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技派  第九百零九章 首映禮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演技派 | 陳奔馳   作者:陳奔馳  書名:我是演技派  更新時間:2021-06-17
 
賀新平時喜歡留短發,短發看起來清爽且容易打理,他一向不喜歡往頭上抹東西噴定型水之類的,當然拍戲除外。其實他頭發留長了帶著點天然卷還是相當有型的,他這段時間把頭發留長主要是為了這部電影做準備。

這時,發型師幫他修了一下鬢角,做了一個二八分,往斜后方的大背頭,又細細查看了一遍,這才輕聲對坐在椅子上閉目打盹的賀新喊了一聲:“賀老師……”

“哦,好了?”

賀新有點迷糊地睜開眼睛。

從京城飛往上海的航班上,時不時有影迷找過來要簽名、合影啥的,基本上沒怎么好好休息,到了這邊吃過午飯難免有些犯困。

“您看一看,可以么?”

賀新對著鏡子看了看,兩邊原本略顯凌亂的地方修的很整齊,鬢角刻意留長。主要是他的發量足夠,發際線很低,鬢角幾乎能夠腮幫子后面的胡茬連城一片,不用象某些男演員為了刻意顯示自己的鬢角還要打陰影畫出來。

二八分的大背頭略顯老成,他盯著鏡子里的自己,腦補了一下印象中原版吳繡波那副渣叔的經典造型,自己除了沒留胡子,頭發也沒有刻意挑染成奶奶灰,基本上差不多。

“嗯,非常好,辛苦了!”

發型師是在這邊臨時找的,雖然也是業界的大拿,平時沒少為明星服務過,但這時聽到賀新的贊許,還是有點受寵若驚道:“賀老師,您滿意就好。”

這時,何麗蓉快步走過來:“老板,小帥導演和俞導來了。”

“俞導?”

賀新先是一愣,繼而才反應過來,俞導嘛,不就是咱們的撲街導演于飛鴻嘛!如今就連外界也評價說這部電影是賀新近年來少有的在票房和獎項上遭遇的滑鐵盧。

但憑良心講,這部電影總體上還是不錯的,而且賀新的表演不但下了工夫,還可圈可點。但之所以失敗,原因有多種,選擇了錯誤的檔期、競爭對手強大、題材過于文藝不能迎合大多數觀眾、運氣不好等等。

說起來俞導也挺不容易的,自從撲街之后,閉關療傷了幾個月后,便開始不顧自己一直刻意營造的文藝女青年的人設,開始大量的接拍電視劇,甚至連配角也接。

沒辦法,落下這么大的饑荒,就算女神也坐不住啊!這不,前段時間還播了一部她跟幾個中年油膩男一起合作的叫什么的電視劇。當然這部電視劇還有女一號王若丹那經典的葛妹妹的造型。

賀新來到隔壁的會客室,就見一襲白衣勝雪這會兒又是滿滿知性范兒的俞導和一身黑色西裝的王曉帥在于東和小豆丁的陪同下談笑風生。

他快步走過去打招呼:“王哥、飛鴻姐,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啊!”

“你小子,跟我還來這一套!”王曉帥笑罵著站起來跟他握手。

旁邊的于飛鴻也是一臉笑意盈盈:“小賀,恭喜啊,新片大賣!”

“喲,飛鴻姐,借你吉言!”

一黑一白,經典情侶裝的造型。

對于這兩位走到一起,賀新并不感到驚訝。畢竟咱們的小帥導演一向很有女人緣,早在北電上學那會兒,就能俘獲當年紅極一時的林妹妹小旭,一直到王曉帥畢業后南下胡建這才分了手。

相比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樓燁、賈科長之流,王曉帥絕對算是能說會道,而且濃眉大眼的長的還算過得去。加之他是美院附中出身,如果當年不是報考了電影學院,說不定就有可能跟中的男主角一樣成為一代油畫大家,藝術方面的造詣很深,特別能吸引那些類似林妹妹、于姐姐這樣的大齡文藝女青年。

當年于飛鴻在美國學成歸來,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王曉帥的,那時候兩人就有一腿了,只不過最后沒有走到一起。但兩人的關系一直非常好,當初于姐姐邀請賀新出演就是經由王曉帥牽線搭橋。

坐下寒暄一番之后,賀新就關心地問道:“差不多了吧?”

王曉帥一臉神清氣爽道:“片子總算完成了,剛才我還在向于總討教,看看今年什么檔期上映比較合適。”

說起來這一對未婚同居的男女,在對待電影上的執著還真挺象的。于姐姐為了一部不但整整準備了十年,甚至還為了電影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王曉帥也一樣,這部來自他童年回憶的,早在十幾年前他就已經開始籌備了,97年那會兒他終于組建了劇組,連演員都找好了,結果跟資方沒有談攏,計劃只能流產。

到了04年,好不容易拿到了星美的投資,但又因他自身的問題最終還是沒能拍成,不得已才拍了他那所謂三線三部曲的第二部。

直到前年這個項目第三次立項,拍攝過程同樣非常不順利,時間跨大度長,嚴重超支,如果不是賀新及時伸出援手,他也差點都要賣房賣車了。

以至于他和他的制片人前妻離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部電影。

怎么說呢?

賀新看過這部電影的劇本,拍攝完成后也看過電影的粗剪版。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又是一部注定要虧本本的電影。

在所謂第六代導演群體中,雖說個個都是異類,但作為領軍人物之一的王曉帥似乎更加執拗,不肯妥協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象賈科長那樣在洋人中長袖善舞;樸實的鏡頭又無法跟愛炫技,作品始終充滿濃厚法國新浪潮風格的樓燁的作品那樣在海外受到追捧。

所以,王曉帥一直很苦逼。

看過粗剪版之后,雖然電影中充斥了王曉帥電影一貫的元素:特殊時代、戀物癖、廣播體操、姓、上海話、知青……

但賀新并不認為這是王曉帥最好的作品,或者說這就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作者電影,可能就是埋藏在王曉帥心中的一個執念。

就是在特殊年代的時代背景下,他試圖透過一個11歲孩子的視角,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雖然那個令人窒息的時代所帶來的痛楚沒有直接擊打到一個11歲的孩子,但通過這雙眼睛看到的則是一個充滿傷痕的成人世界:對美好生活的欲望、對正義的向往、對親情的渴望……

換句話說,就是王曉帥想在電影里表達的東西太多,的主題注定不象當年的那么鮮明,那么有震撼力。

賀新當初選擇投資這部電影,雖然更多的是出于朋友的情誼,但同時也被他這種執著精神所感動。

就象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走進了商品時代,大家比拼的都是觀眾,電影成為一種文化產品,但是王曉帥依舊在外界眼里被視為食古不化,口口聲聲稱電影就是藝術。還大言不慚地說什么寧皓、陸串他們的電影票房雖然成功了,但當導演并不成功,我拍自己的電影,我感覺特別幸福之類的話,引來了一片群嘲。

當然他的這番話確實過于偏頗,如果大家都去拍文藝片,那電影人非餓死不可。中國的電影市場永遠都不可能象現在這么欣欣向榮。

但客觀的來說,電影不但需要好看的商業片,同樣也需要代表和體現文化和藝術的文藝片。

你可以說王曉帥的電影晦澀難懂,你也可以說他是在自嗨,他的電影甚至還會某種程度上引起當局的難堪,但是你又不得不否認,他的電影就是記錄了一個曾經真實的時代和這個真實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如果沒有人去拍這類的電影,或許若干年后人們就會淡忘掉這一段歷史,也不會知道在那段歷史中人們的生活狀態。

你說他夸張么?一點都不夸張。

當年拍的時候,賀新就曾在當地跟很多人聊過,也許現實比電影里描述的更加殘酷。

“準備什么時候上映?”賀新隨口問道。

正是出于上述的原因,他對這部片子的票房真的沒什么期望,賠了就賠了。

王曉帥卻依舊還是充滿希望道:“目前看來五月份是合適的。”

都不用于東開口,賀新也知道每年的三、四、五這三個月的檔期是相對冷清的,但是呢三月份、四月份往往還有進口大片,五月份雖說有個五一檔,但相比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等等要冷清多了,而且沒什么大片,競爭要小得多。

旁晚六點半,位于上海長寧區新華路和番禺路路口的上海影城張燈結彩,紅地毯從室內長長的走廊,出了大門口,一直延伸到門外的廣場。

這里早已聚集了無數的影迷和媒體記者占據了紅毯的兩邊。

隨著一輛輛車身上貼著“首映”字樣的別克商務車魚貫駛入廣場,一位位盛裝的嘉賓從車上下來,引得影迷們一陣陣的歡呼和鎂光燈一片。

主創團隊率先亮相,下車后幾個人還推脫了一番,硬是把C位讓給了導演寧皓。

盡管一月初的夜晚,上海的氣溫早已降至十度以下,但萬倩依舊一襲黑色的抹胸長裙,挽著導演在紅毯上款款前行,風姿綽約的向影迷們揮招呼。

經過前一段的預熱,如今她的人氣還算不錯,居然還有影迷在大聲呼喊著她的名字。聽到呼喊聲,萬倩故裝詫異,繼而又是一臉激動。

當然最受影迷們歡迎的還是賀新,身穿黑色格紋帶休閑風的西裝搭配黑色毛衣的他透著一股濃濃的大叔范兒,引得影迷們尤其是女性影迷們的陣陣尖叫。

現場的紅毯主持人請來了東方臺的名主持陳容和曹可煩,絕對是東方臺春晚級別的。老曹還是當時賀新在接受時邀請的。

大家給面子嘛!而且以賀新和寧皓這種咖位,就算沒有這次采訪,相信老曹也是很愿意接受邀請的,因為能夠主持大導演和影帝合作作品的首映禮本身就是一種逼格的體現。

“寧導,能談談你此時此刻的感受么?”老曹把第一個問題拋給了寧皓。

“呃,心情很激動,看到現場有這么多的影迷,感覺特別踏實,讓我原本忐忑的心情,一下子就心里有底了。”

“我看過之前的點映,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我個人特別想知道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在你作品序列中的位置?”

不得不說,老曹非常有主持經驗,明擺著就是讓寧皓現場吹捧自己的作品。

寧皓于是故意稍稍沉吟了一番之后,便開始堪堪而談道:“我覺得這是我最好的一部電影,是我的作品里最像電影的一個電影。它有一個很特別的文化表述,談到了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談到了很多文化和民族性背后的東西……”

導演嘛,很多語匯都是高屋建瓴的,這幾年寧皓的成長很快,在接受訪問時還真的有點陳大導的派頭。

接著便是陳容采訪賀新:“賀新,你能談談你對這部電影的期許么?期望能獲得一個什么樣的成績,五億?六億?還是說能夠打破去年保持的七點四億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

“呃……我當然希望越高越好,打破紀錄不敢奢望,但還是希望越高越好吧。不然難得有機會能跟寧皓導演合作一次,如果票房表現不佳的話,我就怕他嫌棄我,以后不找我拍戲了。”

說到最后,賀新還笑呵呵的開了一下玩笑。

原來國產片的票房紀錄是馮褲子的保持的,一開始并沒有能夠打破國產片漂亮紀錄,大概就差一丟丟。結果出品方特不要臉,又推出了號稱原汁原味的川話版,硬生生把原來的票房紀錄提升了一個億。

打破紀錄這種事賀新和寧皓都不敢奢望,本身的制作成本就不高,加上宣發費用,只要票房達到兩個億基本上就能收回投資了。不過想想之前的的票房就差一點點能破五億,當然希望不要低于這個票房成績,這可是個事關臉面的問題。

接著兩位主持人又分別了采訪了沈藤和萬倩,相比騰哥的靦腆,萬倩倒是落落大方,現場還用上海話向影迷們大聲問好,這里也算是她的主場。

看著兩人的采訪,賀新不由想到了蔣琴琴,這段時間忙,加之幾次通話包括視頻都感覺她的狀態不錯,最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聯系了,也不知道她現在的身體怎么樣了?

接受完采訪,正當他們準備走進影城大門的時候,就聽身后傳來一聲:“寧皓導演,賀老師!”

幾個人同時回頭,就見一個分頭锃亮、頭勢清爽的家伙,挽著一個徐娘半老、姿色普通的女子正朝著他們走過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