同時說了一些祝福的話。

“這邊還行,不怎么冷嘛?”

沈陽桃仙機場下了飛機,然后一路高速來到鋼城鞍山。賀新下車感受了一下,順便掏出煙來過一下煙癮。同是東北,二月末這邊要遠比他老家哈爾濱下屬的小縣城暖和多了。

“這邊不算太北,而且靠海近,冬天跟京城差不多,最冷也就是零下十幾度,很少有超過二十度的,比鐵嶺那邊暖和多了。這兩天天氣不錯,可能比京城氣溫還高點。”張蒙接過他遞過來的煙,忙掏出打火機幫著點煙,然后笑著介紹道。

他的老家在鐵嶺,跟本山大爺是同鄉,后來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搬到了沈陽。

賀新叼著煙,仰頭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噴出一口煙霧道:“空氣也比京城好不了多少。”

“一座城,鋼廠就占了一大半,這空氣肯定好不了。一開始我想在沈陽拍的,畢竟各方面都方便一點,結果這幾年發展的太快,鐵西區的很多老廠房都拆了開發房地產,所以只能到這兒。不過我估摸著照現在這個發展趨勢,再過個五六年這邊的老廠房啥的,可能也得要拆。”張蒙搖搖頭一臉惋惜道。

賀新瞥了他一眼,這大概就是藝術家的矯情,對于那些下崗工人來說,巴不得房子拆遷呢,除了改善住房環境,至少還能得筆錢,稍稍喘息一陣子。同樣地老工業城市,他老家那邊可就沒這邊這么幸運了。

煙剛剛抽到一半,就見呂瀟匆匆從賓館大門跑過來,嘴里還不停道:“哥,抱歉,抱歉,沒有去機場接你。”

劇組早在春節剛過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制片主任呂瀟比他提前一個星期來到這邊。

“假惺惺的,別來這套!”賀新笑罵了一聲,又看了一眼張蒙,問道:“怎么樣,張導這段時間不在,這邊的工作還順利吧?”

“張導手下都是精兵強將,一切都非常順利的。”小呂子笑呵呵道。

干了幾年的制片,如今小呂子成長了不少,很會說話。旁邊的張蒙聽了,不自覺的嘴角翹了起來。

這次跟新皓傳媒,他確實覺得很舒心,人家掏了錢,僅僅只派了制片和財務,在幕后制作班底方面給了他充分的自由。

他笑道:“賀老師,咱們進去吧,說是不冷,但外面站久了也挺冷的。”

那邊小呂子已經再幫沈明搬行李了,只要在賀新面前,他不是什么制片部的經理,依舊是老板的助理。

張蒙也一路把他送到電梯口。

“賀老師,你先休息一下。等一會兒人都回來了,咱們再小范圍開個會,大家認識一下。”

“好!”

鞍山雖然是座小城,但劇組下榻的這家賓館條件相當不錯,畢竟這里有一家占據半座城市的大企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關的配套服務行業還是比較發達的。

賀新的房間是一間套房,進了房間,小呂子跟以前一樣,一邊幫著老板把行李箱的衣服、日用品收拾出來,一邊匯報劇組這邊的情況。

“哥,張導找的那個臺巴子確實挺有兩下子,我看了他做的視覺設計方案,感覺挺新穎的。周舒豪,聽名字還挺有瓊瑤劇特色,什么書桓、子豪、書豪之類的,他們臺巴子的名字還真有意思……”

他正說得起勁,一轉頭便看見賀新站在那里冷冷地看著自己,立馬反應過來,忙輕輕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解釋道:“哥,我就是在你面前說說,在外面我絕對不說什么臺巴子的。”

“既然在一起工作,就應該相互尊重。人家既然有水平,就更加應該尊重。難道你下次看到陳果富導演,也叫人家臺巴子啊?”賀新板著臉難得教訓道。

“哥,我錯了,以后保準不說了。”小呂子忙態度誠懇的認錯道。

“大家在一起合作就是同事,你作為制片人主任就是更是要懂得協調劇組方方面面的關系……行了,反正你自己心里要有數!”

看他一副主動認錯的樣子,賀新也懶得再廢話。

“哥,我都記下了。”

這個叫周舒豪的臺巴子,是張蒙請來的攝影師,之前他就聽張蒙介紹過,畢業于灣灣東海大學美術系。跟張蒙一樣,都屬于家學淵源,父親是灣灣著名的廣告導演,家境不錯,大學畢業后在歐洲游學,相繼在德國的柏林、科隆以及死板鴨的巴塞羅那藝術院校都混過,最后從英國倫敦電影學院畢業,學的是攝影。之前在灣灣作為攝影師也拍過一部電影。

張蒙和他是去年在上影節上認識的,張蒙的處女作《大耳朵有福》拿到了亞洲新人獎。張蒙本身也是學美術設計出身,據說當時兩人聊的很投機,對于電影的理解和審美也趨于相同。這次原本《大耳朵有福》的韓國制作團隊被賀新否決之后,張蒙第一個就想到了請他來幫忙掌鏡。

而對方也因為灣灣這種小地方資源有限的緊,實在施展不開,正有意留在大陸發展,可謂一拍即合。

原時空里周舒豪此時應該被同樣在上影節上認識的另一位內地青年導演楊樹鵬招攬,這會兒正在拍由胡君和姜五主演的《苦竹林》,兩年后才接受張蒙的邀請,拍了這部《鋼的琴》。

這個周舒豪賀新原本以為歲數不大,頂多跟張蒙差不多吧,結果真正見到他本人的時候,才發現人家看上去都四十出頭了,單眼皮、小眼睛、大鼻子,上唇留著兩撇小胡子,模樣還挺卡通的。

“周老師,您好!”賀新很客氣的跟他握手。

“不敢當,不敢當,賀先生太客氣。”

來到大陸發展的第一份工作,賀新既是大明星又是投資方的老板,周舒豪多少還顯得有些拘束。

只是賀新滿面春風的態度才讓他緊張的心情稍稍平定下來,寒暄兩句之后,才大著膽子道:“賀先生,其實我們見過面的……”

“是么?”

賀新一愣,仔細打量了他一番,抱歉的搖頭道:“實在不好意思,我好象沒有印象。”

周舒豪笑著解釋道:“很久以前了,01年你來灣灣參加金馬獎,在臺北的首映禮上我曾經找你簽過名,我記得當時人好多,你肯定不會有印象。”

“啊,原來這樣。”

當時他和胡君、關金鵬一行人在臺北跑了五家影院宣傳造勢,只記得當時影迷都十分熱情,簽名更是不計其數,怎么可能記得住啊!

接著張蒙又指著旁邊一位長的很有氣勢的大叔介紹道:“賀老師,這是我爸。”

“呃……”

賀新咋一看眼前這位大叔,身材魁梧、濃眉大眼,一頭烏黑茂密的天然卷長發,梳著三七開的大背頭,外加一臉花白的大胡子,顯得豪放不羈。

嗯,烏黑的頭發可能是染的,不然沒道理頭發烏黑,胡子卻是白的,盡管沒有張繼忠的那把大胡子那么夸張,但看上去依舊非常有氣勢。

然后再看看身邊這位小眼睛、淡眉毛、頭發稀疏、發際線堪憂的小胖墩,賀新差點脫口而出:“這是你爸?”

實在是爺倆長相差距太大。

好在他趕緊到嘴邊的話吞下去,趕緊上前,態度恭敬道:“張叔,您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