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我的帝國  第七十三章 清軍俘虜的剩余價值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1644我的帝國 | 魚辰木   作者:魚辰木  書名:1644我的帝國  更新時間:2020-01-03
 
沁源是一座典型的小城,在山西一隅中極不起眼的地方,如果山西是鐵板一塊的話,沁源便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沒有價值的小城。

因為這里要人口沒人口,周圍還都是荒山,根本開不出多少田。

不過,由于山西此時被幾方勢力割開,這座小城便變得非常不一般了。

對于占據了沁州的祖大壽而言,它還是沒什么價值,若是要朝南打潞安府,中間隔著一連串的山脈,諸如三岐山、銅鞮山、盤秀山等,完全沒有沁州州城和武鄉城近,如果調兵防備西南方向的敵人的話,兩地相隔百多里,又離得太遠了,和孤城差不多,既增加了自己的防守負擔又還沒什么意義,所以,對祖大壽而言實在是十分雞肋的。

但這座城池對于趙毅來說,就非同凡響了。

占據了平陽府后,趙毅的地盤擴大了何止十倍,雖然兵馬的力量在整編后,也一躍多達十余萬,但要徹底形成戰斗力,還需要很多的時間,這不是重新打散再建制就好了,他們要經過登記造冊、按人均田、重編鄉鎮、植入新的思想等等一系列整頓完后,再加上適當的訓練和適應,才能發揮出和現在新民軍一樣的戰斗力,這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辦不到的。

所以,趙毅面臨著之前劉芳亮一樣的問題。

地盤太大,需要防守的力量太多,而且山西是三秦之地,王霸之基,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滿清絕對不會坐視趙毅將這一塊地盤慢慢消化的,尤其是此番大敗聲名赫赫的多鐸,料想他趙毅的名字不日就會出現在多爾袞的御前被議論。

要想悶聲發大財,那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防衛最多的地方,這一課題近日就擺在了新民軍一眾高層的桌上進行討論,即使遠在永寧州的李庭浩和寧鄉的董政二人,都收到了消息,召集班子進行討論,將數十套方案遞上來。

趙毅在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思路,爭取在年前,將山西太原以南一半的地盤都徹底吞并,這樣才能借用之前的秦長城的優勢,來狙擊明年滿清的攻勢,否則明年一旦開戰,以清軍來取如風的機動性,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又將被戰火毀于一旦。

這樣一來,戰略就很明確了。

南邊,需要將防線鞏固在河南邊界,東西方都要開擴到長城附近,北邊則需要將太原收復下來,這樣明年應對滿清的戰爭,壓力就會小很多,只要守住了太原和邊境的幾座關卡,滿清就無法打進腹地,趙毅才能有充足的時間種田和發展。

這里就有一個前提,得把盤踞在山西東側的祖大壽干掉,或者給趕出去,再接收朱常淓留下的基本盤,而要把祖大壽干掉,唯一一個必須拿下的,就是沁源,沁源就像一塊跳板,只有將這個地方占了,軍隊才能無后顧之憂的朝著沁州和遼州打過去。

根據斥候回報,沁源的守將叫做羅漢三,里面駐扎著三千守軍,同時還有多鐸的近萬潰兵在城中修養。

平陽府城府衙,趙毅召集眾將議策,新任命的兩位獨立團團長也赫然在列,分別是林涉和劉恩,各自統領劉芳亮留下來的五千精兵,除此之外,張計和劉雄二人因功晉升為師長,其中張計從繳獲中劃撥兩萬四千匹馬,連同之前的兩千輕騎兵晉升為趙毅麾下的騎兵師,劉雄則等待蒲縣的明軍整編后,擴充為一團四千人的為步兵師,二人各自下轄五個常規團,成為新民軍中率先晉升師長的高層。

隨著新民軍的人馬越來越多,降將和主動歸附的人員也漸漸增多,軍事單位逐漸朝著三級分化。

一級單位,是趙毅的絕對主力和班底,里面不管來源是什么樣的人,他們一開始就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和體系化的操典訓練,同時有非常豐厚的福利和待遇體系,這樣養出來的兵,戰斗意志堅定,軍事技能過硬,敢戰也能戰,代表的高層將領就是老營的陳卓、張計、劉雄這些老伙計。

二級單位,多為歸降的人員,其成員關系緊密,加入新民軍之前就關系非常穩定,有一定戰斗力,且不便立刻打散拆分的人員,可以看作獨立的小山頭,代表將領如劉芳亮這邊歸附譚延、許威、林涉和劉恩,嵩澤寨的陸醇。針對這類人,趙毅在裁去老弱后,允許其將領保持兵權的完整,整編為獨立團,規模小至兩千,多至五千人,并享受一級單位的同等待遇,只不過軍中從連級單位開始,都要有教委,每團必須有一個教導隊,經過灌輸新民軍思想,等政治穩定后,再轉化為一級單位。

三級單位,就是二級單位裁退掉的老弱傷殘和非戰斗單位的軍事人員,他們主要負責部隊后勤、運輸、維護地方治安、軍事工程建造和火器研究等事物,代表的單位如永寧州的劉驕憲兵團、高爐作坊、寧鄉的軍械工廠,他們同樣屬于軍事單位,無論人數多少,最低都對標團級單位,其中高爐作坊和軍械工廠都屬于甲等師級單位,除了每人都有分配的土地,并享受低于士兵的基本津貼外,單位還有永寧州和軍隊體系獨立的銀兩撥款,用以研發和生產的獎勵。

剩下的,就是大量的一等俘虜,其中有嵩澤寨的白寡婦手下的水賊、也有剿匪來的山賊和大量為惡劣的士紳為虎作倀的家丁,這些人除了基本的生命人權有保障外,沒有任何的福利和待遇,只有等待勞動改造或者在戰場上斬首立功后,才能恢復自由身,編鄉入鎮。

敞亮的平陽城府衙,趙毅在穩定了城內后,就派兵監管幾千名清軍俘虜開采石塊、燒制水泥等重體力的活,著手重新鞏固城防,建造民屋,府衙本來是占地數千平方米的大建筑,因為墻角倒塌了一角,清掃焚燒完尸體后,趙毅干脆命人將圍墻都拆了,整理出一塊大空地給警衛營駐扎,里面只保留內部的大廳作為指揮平臺和議事廳。

城內硝煙剛過,戰士們和百姓們在緊鑼密鼓的重建家園,議事廳內關于討論俘虜和如何拿下沁源的議論也越發熱鬧了。

“大帥,這些清軍不殺不足以泄民怨,末將建議待俘虜們修整完城池后,將他們統統殺了筑成京觀以震懾清軍。”開口的是張計,他的思維比較直接純粹,認為殺清軍可以爭取大量的民心和新歸附的劉芳亮部,利益深遠,所以是堅定的殺俘派,同樣劉恩和林涉都附言。

“大帥,幾千個青壯殺了可惜,不如將他們派去礦井挖礦,讓他們死在那兒,既能報仇,也能壯大我們自己的實力。”這是劉雄,他是廢物利用派,同樣也有一些將領支持。

按照規定,異族俘虜是三等奴隸,可以往死了用,在新民軍這邊人力緊促的時候,幾千個清軍還是一筆不小的人力資源的,諸如挖礦、提煉礦石和苦工,這些容易出人命的累活正適合交給他們,從利益上,趙毅更傾向于劉雄這邊的想法,但是清軍和平陽府有不小的血仇,矛盾比起明軍更大,趙毅現在兩撥人馬都攥在手里,如果不拿這些俘虜的人命給平陽府的軍民泄泄憤氣,恐怕到時候會傷了他們的人心士氣。

這讓他感到有點為難。

似乎看到趙毅的猶豫,晉升為師教委的張賀上前獻計道:

“大帥,酋王多鐸還駐扎在沁源,據俘虜交代,此次酋王來襲,帶著代善的二子,一子為岳讬,一子為碩讬,代善與酋王多爾袞交好,是他的簇擁之一,多鐸又是多爾袞的親弟,碩讬已沒于軍中,岳讬又在我們手里,何不利用二者的關系,以誅其心。

正好我們大軍齊聚在此,有岳讬再加上這幾千清軍為餌,多鐸不可能見死不救,要不只能帶兵出城野戰,要不只能撤離沁源,而我軍此時接近五萬人,若再調蒲縣的兵馬,可以達到八萬人,野戰對上一萬新敗之清軍,必勝,若清軍棄城二逃,我們順勢拿下沁源,有沁源在手,何愁沒有俘虜。”

張賀的計策可謂誅心至極,多鐸如果見死不救,那多爾袞就不好給代善交代,如果多鐸來救,又不可能打得贏,橫豎都是趙毅賺了,若能拿下沁源,馬上就具備了和祖大壽開戰的條件和時機,用幾千名必死的俘虜制造一場戰機,趙毅稍稍盤算就明了了得失,直接下令道:

“眾將聽令。”

“在。”

“給你們三日的時間,熟悉新民軍的指揮系統,要能做到看懂旗語配合作戰,再調蒲縣的陳卓過來,叫他多帶點火藥,要是多鐸不出來,把城都給我炸了。”

“諾!”

趙毅擔心明軍和劉芳亮部的仇恨會壞事,所以就沒打算讓明軍過來,念著劉恩和清軍的深仇大恨,同時有心看看他的能力,又點將道:

“張計劉恩。”

“在!”

“四日后大軍出發,派你二人為前鋒叩城,帶著清軍俘虜,怎么囂張怎么來,能把多鐸詐出來算你們一功!”

“諾!”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