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四十二章:配甲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求活在金朝末年 | 老墨成仙   作者:老墨成仙  書名:求活在金朝末年  更新時間:2020-06-21
 
就在楊家和白家用這個時代的慢節奏進行著自己的謀劃的時候,陳憲正在鋪子里忙的四腳朝天。

為了控制布面甲的整體重量,不至于壓垮了自己手下這些十四五歲的半大少年,陳憲規定,甲片的最大厚度不能超過2毫米。

同時,為了保證甲片上不會出現太薄弱的區域,他還規定,甲片厚度最小不能超過1.5毫米。

為了便于控制甲片的厚度,陳憲要求甲片打造的最后階段必須用小平錘冷鍛。

實際上,因為使用的材料是熟鐵,材料強度不大,所以,使用冷鍛法,并不困難。

之所以選擇冷鍛,是因為熱鍛熟鐵片,輕輕一錘子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厚度發生極大的改變,很難控制精度,小錘冷鍛則正好相反,每一垂的效果很小,就更容易控制厚度。

為了保證鐵甲厚度均勻,陳憲給學徒們制作了專門檢驗厚度的簡單檢具。

他用兩個銷軸將一塊刨平的木條穿在一個同樣刨平的木頭平面上。

檢驗時,將甲片塞入木板和木頭平面之間,輕輕壓緊上面的木板,然后再用提前制作好的厚度統一的塞規檢查測量木板和甲片之間的縫隙,就能大概判斷甲片的厚度是不是符合要求。

當然,這種判斷誤差比較大,只能說大概控制,要想得到大量的厚薄均勻的甲片,就必須開發出合格的軋機。

冷鍛的甲片在厚度檢驗合格后,就會被交給操作鐵皮剪的學徒手里,他們會按照規格要求裁剪甲片的邊緣。

修邊后的甲片,再由專門的鉆孔學徒用手搖曲柄鉆鉆制鉚接孔。

鉆孔后,再又專門的小組用銼刀進行打磨,去毛刺修邊。

加工好的甲片最后還要進行悶燒滲碳、淬火處理。

陳憲將甲片用鐵條穿起來,和碳粉以及石灰粉混合后裝進瓦罐里密封后,放進爐子進行長時間的加熱和悶燒,最后再整串拿出來整體淬火。

經過悶燒滲碳,淬火處理之后的甲片就從鐵甲片變成了鋼甲片,甲片的硬度大幅度增加。

陳憲在開農家樂的時候,曾經好奇做過一些冷兵器測試。

在測試中他發現,同樣的弓,同樣的開工磅數,同樣的距離,同樣材質硬度的箭頭,可以很輕易的射穿兩毫米的軟鐵皮,卻射不穿一毫米的中碳鋼板,由此可見,甲片硬度對盔甲防御力影響的巨大。

……

招收白家新學徒大半個月后,陳憲在幾家裁縫鋪里定做的三十多件布面甲的麻布布面也陸續交貨。

陳憲又帶著學徒們摸索著將制作好的甲片鉚接在布面上。

他讓學徒們先用甲片在布面上比劃,用粉筆畫出甲片的位置,確定甲片的位置之后,用粉筆畫出鉚接位置。

接下來就是按照粉筆排樣,一個個將甲片鉚接到布面上,這個工作相對于編制扎甲來說,就簡單的多了,一件布面甲才一兩百個甲片,銅釘鉚接也比一個個穿編甲片要簡單的多,相對工作量少了七八倍。

第一件布面甲制成后,陳憲親自試穿,他發現這布面甲重量比他的扎甲稍微輕一些,靈活性上相差仿佛,這種盔甲最大的好處就是制作簡單,性價比比較高,其性能其實并不比扎加好。

除了靈活和舒適性,陳憲還用木頭假人檢驗了布面甲的防護能力。

實驗證明,這種盔甲的防護力并不輸于扎甲。

總的來說,這種盔甲算是差強人意,只能作為一種過渡性的盔甲裝備。

……

花了大半個月時間,陳憲終于給所有的少年學徒都配上了布面甲。

為了不讓人發現這些厚衣服其實是鐵甲,陳憲讓學徒們在布面甲裸露出鐵甲片的雙臂上又縫了一層薄麻布,將鐵甲片遮了起來。

配齊盔甲后,陳憲隨即將穿戴盔甲也加入了應急反應訓練中,他要求老學徒們在聽到緊急集合的哨音后,按照預案集合或者進入預定崗位時,必須穿好盔甲。

為了增加緊急反應的速度,陳憲制定了詳細軍規,工作時或者睡覺前盔甲放在那里,該以什么方式,按什么順序擺放,武器放在那里,該以什么樣的順序和方式擺放盔甲和武器,甚至是以什么樣的姿勢去拿取武器……

各種規章制度盡量具體到每一步細節,然后再讓學徒們按照規章去反復訓練,在訓練中又回過頭來反復修改規章制度的細節……

也虧得陳憲如今在老學徒中已經建立起了極高的威信,甚至是崇拜,才能讓學徒們心甘情愿的進行這種看似無聊的訓練。

這些細節和訓練,讓這群少年逐漸具備了這個時代堪稱奇跡的反應速度和效率。

就在陳憲偷偷的在自己的鋪子里創造著讓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的效率的時候,白員外的謀劃也在按照這個時代緩慢的節奏,有條不紊的進展著。

陳憲在忙碌著為手下的少年們研制布面甲的同時,他還在著盤算著另外一件事情。

他想在楊員外送給自己的那片地上建一座小莊子。

當陳憲意識到武士刀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待在東莊子里,就像甕中之鱉一樣,萬一遇到不可對抗的災難,他連逃都逃不出去。

所以,他才會去取來了自己的五六式半自動。

但這還不能讓他擁有安全感,五六式半自動雖然厲害,但畢竟只有三十多發子彈。

陳憲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在東莊子之外建立一座屬于自己的小莊子。

當然,他希望在莊子外面修建小莊子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陳憲希望能嘗試建立一座座水力鍛造工坊,而這個想法在東莊子內是行不通的,因為莊子里面可沒有河流。

水力,是人類利用自然能量的起步,在這個時代,水力也是陳憲除了人力和畜力之外,唯一能夠運用的自然能源。

幸運的是,當初陳憲用板甲從楊員外那里換來的那片農田中,正好有一條名叫北溝的小河穿過。

沂源是一塊山間平原,地勢相較于四周的群山較低,四周山上有數十條大小河流流入平原,最終在平原上匯聚出沂水河,沂源的名字就來源于此。

北溝正是這些河流當中不起眼的一條小河,小河不大,但如果能修一個小的蓄水池,那帶動幾臺水車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以陳憲目前掌握的資源,想要修一座小莊子,還是力有未逮。

要想修建一座新莊子,陳憲必須借力楊家或者白家。

但無論楊家還是白家,都不會坐視他獨立出去,更別說幫他修建一座新莊子了。

要想讓楊白兩家同意,并且幫他在東莊子外面,楊白兩家的勢力范圍內,再起一座小莊子,簡直就跟客人要跟主人鬧分家,還要主人幫他蓋房子一樣,絕對是異想天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