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技派  第六百七十章 你怎么也在這兒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演技派 | 陳奔馳   作者:陳奔馳  書名:我是演技派  更新時間:2021-04-11
 
演員本來就是一個被動的職業,爛片不爛片的,很多時候是各方面集成的因素。演員能夠控制的,大概除了自己本身的業務能力之外,還有就是劇本的質量。

無極是爛片嗎?

賀新以為跟后世的盜墓筆記、動物世界、三十里三生三世等比起來,至少不能成爛片。更別提類似留海堡壘、空天獵、阿修羅這種史詩級的大爛片了。

而且當初他接這部戲的時候,一方面就是沖著錢去的;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圈內初出茅廬的新人根本無力拒絕陳大導的抬舉。再說,當演員哪能不演爛片的,他不想自己表現的過于另類。

當然從他的內心來講,也很難認同無極就是一部爛片。盡管他看過首映之后,還是忍不住感到很失望。

跟首映現場的好評如潮截然相反的是第二天報紙上邊開始出現對無極的負面評價。而剛剛興起的互聯網上更是各種極端的嘲諷和惡評。

媒體往往是最沒有節操,剛開始可能還比較客觀,褒貶不一,但漸漸的隨著網上一面倒的負面評價,也開始跟風大肆唱衰。

面對突如其來的惡評,明星們似乎不知所措,但陳大導卻始終保持的很淡定,每到一地宣傳,在面對記者們尖銳提問時,總是溫文爾雅,兜售他那高深莫測的對藝術的理解和電影中所要體現的他的思想。

可能他認為真的電影人,就是要敢于直面外界的非議。就象當初英雄上映時一樣,國師同樣面臨鋪天蓋地的惡評,但這并不妨礙英雄賺的盆滿缽滿。而與此同時,現在的另一種說法是:英雄開創了內地的大片時代。

瞧瞧,媒體總是跟風的。

陳大導對自己的作品一向非常有自信,他還曾私下里跟大家說過,現在看不懂他的電影沒關系,十年后肯定會有更多的觀眾會理解他的電影。

換句話說,就是他的電影比國師的電影更加超前。

但問題是無極是英雄嗎?

在輾轉各地宣傳的過程中,可能是賀新在接受渣浪專訪時對陳大導的吹捧,尤其是后來刊登在渣浪娛樂版首頁上那個醒目的標題“賀新談無極:陳大導是超一流的導演,霸王別姬就是中國的教父”,讓陳大導酸爽不已。

對當初賀新沒有參加戛納造勢的不滿消除了不少,每次見面總是笑容可掬,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甚至在宣傳活動中,破天荒的直言,賀新是他見過的最具有靈性,最善于表達的,國內少有的演技派青年演員。

花花轎子大家抬,互相吹捧,互相提高嘛!

好在外界的惡評并沒有影響票房的表現,從14日晚全國點映起,無極的票房就節節高升,點映當晚的全國票房突破800萬。到了十五日首映日,無極的全國票房一下子達到了2115萬。

此外,到賀新完成最后一站廣州的宣傳,整個首周末全國票房達到了7452萬人民幣,不僅打破了由功夫保持的首周6400萬的紀錄,還把國師英雄創下的6200萬的首周成績也踩在腳下,成為中國首周票房最高的影片。

一時間,陳大導意氣風發。

賀新則在第二天一早離開的宣傳團隊,飛往廈門。

劇組此時早已從鼓浪嶼轉場到漳州老街拍攝,劇組的主要演員則依舊下榻在原先住著的白鷺洲大酒店。畢竟這邊方方面面的條件要比漳州好,而且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很近,相隔六十公里,車程不過一個小時。

“新哥,要不要嘗嘗,出鍋的燒肉粽?”

在酒店門口便遇上了剛剛從外面逛街回來的張志恒一行人。

這個英黃的年輕小哥其實性格蠻開朗的,跟賀新混熟之后,少了拘束多了幾分熱情。接下來兩人圍繞著徐弱軒飾演的王碧云有不少的對手戲,大都要在漳州老街上拍攝。

漳州老街主要體現的是四十年代臺北的街景。這兩天劇組正在拍攝老街的全景和一些人山人海的場景,所以演員們難得迎來兩天的休息時間。ωωω.⑨⑨⑨xs.co(m)

“好啊!”賀新樂呵呵的應了一聲。

燒肉粽是當地的名吃,他還曾聽過小圓臉鄧麗君七十年代的一首閩南歌曲燒肉粽。只是前段時間一直忙于拍戲,倒還沒有品嘗過。

對于粽子,賀新當然不會陌生,上輩子生長的南方的他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有肉粽、赤豆粽、豆沙粽、蜜棗粽等等品種很多。

就算是現在這具身體的本尊,記憶里小時候每逢端午他那上海知青的父親總是會包幾個不同于東北傳統的黃米小棗粽的大肉粽。原賀新從小時候開始就很饞這一口,只是后來在外面買的粽子似乎都沒有當年老爹包的粽子的味道。

廈門當地的燒肉粽和他記憶中的肉粽有些兩樣,他記憶中的肉粽都是長條的,外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糯米,中間藏著一條肥瘦相間的五花肉。

而這邊的燒肉粽是三角形的,外面的糯米不多,里面的餡料更大,而且肉似乎更加入味,還有香糯的栗子,味道真的很不錯。

相比京城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廈門這邊的天氣確實宜人,白天晴空萬里,明晃晃的太陽在空中掛著,二十度的氣溫恍如隔世,比前幾天在香港、廣州宣傳的時候還要舒服。

賀新下午就在房間里坐不住了,換了一條米色的休閑褲,一件長袖的巴寶莉t恤。這種天氣太陽帽和墨鏡就是標配,走在大街上根本不顯得突兀。

他沒吃午飯,上午吃的那口那口燒肉粽確實味道勾人,可惜沒有過足癮。出門的時候特地跟張志恒打聽了一下。

廈門的中山路步行街他知道,之前每天坐船來往鼓浪嶼和市區,都能看到碼頭邊上的路牌。

被稱為步行街的,大致都是一個城市最熱鬧的一條街。聽張志恒說中山路很長,從鷺江邊的碼頭一直延伸到市中心的中山公園。

賣燒肉粽的那家叫1980燒肉粽店就在中山公園邊上,廈門公安局對面的中山路盡頭。從下榻的白鷺洲大酒店到那邊很近,打車一個起步費,當然賀新這邊還有劇組安排的專車。

不過賀新閑著沒事,就想隨便逛逛,順便再買點紀念品啥的。當初在藏省的時候,羊八井當地產的牦牛肉干真的很贊,他買了不少,但來到石頭劇組時候就被那幫人一搶而光。

他沿著酒店門前的白鷺洲路一路往前,沿街倒是有不少小店,但現在城市里的那些所謂紀念商品基本上都大同小異,估計都是從義烏批發來的。

特產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廈門的餡餅,有甜餡也有咸餡,外面是酥皮的,不論外觀還是吃口好象跟市面上的蘇式月餅差不多。

走了約二十分鐘,路過綠色蔥郁的中山公園,拐到公園南路,前面不遠便是熱鬧的中山路步行街。

那家傳說中的1980燒肉粽就在離路口不遠,一條叫城隍廟巷的小巷子旁邊。門臉很小,門口居然還排著長長的隊。

他先探頭看了看,里面不光賣燒肉粽,還有沙茶面、海蠣煎、魚丸等廈門的特色小吃。原本他最討厭排隊了,而且一路過來賣燒肉粽的好象不止這一家店。不過他稍稍猶豫了一下,覺得難得來一次還是有必要打一下卡。

這家小店的生意真的很好,他沒排多久,身后就又多了十來個人,而且經過觀察,他發現來光顧的不但有游客,還有本地的食客。

一般來說,能夠吸引本地食客,說明東西確實不錯。他也就定下心來,慢慢排著,一會兒除了燒肉粽,他還想嘗嘗這里的沙茶面和海蠣煎。

排了差不多有小半個小時終于輪到了。

“來一個燒肉粽,一份海蠣煎,還要……”

他看著墻上的菜單有些猶豫,既想吃沙茶面又發現這里的燕皮扁食湯看上去好象也很不錯。

“還要什么?”收銀的大媽語氣催促的問道。

“那就要沙……”

他剛剛說了一半,卻看到門口有一個背著雙肩包,戴著一頂白色的太陽帽的女子象他剛才那樣正探頭往里面瞧著。

盡管她還戴著墨鏡和口罩,但是那身形太熟悉了。

還有她自言自語地嘀咕了一聲:“人怎么多啊!”

一聽到這個聲音賀新幾乎就等確定。當他長大了嘴巴,神情驚訝地看著那個女子,正準備招呼的時候,那個女子此時也正好看過來。

就見她明顯一愣,繼而驚訝道:“你怎么也在這兒?”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