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長存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季漢長存 | 明斷天啟   作者:明斷天啟  書名:季漢長存  更新時間:2020-06-21
 
李澈皺眉道:“可大漢低頭,烏桓真的會妥協?談判是雙方的事,大漢一廂情愿的低頭妥協,恐怕只會換來烏桓的輕蔑。”

“看來那句話真的是你說的。”劉虞聞言失笑著搖了搖頭,把劉備當日所言重復了一番。

李澈微微頷首道:“正是下官之言,下官認為,一切的妥協談判,其主導權都是在強者手上,低聲下氣的尋求妥協,恐怕難以收獲成果。”

話有些重,劉虞卻不甚在意,搖頭道:“如今妥協并非低聲下氣,先前公孫瓚雖然兵敗,但烏桓也受損頗重,他們也認識到了大漢的強大。只要我等示以善意,必然能有所收獲。”

“大司馬是擔心北疆局勢惡化?”

“不錯,公孫氏在幽州頗有名望,公孫瓚也是幽州名將,其人桀驁不馴,以景升之力恐怕難以制衡,老夫擔心公孫瓚徹底激化了仇恨,讓鮮卑漁翁得利。”

公孫氏是幽州大姓,僅公孫瓚一支便是世宦兩千石的高門大閥,在幽州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如今遼西公孫氏大多以公孫瓚為首,其儼然是地方勢力代言人,權勢遠不是一個降虜校尉可以概括的,憑劉景升這個毫無根基的幽州刺史,恐怕無法制衡他。若其一直敵視烏桓,確實容易激起矛盾。

“終究是血戰二百多日的仇恨,大司馬也當知道,戰場上積累下來的血仇,如何能輕易消解掉?”

劉虞顯然是病急亂投醫,希望劉備能勸說公孫瓚,但這根本不現實。公孫瓚屬于高傲自矜的性子,和袁紹有些類似,如何能聽進劉備這個“小弟”的勸說?

更別提公孫瓚與烏桓之間的血仇了,貿然插嘴勸說,恐怕會讓劉備與公孫瓚反目成仇。

“退一萬步講,仇恨可是相互的,就算公孫校尉愿意放下血仇,烏桓那邊愿意嗎?如今恐怕不止是公孫校尉在挑事,烏桓也不愿與公孫校尉好好相處吧?”

當初公孫瓚被圍管子城,丘力居是承受不住傷亡才退去的,烏桓在此戰中也是受損頗重,李澈不相信烏桓能輕易放下血仇。

劉虞皺了皺眉,凝聲道:“老夫也不是異想天開,你們有所不知,丘力居的身體恐怕是不行了。其子樓班尚幼,從子蹋頓雖然能力不差,但威望差了太多,恐怕難以再將烏桓各部凝聚。

這時候的烏桓只能乖乖接受大漢的善意,他們有拼死一搏的力量,但沒有承擔這后果的膽量了。只要公孫瓚愿意和平,烏桓又如何敢尋事?”

李澈細細回想了下,丘力居的死亡時間歷史上沒有記錄,但顯然是在建安之前,而初平年間烏桓確實也挺安分,一直到與袁紹勾結,才出兵捅了公孫瓚一刀。

這段時間里恐怕就是在積蓄力量,蹋頓也在提升威望統御各部,劉虞庇護烏桓這幾年,導致自己與公孫瓚的矛盾不可調和,最終兵戎相見,戰敗而死。

而公孫瓚又因為烏桓的插刀而兵敗身亡,可以說北疆未來的局勢在今日就埋下了禍根。

可如今劉虞入京,劉表統領幽州,公孫瓚恐怕不會忍多久,矛盾遲早激發。

到時候就是整個塞內烏桓對戰公孫瓚,若公孫瓚能贏還好說;若是戰敗,北疆頃刻有淪陷之危。

“大司馬,如今北疆實力對比如何?公孫校尉可有能力一舉擊破丘力居所部烏桓?”

劉虞聞言面色微變,遲疑的問道:“你的意思是?”

“大司馬,仇恨這個東西就像酒一樣,時間越久越厚重,您壓制公孫校尉,可曾想過有朝一日,這被壓制的仇恨傾瀉出來又是何等的可怕?”

李澈這話是有依據的,仇恨很難隨著時間而消弭,通常只會越來越厚重。特別是公孫瓚這種睚眥必報、記過忘善的性子,只會將這份仇恨埋在心底。

公孫瓚后來心態都扭曲了,恐怕也有這一原因在內。

“汝之意老夫大概明了了,是想放縱公孫瓚攻滅丘力居來報復,藉此消去其仇恨?且不說以公孫瓚的兵力能否在其余烏桓部族插手前攻破丘力居,就算他攻破了,就真的能解氣?”

李澈搖搖頭,嘆氣道:“大司馬,如今公孫校尉是師出有名的啊。”

劉虞面色微變,他知道李澈說的沒錯,很多人不會關心什么天下大勢,他們只知道丘力居的反叛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傷痛。

正因為如此,才有越來越多的同情公孫瓚的人前往右北平投靠,他們認為公孫瓚是受委屈了。

他也明白了李澈的意思:“汝是想去其大義?”

“不錯。”李澈微微頷首:“公孫校尉攻滅丘力居后,若再不依不饒,恐怕就沒有那么多人愿意投靠他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孤寡之人又有何慮?”

李澈的話卻沒說完,還可借此機會宣揚大漢武力,削弱公孫瓚手中實力,為未來埋下一些伏筆。

“依汝之言,仇恨是相互的,公孫瓚是放下了,烏桓各部呢?他們愿意放下嗎?若他們要找公孫瓚尋仇,北疆豈不是又亂了?

再者丘力居已然請降,若允公孫瓚動手,豈不是失信于天下?”

“大司馬,您卻是忘了,如今您不在北疆,只要您靜觀其變,公孫校尉自然會動手,又何談允不允許呢?烏桓若有能力攻滅公孫瓚,那他們早就這么干了,又豈會等到現在?”

“北疆動亂,鮮卑入寇又怎么辦?”

“檀石槐已死,鮮卑如今紛亂繁雜,互相攻伐,入寇又如何?難道這能拿下北疆?可若是再將公孫校尉與丘力居的仇恨壓制下去,將來一旦爆發,不管誰贏誰輸,北疆恐怕都有危險啊。”

說這話的時候李澈還是很有底氣的,如果說烏桓是在今后的三四年里乖巧,那么鮮卑可以說從檀石槐身亡后,乖巧了幾十年。

游牧民族沒有一套成熟的政體,他們的強盛與自家頭人的英明與否密切相關。檀石槐是不世出的人物,才能將鮮卑統一起來。

然而他一死,鮮卑頃刻間四分五裂,只能算是邊疆小患。這與中原王朝卻是不同,大漢即便風雨飄搖,劉辯又是少年天子,也還能勉強維持一統。

劉虞或許還對檀石槐時代的鮮卑心有余悸,李澈卻知道,鮮卑的下一個英才叫軻比能。

此人大約就是在這段時間嶄露頭角,然后為了統一鮮卑,在曹魏面前裝了幾十年的孫子,可以說這幾十年內完全不需要擔心鮮卑大舉入寇,他們沒有那個凝聚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虞與澈論北疆,憂鮮卑之患。

澈哂曰:“夫蠻夷者,崇力忘德,無禮無義。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檀石槐以天縱之資,統一鮮卑,威震漠北。然后繼無人,遂成亂世。便有英才在世,無十載苦功難成一統,何談入寇?如何為患?”

虞以為然。

——九州春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