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技派  第七百三十四章 勇敢的嘗試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演技派 | 陳奔馳   作者:陳奔馳  書名:我是演技派  更新時間:2021-04-06
 
這年頭不象后世流媒體那么發達,一個十八線的小明星分手、緋聞分分鐘都能上個熱搜。不過呢這年頭演藝圈內自產自銷的例子也不多見,女明星們還有一股子嫁入豪門的追求。

還是那句話反盜版很重要,當國家對影視行業采取反盜版措施后,電影票房年年新高,同時帶動了資本的進入,明星們的片酬隨之水漲船高。明星們都有錢了,漂亮的女明星自然不必再追求什么豪門了,大家都是豪門,圈內自產自銷的例子也就多了起來。

當然圈內自產自銷的例子雖然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除了女明星嫁導演,還是有幾對明星夫妻,比如徐光頭和小桃紅、奶潘和董白蓮、馬司令和小文等等,但是如果以人氣來對標,那么最有影響力的無疑就是賀新和程好這一對。

而且兩人剛剛在不久前結束的華表獎和飛天獎的獎項上,一個拿了華表影后,一個拿了飛天獎的視帝,如今又爆出兩人結婚的消息,無疑是三喜臨門,熱上加熱。

媒體記者們紛紛行動起來,首先致電兩位的經紀人。花姐一如平日的淡定,表示他們確實已經領證結婚了,但事先沒有通知,確實有點驚訝,祝福他們!

求助下,可以像偷菜一樣的偷書票了,快來偷好友的書票投給我的書吧。

相比之下紅姐這充滿了喜氣洋洋他們早該結婚了,我不知道催過多少次,阿新終于有個家了,我打心眼里為他高興。

說到最后,鏡頭中的紅姐眼眶居然有點發紅,果然是常媽。

而正在為新推出的微博大力造勢的渣浪第一時間推出了《十載風風雨雨,賀新程好情路盤點》。

講兩人早在2000年于中戲校園結緣,然后01年賀新前往上海《粉紅女郎》劇組探班第一次被媒體拍到戀情曝光,當時兩人都沒有回應。

有消息傳言當年賀新獲得金馬獎影帝之后第二天便飛往日本,專程為當時正在拍攝《粉紅女郎》的程好慶生。

另據知情者透露,其實早在程好在人藝工作期間,兩人就已經雙棲雙飛,賀新常常會去人藝接程好下班(已經得到人藝數位老藝術家的證實)。

林林總總,總之一句話,兩位相識于微末,然后相互扶持一路走來。

比如兩人相繼在03年因《粉紅女郎》和《征服》而走紅,賀新繼01年加冕金馬影帝,有相繼在年拿下了金雞獎和華表獎影帝。

程好前期主要在電視劇中耕耘,去年的一部《萬箭穿心》讓她一舉拿下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以及不久前剛剛落幕的華表影后,同時兩人和李兵兵、胡君、王志聞等一眾圈內大咖主演的,由徐客、高群叔聯袂導演的建國六十周年獻禮諜戰大片《風聲》將于本月28日上映。

另外年初她跟賀新、蔣琴琴主演的文藝片《鋼的琴》,以及目前正在拍攝的時尚職場大片《杜拉拉升職記》,足以說明程好如今已經追上了賀新的腳步轉型成為了電影咖。

兩人十年風風雨雨走過來,鮮有負面新聞,只有一次被拍到賀新和孫麗約會,后來證明也是子虛烏有,相比圈內不少情侶分分合合,兩人的感情始終穩定,如今終于修成了正果,恭喜他們!也祝愿他們的作品《風聲》大賣!

先后獲獎,接著就結婚,這叫聚集效應,加之兩人在圈內的咖位,一個堪稱新生代男演員第一人,一個曾經火遍小熒屏,如今又完美轉型,如同去年劉佳玲和梁朝韋在不丹舉行的那場世紀婚禮一般,一連幾天都占據了不少版面。

什么“范小胖黃絕一見鐘情”、“范小胖黃絕機場牽手”之類的八卦新聞統統往后靠。

明擺著,這波節奏起碼要帶一個禮拜,只要有兩人出現,肯定被媒體記者圍攻,幾句話肯定會繞到即將要上映的《風聲》上。

雖說這不是兩人第一次在銀幕上合作,但之前的《萬箭穿心》畢竟相對小眾。《風聲》那可是諜戰大片,一水的大咖,就更加引人注目。

“對,大概需要十天左右,實在不好意思啊,陳導。”

賀新站在陽臺上跟陳可欣打電話,作為片方老板,他這是替自家媳婦向導演請假。《風聲》上映前各種造勢路演即將展開,少了誰都少不了女主角之一的程好。盡管目前《杜拉拉》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但也沒辦法。

電話那頭的陳可欣很無奈,《杜拉拉》原本就是一部大女主的電影,程好缺席兩三天可能問題不大,但足足要請假十天,弄不好劇組就得停工。

但他這個人除了在電影本身方面很執拗之外,其他方面還算懂得變通。

“沒關系,哦對了,祝賀你啊賀先生。”

“謝謝陳導。”

掛了電話他走進屋里,躺在沙發上陣刷著微博的程好抬頭道“陳導沒說什么吧?我都不好意思請假了。”

“沒說什么,不過這兩天你得辛苦一下,要多趕幾場戲。”

“嗯。”

程好應了一聲,杜拉拉這個角色對于她來說真心難度不大,比當初拍《萬箭穿心》那會兒,整個人各種撕裂的李寶莉差遠了。這個感覺有點象剛剛經歷了高考并且考上一本的大學生再回過頭來讓你做初中的試卷,不能保證全對,但絕對輕車駕熟游刃有余。

“哇,你看你看,我微博的粉絲數這么快就達到五十萬了。”

賀新瞥了一眼,沒吭聲,心里暗道微博粉絲五十萬算啥,再過幾年作為一線明星,你沒有兩三千萬粉絲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他泡了一壺菊花茶,是今年剛剛上市的胎菊,泡出來的茶水顏色金黃,倒了一杯出來,又往里面擱了點蜂蜜,端給媳婦道“喝點,預防一下,別到時候又要上火。”

程好每年一到秋天就容易上火,嘴上起泡便秘啥的。

這一轉眼賀老師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十年了,眼瞅著就快三十了。上輩子的經驗告訴他,男人只要一過三十,各方面的機能就開始逐漸退化,原來咬咬牙一晚上能來個四五次,如今梅開兩度都有些吃力,更別說到了四十以后,可能一個禮拜都來不了兩次。他清楚的記得自己上輩子到了最后時光的那個階段眼睛已經開始老花了。

所以賀老師從今年開始,確切的來說就是梅開二度感覺吃力以后,便開始注重起了養生保養,比如保溫杯里泡點枸杞紅棗啊,冬蟲夏草泡酒啊之類的。

“哎,讓你也注冊一個微博,你怎么老不弄啊,現在很多人都問我怎么微博上不見賀老師啊?”程好抿著菊花蜂蜜茶道。

她現在玩微博都快上癮了,沒事就拍這兒拍哪兒的,發上微博。比如收工后坐在車里回家也不忘自拍一張素顏略顯憔悴的臉,附上一句剛剛收工,累癱了!

回到家有好吃的,還沒動筷子,先拍照。

“賀老師的拿手菜——油燜大蝦,特贊!”

臨了還不忘加上一句“928《風聲》,大家一定要看喲!”

可能正是她這種接地氣,極具生活化的內容,格外受到粉絲們的青睞,紛紛在下面留言

“好好姐,辛苦了,一定要注意休息喲!”

“嗯嗯嗯,《風聲》一定會看的。”

“哇!饞了,饞了,好好姐真有口福,還是賀老師的手藝,幸福!”

“求科普,賀老師是影帝還是廚子?”

其實微博剛剛才上線一個月,用戶還比不多,程好能夠累加到五十萬分析已經很了不起了。

“你不是有了么,我就算了。”賀新搖搖頭。

他上輩子雖然也注冊了微博,但很少發,更多的是看一些明星八卦、公知大v們的反動宣傳之類的。

而且相比程好,他的朋友圈很小,就這么幾個,交際也很少,比如什么芭莎慈善晚宴之類的,邀請函發過來幾次了,他一次都沒有參加過。所以他給外界的印象一向是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的那一種。

“哎呀,你就注冊一個唄,咱們相互關注一下。”

“呃……要不然我就注冊一個小號吧。”

“小號?什么小號?”程好一愣。

“就是這個微博小號啊,別人不知道我是誰的那種。”

程好搞不懂了“微博不都是實名制的么,一個手機號注冊一個號?”

賀新一臉得色道“這你就不懂了吧,你用手機注冊,但我也可以用郵箱注冊啊!再說我又不會在上面發表聲明東西,注冊一個小號,默默潛水,看你們發各種東西,不挺好的嘛!”

九月二十一日,作為國慶檔上映的重量級影片之一《麥田》首先舉行了首映儀式。邀請的是各大媒體的記者以及一些著名的影評人。

場面搞的挺大,還特別邀請的電影頻道的主持人李密擔任擔任首映禮的主持人。

導演何評攜主演范小胖、黃絕、杜家義、王學祈、王雞等亮相,所有主創登臺時手持一束“大麥”,暗合《麥田》片名,又寓意影片“大賣”,搞的很有噱頭。

在接受現場媒體提問的時候,何評特別強調這部片子的最大看點在范小胖,說她在《麥田》中淡雅出演城主夫人一角,并有突破性的表現。

何評甚至把范小胖的表演定義為“小花旦向大青衣”的成功轉型。同時預言《麥田》將成為范小胖新的代表作。言下之意就是范小胖以后不再是金鎖,而是城主夫人。

當下面安排好的托兒問到范小胖的演戲和為人時,何評更是感慨道“我當時覺得,一個挺成功的女演員,主動打給導演電話請求角色,表明她很認真。我也直說,因為時間不多,看能否很快見面。

她果然很快來了我辦公室,后來我才知道,她是從上海過來的。來的那天就一個人,打扮也特別樸素,沒有助理經紀人陪著。給我的印象特別好。我們聊了一兩個小時,后來決定第二天就做造型。我說有個條件,拍我的戲不能軋期。她立刻表示,三個月里不接任何工作,這個態度令我很感動,因為在同等級別的女明星里,少有人可以做到。”

何評的這番聽起來很刻意的言辭,明顯是回應了前不久香港導演爾冬生對范小胖的負面評價“她這個人電影外的心思太多了。做電影這行的沒有傻子,個個都是人精。女演員到這個圈子來有什么企圖,自己究竟有多少才能,一看眼睛就知道了。”

銀幕暗下,燈光亮起,接著是一陣單薄的掌聲。譚非揉了揉帶著濃濃困意的眼睛,強忍著心中的不適,也跟著拍了幾下。

譚非,矮胖敦實,戴著副小眼鏡,發際線很堪憂,看上去歲數挺大,如果跟于姐姐站在一起,說叔叔和侄女都一點不夸張,其實這貨是74年的,比于姐姐還要小四歲。

哦對了,于姐姐的《愛有來生》在上映半個月后,就在前兩天剛剛下映,總票房……呃,八百萬出頭,不過比起原時空中的兩百萬還不算特別丟人。

譚非的職業是影評人,策劃人,也投資過一些電影,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簡單來說,就是圈內的公知。

類似這種首映禮媒體影評人專場,他參加多了,看完電影,晚宴、紅包、禮品必不可少。既然吃了人家的飯,收了人家的錢,自然要吹捧一番,但今天卻讓他有點犯難,不知道該從何吹起。

首先他說服不了自己把這部電影該定義商業片還是藝術片?

你說是商業片吧,《麥田》確實在商業性上做足了功課,有戰爭,有動作,有,有壓抑,有放縱,有寡婦的那些事……

但是作為黑澤明的粉絲,他看出了有那么多的模仿。比如兩個逃兵在麥田和樹林中奔跑的長焦運動鏡頭,基本上是《羅生門》中多襄丸計騙武士成功后在樹林中狂奔場面的翻版。

還有幾乎要掙破銀幕的瑰麗色塊和“群鳳戲龍”場面,宛如《夢》中對色彩的極致化運用。

再加上舞臺戲劇化的鏡頭,帶有很強的儀式感,全景、中景居多,固定機位的使用以及充滿場面的調度,不刻意的追求特殊構圖,講究畫面的均衡性等等,這些分明都是文藝片的套路。

好吧,就算兼而有之吧,最起碼還不雷。

夜深人靜,譚非坐在電腦前想了半天,嘆了一口氣,終于在電腦上敲下標題勇敢的嘗試——《麥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