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和宋果領一萬五千人馬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兩邊懸崖峭壁,地形險峻,偶爾有一兩只烏鴉“嘎嘎”的發著難聽沙啞的叫聲從大軍的頭頂飛過。
宋果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漬說道:“我說老楊,你說這袁術袁公路不是沒事找事嗎?你說你在洛陽城中安安穩穩地做你的皇帝唄!折騰我們這些人討伐呂布,那呂布是什么人啊!那是天下間有名的悍勇,我們這些人完全不是對手啊!”
楊奉笑道:“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得到消息,呂布去堵張勛去了,咱們這一路沒有呂布的大軍,我們翻過這座山,可以直達泰山郡。”
這時前面的探馬回報道:“將軍,前方有一個山谷,我們是否在那里歇息片刻。”楊奉道:“帶我前去看看。”
盞茶的工夫楊奉和宋果二人來到山谷,地勢平坦鳥語花香,宋果一見翻身下馬,一屁股坐在一塊青石上道:“老楊,你也來歇歇,這山路真不好走。”
楊奉道了一聲好,正欲翻身下馬,這時只聽后面“忽隆隆”地動山搖,大塊的山石從山上滾落,把后面狹窄的山道堵得嚴嚴實實,兩邊山崖上號角連天,“呼啦啦”無數的士兵從山崖上顯出身形,弓弩上的箭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冰冷的寒光。
前方“隆隆的馬蹄聲響起,大隊人馬出現在前方,堵住了去路,為首兩員英姿挺拔的大將和一個虎背熊腰的悍將,他們銳利的眼神冷冷地盯著楊奉和宋果,二人激靈靈的打個冷戰,大驚失色‘他怎么會出現在這兒?這不是要了人的老命嗎?’
眼前的這位主,可是一位比呂布呂奉先還要令人恐懼的人物,當初的董卓就是被這位從洛陽攆到長安的,就是人稱戰神的呂布在他手下也照樣吃癟。
宋師道催動棗紅馬來到二人面前道:”二位,是想負隅反抗,還是下馬投降,棄暗投明,如果負隅反抗,那本將軍可就痛下殺手了,如果下馬投降,棄暗投明本將軍可以既往不咎,官居原職。你們可以商量一下,本將軍等著。“
楊奉和宋果二人面面相覷,嘴里不說,心里說,你都把我們包圍了,怎么和你打,那不是老壽星上吊,活的不耐煩了嗎?況且你武功那么高,就是想打,我們也不是對手啊!
楊奉和宋果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整衣甲,抱拳行禮道:”我楊奉,我宋果愿意棄暗投明,加入宋車騎您的麾下,效犬馬之勞。“
宋師道哈哈大笑跳下馬來,走到二人面前,扶起二人道:”這就對了嘛,何必打打殺殺,斗個你死我活,多傷感情,二位說是不是?“
楊奉和宋果心道:‘我們是打不過你,和傷感情沒有一點關系。’可不能這樣說呀!于是二人一臉莊重地道:”能在車騎將軍宋將軍的麾下效力,是我們二人的榮幸。“
宋師道朝二人身后看了一眼道:“楊將軍,聽說你手下有一個姓徐名晃,字公明的年輕將領,不知是哪一位?”
楊奉聽到宋師道的問話就是一愣,自己手下的徐晃徐公明這么有名嗎?平時在自己手下寡言少語的徐公明怎么連車騎將軍宋師道這種大人物都知道,不過現在不是深究這個事情的時候,楊奉扭頭朝身后喊了一聲:“徐晃,快點到前面來,車騎將軍宋將軍要見你。”
“踏踏踏”馬蹄聲響,一員年輕的將領從遠處飛馬而來,到了近前翻身下馬,雙手抱拳朝宋師道行禮道:“徐晃徐公明見過宋車騎。”
宋師道笑瞇瞇地看著眼前這個細腰扎背,身材勻稱的年輕將領道:“徐公明,現在楊將軍和宋將軍都已經歸于我麾下,你現在也屬于我的麾下,你可愿聽從本將軍的調遣?”
徐晃看著眼前這位氣勢沉重如山,英俊異常的車騎將軍,腦海中不由得響起他的傳說,一刀劈開虎牢關的大門,率軍直取洛陽,威震天下的董卓落荒而逃跑到長安。心中一凜,慌忙單膝跪地大聲道:“徐公明愿聽從宋車騎的調遣。”
宋師道哈哈大笑上前一步扶起徐晃徐公明道:“起來,起來,最近我手下正好缺一個親兵統領,你就先暫居此職,不知公明意下如何?”
徐晃聞聽此言頓時張大嘴巴愣在當場,自己沒聽錯吧!這車騎將軍手下可是猛將如云,個個武功高強,親衛統領這種職位怎么可能輪到自己?一定是自己聽錯了。
宋師道有些好笑地看著徐晃道:“怎么,不愿意?”
這時徐晃才反應過來,激動的聲音都變調了“愿意,愿意。”
宋師道點點頭,同時吩咐眾將收兵,兩邊山崖上漫天遍野的士兵從山上下來,楊奉和宋果偷偷對視一眼,擦了一把額頭的冷汗,這車騎將軍可真看得起自己二人,自己二人只有一萬五千人馬,這車騎將軍帶來的人馬是自己的幾倍,還不說身邊那一員員大將,要是自己二人不識時務,那還不被碾壓的渣都不剩。二人心中不由的一陣后怕。
宋師道帶領人馬回到汝南,裴行儼送來書信,韓暹已被殲滅,不久呂布派陳宮送來一批金銀財寶,對宋師道出兵表示感謝,宋師道笑呵呵地對陳宮道:“公臺,你不如給呂布去一封書信,不回去了,加入我的麾下算了。”
陳宮看著一臉微笑的宋師道,搖頭苦笑道:“多謝宋車騎的厚愛,奉先雖然驕橫,但陳某不忍背負棄主之名,還請宋車騎見諒。”
宋師道點點頭招待陳宮一番,陳宮告辭離開。接著宋師道宋師道令黃忠、何儀領兵三萬鎮守潁川。高覽、眭固領兵三萬鎮守汝南。裴行儼、何曼領兵三萬鎮守鄄城。
自己率領八萬人馬途徑徐州回鄴城,到徐州后,叮囑于禁、太史慈、曹豹三人守好徐州,勉勵孫乾、糜竺、陳登等人一番,和趙云、徐晃、許褚、張燕、張合、劉辟、龔都、黃劭、楊奉、宋果以及沈落雁、張寧幾女率領八萬人馬回鄴城。