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技派  第七百六十四章 鋼的琴首映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演技派 | 陳奔馳   作者:陳奔馳  書名:我是演技派  更新時間:2021-01-28
 
“這兩天大家辛苦了,今天我們好好過個年,明天再接再厲啊!干杯!”

中餐廳一角的一張大桌子,整個團隊十來個人大家一起舉杯,歡度除夕夜。

電影節開幕到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除了開幕電影《團圓》,已經有好幾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亮相了。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著名電影大師羅曼.波蘭斯基導演,伊萬.麥克格雷格和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影子寫手》。

這次電影節羅曼.波蘭斯基因為多年前在美國的狗血往事,被瑞士政府軟禁,無緣出席,然后包括電影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皮爾斯.布魯斯南在內的白左們紛紛聲援抗議,使得這部電影格外讓人關注。

賀新原本還想去觀摩一下大師的作品,結果居然沒有買到票。而且第二天場刊對這部電影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回歸黑色懸疑,大師依舊淡定嫻熟。并打出了2.8的高分。

柏林電影節的場刊打分,最高分是4分,但極少有電影能夠獲得3分以上,一般打分超過2.5分,已經可以被稱之為金熊獎的熱門了。

同日首映的還有好萊塢明星詹姆斯.腐蘭蘭主演的傳記電影《嚎叫》,這部講述五六十年代美國叛逆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年輕時期的gay片,也引來了不少關注。

在歐美,一般傳記題材的電影是很容易得獎的,加之又有同性元素,很容易受到白左們的追捧,很討巧,可惜電影實在一般,最后場刊也只給這部美國電影打出了2.1分。

不過今天上映的兩部同為講述兄弟親情的影片,雖然場刊評分還沒有出來,但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那部來自羅馬尼亞的冷門影片《口哨》,被一致認為是今年金熊獎有力的爭奪者。

其實從開幕影片《團圓》開始,本屆柏林電影節就奠定了親情這個基調,入圍的二十六部影片當中,超過三分之一都是講述親情這個主題,而閉幕電影選擇了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弟弟》,算是前后呼應。

山田洋次同樣也稱得上是大師,好在本屆電影節入圍的二十六部片子當中,包括他的這部《弟弟》,以及馬丁.斯科特導演、小李子主演的《禁閉島》在內的六部電影只作為展映,不參加評獎,才顯得競爭不那么激烈。

明天下午《鋼的琴》就要亮相,同時首映的還有美國電影《格林伯格》,導演并不出名的,但里面男主角卻是好萊塢明星本.斯蒂勒。這位《博物館奇妙夜》系列的男主角在歐洲很受歡迎。別的不說,就說今天下午接連舉行的兩場新聞發布會,《鋼的琴》的發布會上國內媒體記者的面孔居多,西方記者不多。而有本.斯蒂勒現身的《格林伯格》發布會卻是擠滿了人。

另外明天大年初一,大鼻龍的《大兵小將》也將在影展上亮相,屆時肯定會分流掉很大一部分的國內記者和喜歡中國電影的西方觀眾。

參加電影節最忙的就是電影首映前的兩天,這么多電影扎堆在短短十來天的電影節上亮相,就算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你也得到處貼海報、發傳單吆喝,要不然難免會門庭冷落。

好在《鋼的琴》在前一天晚上進行的一場小規模媒體試映場,反響還算不錯。第二天一早新鮮出爐的場刊對《鋼的琴》的評價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作者電影,一種殘酷的幽默感,象是廢墟里開出來的小野花,賀的表演足夠驚喜!

第二天下午,首映禮紅毯,今天這里才是程好的主場,一身GUGGI鳳凰旗袍顧盼生姿。王全桉也來了,不過這貨不講究,戴著頂黑帽子,裹著厚厚的羽絨服跟一小老頭似的,居然還特意買了票,當記者拍照的時候,還在鏡頭前亮著手里的電影票,號召大家踴躍購票觀看。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特的到來,把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賀新也很驚喜,小跑著迎上去,嘴里不停的念叨著:“Amazing!”

不過最讓人驚喜的還是影廳未開放,外面已經站滿了長隊,首場票居然全部售罄。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很驚訝,畢竟今天主辦方很給面子,安排了一個六百多人的大廳,對外發售的近六百張電影票居然就搶光了?

小豆丁特地還跑出去打聽了一下,結果讓人啼笑皆非。

因為《鋼的琴》的英文片名叫《ThePianoinaFactory》,字面意思就是工廠里的鋼琴,張貼在外面的所有海報都有手風琴和鋼琴的音樂元素。結果觀眾誤會了,以為這是一部音樂題材的電影。

而德國恰恰是誕生了無數大師的音樂之鄉,加之本屆電影節上音樂題材的電影難覓蹤影,再加上賀新這張在歐洲藝術電影圈不算陌生的臉,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觀眾。

但不管怎么說,能夠觀眾忽悠進來,這就是件大好事。同時這也是聚集效應,別以為外國人不愛湊熱鬧,看到這邊人多,后面兩場的觀眾的肯定不會少。

不久觀眾入場,一眨眼的工夫,影廳里就坐的滿滿當當,張蒙和周舒豪倆家伙是又緊張又驚喜。迪特老爺子既然來了,自然要捧場捧到底,電影放映之前,還專門上臺說了幾句熱情洋溢的話。

然后燈光暗去,大銀幕一亮,《鋼的琴》的首映正式開始。

伴隨著俄羅斯民歌《三套車》悠遠的音樂響起,遠處三個巨大的冷卻塔正在向灰蒙蒙的天空釋放著白色的蒸汽。

隨著鏡頭慢慢拉近,就見圍墻外、細雨中,裹著黑色垃圾袋的草臺班子樂隊正在演奏,站在前頭的拉著手風琴的賀新顯得格外認真。

觀眾一看,有點明白這大概講的是一個草根樂隊的故事,要知道從草根到明星,類似這種橋段是西方人最喜歡看的。

前奏過后,歌聲響起,女中音美聲唱法,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盡管歌詞是中文的,但還是有懂行的觀眾一聽,微微皺起眉頭,似乎這歌聲唱的并不怎么樣。

鏡頭緩緩平移,撐著雨傘,披在大衣,穿著一件廉價演出服的程好正在深情演唱,剛剛要到歌曲的高潮部分,畫外音傳來:“停!停!”

歌聲戛然而止,剛剛還頗有草根藝術范拉著手風琴的賀新點頭哈腰,滿滿的卑微。

“怎么的,哥!怎么的?”

“這曲子聽著太痛苦了!”

“那不行,那老人聽這曲子步伐得多沉重啊!”

“啊?是是是……”

銀幕上的賀新點頭哈腰的應著,但他還想分辯幾句。

但旁邊正幫他撐著傘的程好拉了他一把,沖著畫外干脆的喊道:“行行行,知道啦!”

又跟賀新道:“那啥,叫老人加快步伐吧!”

“走這么快干嘛呀?”

“你管她去哪兒呢!”

賀新只得回頭沖著自己的小樂隊喊道:“來,咱來個步步高啊,降B啊!”

“一二三,走!”

獨特的廣東民樂《步步高》的旋律響起,曲如其名,旋律輕快激昂,層層遞增,節奏明快,音浪疊起疊落,一張一弛,音樂富有動力,讓人不由自主的搖擺。

從沉重的《三套車》到輕快的《步步高》,盡管觀眾對莫名其妙的畫外音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音樂的轉換以及難得一見的中國民樂讓他們也跟著旋律開始輕輕搖動身體。

鏡頭再度緩慢橫移,靈棚、披麻戴孝的孝子賢孫、送葬的人群,還有那個大大的“奠”字,雖然老外們不認識那個四四方方的漢字,但并不妨礙他們都歡樂的笑起來。因為底下有一行字幕“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葬禮!”

“哇,太讓人驚訝了!”

“當然,一開始我還以為是一個露天演唱會呢!”

“難道這就是一部音樂喜劇?”

“這個長鏡頭太漂亮了,充滿了驚喜和意外!”

觀眾們竊竊私語,在電影節混的觀眾大都都是懂行的,長達六七分鐘的影片開頭,就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而且遠景、中景、特寫和橫移的變化都非常出色。

鏡頭一閃,跳躍到了另一個空曠的場地,這是一個仰拍的鏡頭。一男一女,落魄和名貴。與之對應的景深處,破敗的屋檐和嚴密結實的屋檐。

“離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馬,我放你一馬的事!”

“我同意!”

“同意就好!”

“家里冰箱、彩電、洗衣機,你看著搬吧!”

“我什么都不要。小元我要帶走。”

“什么?小元你帶走?”

“陳桂林,我告訴你,孩子跟你是不會幸福的!”

“你少拿幸福嚇唬我,小元很幸福!”

隨著兩個人的對話,觀眾看明白了,這一男一女要離婚,涉及財產分割還有孩子的撫養權,矛盾焦點顯然雙方都要正孩子的撫養權。

銀幕上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們終于發覺受騙上當了,這根本不是一部什么音樂題材的電影,而是一個窮困潦倒失業的父親,為了能夠爭取到女兒的撫養權,用工廠廢棄的鋼鐵為女兒鑄造了一架飽含父愛的“鋼的琴”的故事。

工廠里的鋼琴,真的是在工廠里用鋼做一架鋼琴。

不過影片的視角獨特,幽默詼諧。尤其是賀新在片中用他不留痕跡的表演風格完完整整地塑造了一個真實而特別的父親形象,他帶有超越常規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讓整個影片擁有溫暖的質感。

失業對于西方人來說也是感同身受的,但電影中賀新飾演陳桂林用他充滿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將平凡無奇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快樂與激情。當看到陳桂林與女兒在一起,與眾工友在工廠里熱火朝天的鑄造鋼琴的時候,可以讓人看到生活艱辛以外的溫暖質感,同時又清新、生機盎然。

同時電影中那些蘇聯老歌,同樣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別忘了這里柏林,曾經民主德國的首都。每每這些音樂響起的時候,觀眾的情緒不由自主的被帶動。

說實話,一開始賀新還擔心當觀眾發現這其實不是一部音樂題材的電影,會不會提前退場?

退場的觀眾有,但是不多,他默默數了一下,現場近六百名買票入場的觀眾,中途離開的絕對不超過十人。說明觀眾是接受這部電影,愿意看下去。

當影片的最后,小元坐著新爸爸的雪白的寶馬車來到破舊不堪的工廠,用那架鋼的琴為舊爸爸彈奏一曲鋼琴曲。這個男人終于沒有爭取到女兒的撫養權,但也充分詮釋了一種什么叫有一種愛叫放手!

“嘩嘩嘩……”

“這是一部有生命的電影,荒誕中存在著真實,疏離感中包含著不愿觸及的過往。美國人只能造出鋼鐵俠,中國人卻能造出鋼的琴!音樂和畫畫渲染極富感染力,可惜節奏控制得并不算好,有些段落有些松散不夠集中。”

——《銀幕》

“對工廠時代的深情祭奠,超現實主義的情境與畫面,細節安排獨到精心,對黑色幽默的把握恰到好處。懷念那個不浮躁的時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真實寫照,幽默中帶著淡淡哀傷,蘇聯味道很濃,庫斯圖里卡的風格。音樂本是反電影的行為,但導演很聰明,用前蘇聯音樂推動劇情的發展,是特色也是弊病,這種無產階級的浪漫情懷讓廢墟之中透露著一股生之希望。”

——《綜藝》

“難得的好劇本和一群讓人難以置信的好演員,情懷也很飽滿。但導演這個功能幾乎完全缺失,基本是靠平移鏡頭和固定鏡頭把演員出色的表演裝進畫框里就了事了,談不上任何調度。有些地方剪輯得毫無意圖可言。最糟糕的是聲音的處理,音樂堆得太多,而且音樂的進和出都很草率。”

——《好萊塢報道》

第二天,三大場刊都對《鋼的琴》做出了評價,負面評價幾乎都集中在剪輯和音樂這兩個比較有爭議的地方,而對演員的表演卻是一邊倒的好評。

主要還是因為張蒙是新面孔,媒體對這位年輕導演總會存在一些審視,最終場刊還是給《鋼的琴》打出了2.5分。

在已經亮相的七部電影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獲得一致好評的《口哨》和羅曼.波蘭斯基的《影子寫手》,前二者分別獲得2.9和2.8分。

請:m.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