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二零三章:偵騎交鋒,大戰開幕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求活在金朝末年 | 老墨成仙   作者:老墨成仙  書名:求活在金朝末年  更新時間:2020-01-01
 
在雙方偵騎相遇的初期,類似這樣的戰斗場面不斷的重演。

((逼逼)逼)的蒙古偵騎不得不變得更加謹慎的同時,也不得不加強了偵騎的規模,從十人小隊,提高到三個牌子頭一起行動。

而且,遇到陳憲的偵騎的時候,這些蒙古偵騎再也不敢迎頭就沖了,他們往往在百米外就停下腳步,用輕箭吊(射射)百米外的陳憲騎兵。

這些年下來,火繩槍和三眼槍的制造方法,不可避免的擴散了開去。

陳憲很早就意識到,他根本不可能阻止火繩槍的外流,上萬條槍發到士兵手里,有遺失的,有戰死士兵丟掉沒有找到,有連士兵和槍支一起失蹤的,這些年下來,火繩槍至少丟掉了幾百把。

當陳憲第一知道外面有人開始仿制火繩槍的時候,他還以為是自己工廠的技術流傳了出去。

但當他拿到第一把外面仿制的火繩槍,他就知道,這種技術很可能不是從他工廠泄露出去的,而是外面有工匠根據他流失的火繩槍,破譯了這種簡單火槍的制造方法。

原因很簡單,外面仿制的火繩槍槍管后方的封口并不是羅絲,而是直接(熱rè)鍛焊接封口。

當初制造火繩槍的時候,陳憲鉆了牛角尖,非要按照資料圖紙,用螺栓來作為槍管后端封口,實際上,用(熱rè)鍛直接焊封,也并沒有什么不妥,只是將來槍管內部磨損嚴重時,不那么容易返修。

當外面的仿制火繩槍第一次出現后,火繩槍的制造技術就很快擴散開來,在金軍和華北的地主豪強軍隊中流行起來。

這也是為什么,陳憲會輕易將火繩槍的生產技術賣給宋國人的原因。

所以,蒙古人并非第一次見火繩槍,實際上,作為一個新興的軍事組織,他們對于新武器有著極大的興趣和敏感(性性)。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火槍在百米之外,準頭就急速下降這個事實。

所以,他們會做出在百米外吊(射射)陳憲使用火槍的輕騎兵這中戰術,就不值得奇怪了。

面對蒙古人的這種戰術,陳憲的偵查輕騎兵掉頭就走,并不糾纏。

他們會引著蒙古偵騎一直退到馬步兵埋伏的地方。

在(誘yòu)敵的過程中,輕騎兵會在一里之外,通過鳴槍通知埋伏的馬步兵。

于是,這追來的蒙古騎兵就難免被馬步兵打黑槍。

吃虧吃多了,蒙古騎兵在追殺陳憲偵騎的時候就謹慎多了,只要看到有能夠埋伏人的地方,他們就會停下不追。

這樣一來,陳憲的偵查騎兵的壓力就一下子變輕了……

就在偵騎的這種反復糾纏中,陳憲大軍和木華黎的大軍不可避免的相遇了。

雙方在距離十多公里的位置停下腳步,安營扎寨。

相對于對面聯營十余里的十幾萬大軍,陳憲這邊六萬大軍(有兩萬充當輔兵的民兵)的營地就顯得有些單薄。

扎好營寨,雙方都埋鍋造飯,輔兵守衛營寨,正規軍抓緊時間休息。

第二天一早,雙方不約而同的開出營寨,在各自營寨前方排開大陣,緩緩的向著對方推去。

當雙方距離接近到兩里多路的時候,陳憲就揮動帥旗,命令全軍停止前進。

對面的統帥顯然有些意外,他們也暫時停止了前進,但隨即就再次吹動號角,繼續前進,一般來說,在冷兵器時代,雙方軍陣在一里以內,才算是進入了交戰距離。

陳憲站在十多米高的望樓上,觀察著對面滾滾而動的敵軍;在他的腳下,第一,第二旅,六個團,二十四個營,以營為單位,在排出了前后兩排,一排十二個營級方陣的大橫排。

上百輛馬拉炮車在步兵陣列左側排成一排,跟著步兵陣列的前進而緩緩前行。

當步兵陣列停下腳步,炮兵們紛紛調轉馬車,將大炮炮口朝向前方,然后,炮兵們卸下炮車,卸下馬匹,將馬車推到炮車的空隙中,即方便取彈,又能充當臨時防御工事。

炮手們迅速將大炮架好,火炮護衛兵從馬車上卸下可拆卸的拒馬,迅速組合起來,很快就在大炮前方十多米的位置,安置了一排密集的組合拒馬。

在大炮陣地的左側,是八個營的沖擊騎兵列成的縱隊。

在炮兵陣列的后面,是四排橫列的馬步兵,他們高距馬上,視野開闊,如果有敵人的騎兵沖擊炮兵陣地,他們就會輪番上前(射射)擊敵人,保護炮兵。

剩余的馬步兵作為預備兵,以連為單位,列成一個個縱隊,排列在炮兵后方上百米的位置,等待著命令。

在對面,蒙古人的漢人仆從軍列成了一個巨大的方陣,他們方陣的縱深極大,遠比陳憲前后兩個營,只有十幾排縱深要深的多。

對面方陣前排是一排刀牌手,刀牌手后面是七八排縱深的長槍手,長槍手(身shēn)后則是縱深更大的弓弩手。

對面方陣縱深雖然比陳憲這邊大的多,但因為對方人數遠比陳憲要多,所以上方軍陣的寬度倒基本相似。

方陣的左翼是漢人仆從軍的騎兵部隊,這些騎兵部隊分成了大小兩部分,小的一部分只有千余人,緊靠著步兵方陣列隊,這些騎兵都騎著高頭大馬,無論人馬都披著密不透風的鐵甲,如同一個個鐵塔,他們是人馬具裝的鐵浮屠。

在鐵浮屠左側,是人數大約五六千人的人披甲,馬不披甲的甲騎,也即是金人貫稱的拐子馬。

蒙古騎兵并沒有和他們的漢人仆從軍列陣一處,而是在仆從軍大陣后方大約一里多處伺機。

在步兵方陣的右翼,是一排大約三十多輛馬車,馬車后面也拖拽著和陳憲的炮車差不多的車子,車子上駕著一車子門門黑沉沉的鐵炮。

通過望遠鏡,陳憲發現,這些鐵炮都箍著密集的鐵箍。

這種大炮是完顏平濤將自己仿制的大炮獻給金國朝廷后,又從金國朝廷手中擴散出去的鑄炮技術所鑄造的大炮。

這種大炮大小看著和陳憲的七斤炮相似,但實際上,口徑只相當于一斤炮多一些,無論(射射)程,還是威力都遠不能和陳憲的銅炮相提并論。

觀察了一會,陳憲向炮兵陣地傳去命令,火炮的第一優先目標為對方大炮。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